|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科技前沿 > 阅读信息
2020年,十大物理学突破
点击:  作者:原理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0-12-20 10:20:51

 

 1.轻子中的CP破坏

 

 

图片来源:The T2K Collaboration

为什么我们会存在?

这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回约138亿年前

在大爆炸后不久

理论上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与所有反物质

应当全部湮灭化为能量

但这显然没有发生

否则也就不会有恒星、行星和星系

更不会有生命,以及人类存在了

 

但究竟是什么使早期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

出现了轻微的不对称?

物理学家认为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与打破CP对称性(或CP破坏)有关

这一对称性告诉我们

在镜像世界中

反粒子的行为与粒子一致

过去,物理学家发现夸克和反夸克

并不遵循这一对称性

但从未在轻子(电子或中微子)身上看到过

 

今年,T2K实验的科学家通过测量中微子

报告了他们可能首次在轻子中发现了CP破坏的证据

其置信水平达到95%

未来,当置信水平超过99.9999%

物理学家就能最终确认这一发现

我们正越来越接近揭开我们的存在之谜

 

2.任意子的最佳证据

 

 

图片来源:Manohar Kumar

中微子是非常神秘的基本粒子

物理学家在研究中微子的道路上

已经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中微子属于费米子,喜爱“独处”

与之性格截然相反的一类粒子

是喜欢“聚集”的玻色子,比如胶子

 

除了这两类粒子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物理学家预言在二维世界中

或许还存在着第三类粒子——任意子

任意子介于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

它们既不会完全避开对方

也不会完全聚集起来

它们携带的电荷可以是比单电子少的分数

 

今年4月,《科学》刊登的一项研究报道了

物理学家通过创建一个二维的微型粒子对撞机

看到了介于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聚集行为

首次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任意子存在的直接证据

9月,另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发表的新研究

发现了任意子存在的最有力证据

物理学家认为任意子将对建造量子计算机有着重要意义

 

3.九章实现量子霸权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提出以来

便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因为在解决一些特定任务时

其计算能力将远超经典计算机

2012年,物理学家John Preskill

提出了“量子霸权”(或“量子计算优越性”)一词

它是指量子计算机超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的时刻

 

2019年,谷歌宣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其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

是基于由超导材料构成的53个量子比特研制而成的

今年,潘建伟陆朝阳等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光子也属于玻色子

九章在处理被称为“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速度

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

作为对比

九章的计算速度等效地比悬铃木快一百亿倍

实现了量子霸权的又一里程碑

 

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图片来源:NASA

玻色子、费米子、任意子

它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服从不同的统计

比如任意子服从的是分数统计

而费米子遵循的是费米-狄拉克统计

玻色子则是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玻色和爱因斯坦

以玻色最初关于光子的统计力学研究为基础

预言了当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

会呈现出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这也常被称为第五种物质状态

 

1995

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制造了BEC

之后便成为了各个实验室的“常客”

今年,物理学家首次在国际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下

制造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为一系列高精度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5.首个室温超导体

 

 

图片来源:J. Adam Fenster

除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时

还会发生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在一百多年前

物理学家昂内斯在对水银进行实验

意外地发现当水银被冷却到4.2开尔文时

其电阻会突然下降到零

这就是所谓的超导现象

 

绝大多数的材料只有在极低温下

才会实现超导电性

例如“悬铃木”的超导量子比特

就需要保持在非常低温的条件下

这使超导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为此,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

在室温下也能转变成超导体的材料

 

经过一百多年的搜寻

今年,物理学家首次在富氢材料中

观察到了室温下(15℃)的超导现象

虽然新型超导材料只能在超高压下才能运作

但也将人们对室温超导的期待再度推向新的高点

 

6.声速的理论极限

 

 

图片来源:GDJ / Pixabay

理论上

金属氢也是一种近室温的超导体

今年一月份

物理学家通过“金刚石压砧”的装置

找到了能够金属氢存在的最有力证据

但物理学家还无法最终确认金属氢是否存在

 

根据计算表明,在金属氢中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可以达到35千米/

远比在任何材料中都快

 

今年,几位物理学家

通过两个基本常数,即

精细结构常数质子-电子质量比

预测声波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过36千米/

这比在空气中的声速高出约106

这一理论上限得到了两方面的支持

一是对金属氢中声速的计算

二是来自一系列固态材料中的声速实验数据

 

此外,物理学家在不久前

以迄今为止最高的的精确度

测量了精细结构常数

 

7.迄今为止测量到的最短时间

 

 

图片来源:Sven Grundmann/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声音的传播速度存在极限

光的传播速度也存在极限

那么时间呢?

是否有“最短时间”的极限?

根据已知的物理学定律

最小的时间尺度是普朗克时间

约为5.4×10⁴⁴秒

这是人类现有的测量技术

还无法企及的时间尺度

 

今年,物理学家测量了

一个光子穿过一个氢分子所需的时间

对分子的平均键长而言

这一时间大约是247×10²¹

这也是迄今为止成功测量的最短时间跨度

 

8.从黑洞获取能量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Glasgow

在另一项研究中

物理学家利用声波验证了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彭罗斯

1969年的一个奇思妙想

 

一个旋转黑洞的事件视界的周围

会创造出一个叫做“能层”的区域

一个落入能层的物体

如果其中一部分分裂进入黑洞

另一部分则逃逸

那么逃逸的那部分就会有效地获取能量

 

1971年,物理学家泽尔多维奇

构思了一个可以在地球实现的实验

来检验彭罗斯从旋转黑洞提取能量的想法

泽尔多维奇认为

如果有一个金属圆柱体

以合适的速度旋转

由于旋转多普勒效应这种特殊现象

“扭曲”的光波击中圆柱体的表面

最终会被从圆柱体旋转中获得额外的能量反射

 

现在,

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

他们通过扭曲声波,而不是光波

从实验上验证了这一50年前的理论

 

9.核电共振的来临

 

 

图片来源:UNSW/Tony Melov

一个好的想法

能够在提出之后的几十年

得到验证

是件非常美妙的事

今年,还有另一个这样的想法被验证了

 

回到1961

因激光光谱学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核磁共振先驱布伦柏根提出一个设想

他认为我们或许可以仅仅利用电场(而非磁场)

就实现对单原子的原子核的控制

 

磁场的产生需要大线圈和大电流

它们的效应范围往往很广

要把磁场限制在非常小的空间里是非常困难的操作

而电场可以在一个微小电极的尖端产生

它可以在远离电极尖端的位置急剧下降

这种特性使得利用电场

来控制纳米电子设备中的单个原子变得容易得多

 

但布伦柏根的设想一直未得到实现

直到今年

一个工程师团队宣布他们意外地实现了这一壮举

这一发现或将对量子计算机和传感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0. 铁电向列相液晶的首次观测

 

 

图片 图片来源:SMRC

回到更早的100多年前

当时物理学家预言存在一种

非常有序的铁电向列相液晶

在这种相中

液晶特定团块(或叫“畴”)内的所有分子

都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要么都向左,要么都向右

这种现象被称为极性排序

 

早在20世纪初

德拜玻恩就提出如果正确地设计液晶

它的分子可以自发地进入极性排序的状态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寻找后

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液晶的“铁电向列相”

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材料世界的大门

从新型显示屏到全新概念的计算机储存器

它有望开启大量的技术创新

 

相关文献: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77-0

[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73.ful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0-1019-1

[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2/02/science.abe8770.full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46-1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01-z

[6]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1/eabc8662

[7]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339

[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0-0944-3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57-7

 

转自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