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17 09:06:01

 

一场秋雨,带走绿城南宁最后一丝暖意。南宁的雨,更像是雨丝织成的雾。街道空旷,行人、楼房、树木都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雨雾中,记者踩过湿湿的小径,来到一栋简朴的二层小楼前。淡黄色的楼体,依旧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风格。走进客厅,电视柜一角摆放的合影照上,一家人笑意盈盈。

 

这,是英雄李延年的家。

 

 

 

随着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热播,李延年这个名字引发全民热议。许多年轻网友都不知道,荧屏上的英雄李延年仍然健在。当人们在茶余饭后热议李延年时,老英雄的家一如既往地安静。

 

缓缓穿上军绿色衣服,轻轻抚平衣角皱褶。对着镜子整理着装,是李延年每天清晨都要重复的动作。

 

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这位93岁高龄的英雄扣上领子上的风纪扣,挺了挺背,慢慢走出卧室。

 

这一天,是2021112日。记者来到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走进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

 

战争,远比电视上演的残酷

 

早上7时,李延年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

 

码放齐整的被褥、几件军绿色的衣服、干净的鞋子……屋子里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告诉每一个到访者,这里的主人是老兵。

 

多少年来,李延年屋子的陈设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唯一有显著变化的,是他身后墙壁上,挂着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的照片——

 

 

 

20199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李延年从习主席手中接过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写道: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历经战火洗礼,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为建立保卫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这是英雄李延年的高光时刻,也是共和国对一位战斗英雄最高的褒奖。

 

与闪耀的荣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李延年简朴的生活。

 

一碗白粥,一碟小菜,两个包子。饭桌旁,李延年不紧不慢地吃着早餐。他放下筷子,从桌上拈起掉落的小菜,放入口中,然后把桌子擦拭干净。

 

看到这一幕,女儿李忠霞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一直这么节俭。

 

节俭?或许说是珍惜更加贴切。李延年拈起那根掉落的小菜,对他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老兵的习惯。

 

前不久,电影《长津湖》播出,一组画面让无数观众落泪——

 

冰天雪地里,满身霜雪的战士拿出怀里焐热的土豆。那又黑又小的冻土豆,是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口粮。

 

当年,李延年就身在朝鲜战场,那冻土豆也曾是他的早餐。

 

如果问李延年,英雄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答案,或许是更懂得珍惜。

 

今天,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过去了71年。人们只有在荧屏中,才能看到战争的样子。

 

今年926日,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功勋》上映,首播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将镜头对准了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延年,吸引人们将目光投向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踩雷后中弹牺牲的排雷战士李源,在坦克大战中牺牲的罗厚财,舍身炸掉敌军弹药库的炮兵张绍杰……

 

剧中,每一名志愿军战士的牺牲,都让观众难抑泪水。

 

守在电视机旁看着《能文能武李延年》,李延年对儿子李忠南说了一句话:战争,远比电视上演的残酷。

 

我们去时满山绿树,走时,山坡已被炮弹炸成一片焦土。李延年永远不会忘记,当时为了占领346.6高地,全连上阵地203人,结束战斗时只剩40余人……

 

观众,看的是剧。李延年,看的是自己的人生。

 

当人们被《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的剧情感动时,这位剧中的主人公默默走到墙边,看着墙上的地图,久久伫立。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作战……经历过大小战斗20多次,李延年心中装着那些昔日并肩作战、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一个都不曾遗忘。

 

我就是坚信党的领导定能打胜仗

 

高压110,低压70,比年轻人血压还好。上午9时许,干休所护师张莹过来巡诊,给李延年量血压,老人很配合地伸出胳膊。

 

测完血压后,李延年坐到那把不知有多少年头的旧藤椅上。戴上老花眼镜,他拿着放大镜开始一字一句看报。

 

平日里,最不能打扰父亲的时候,就是他学习的时候。儿子李忠南告诉记者,劝不住!老爷子今年93岁了,还想着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党史知识竞赛。

 

在李延年的书柜上,有两本整整齐齐的剪贴本。在他的学习笔记上,一笔一画写满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参军打了27年仗,吃不饱穿不暖’‘小米加步枪,但是打胜了,我就是坚信党的领导定能打胜仗……”

 

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李延年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个道理。

 

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在那种随时都可能在炮火中牺牲的情况下,支撑年轻战士们坚持不懈继续战斗的,除了坚定的信仰外,就是来自身边干部的充分信任和及时鼓励。

 

战场上,他以身作则,每每以接地气的朴实语言,将大道理诠释得通俗易懂。他把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发挥到极致,也把每个战士的战斗力激发到极致。

 

正如志愿军总部对他的评价:李延年同志,在强攻346.6高地的战斗中,在战斗激烈和伤亡大的情况下,先后共整顿五次组织,并随时提出有力的鼓动口号,在胜利的情况下勇敢前进、紧张情况下压住阵脚,自始至终保持了部队有组织地进行战斗……对战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天时间里,看新闻和学习是他用时最多的事儿。看到电视剧里他给大家讲出那些话,我特别亲切。在李延年家里,订有《参考消息》等近10种报纸,李忠霞告诉记者,学习,是父亲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军人的本职工作是打仗。上了战场,炮弹才不会管你是军事干部还是政治干部。聊起能文能武,李延年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何特殊。在他看来,这是一名指挥员最基本的素质。

 

在《能文能武李延年》里,女儿李忠霞认识了父亲另外一面——

 

站在战场最前沿,李延年面对敌人对346.6高地开阔通道的炮火封锁,通过观察炮击间歇时间,成功带领部队通过了炮火封锁带;通过建构两层高低不同的防线迷惑敌人,利用敌人炮火没有覆盖的反斜面避免轰炸减员;通过观察美军的动向确定其弹药库位置并派人将其炸毁,和战友一起发起冲锋,与敌军展开白刃战……

 

他浑身鲜血发起冲锋的样子,简直帅呆了。看到电视里的李延年,护师张莹很难把眼前这个和蔼的老人和那个英勇的身影联系起来。

 

不只是张莹,离休后,李延年身边很多人都忽略了他身上的英雄本色。

 

他不喜欢谈战场上的事情,从来不向人提起自己的功与名。聊天的时候一谈到这一块,他就会把话岔开。离休干部王秉山和李延年当了30多年的邻居,很少听李延年提及过当年的事,他的事迹还是从部队的宣传资料和书本上看到的。

 

《功勋》播出后,能文能武英雄似乎成了李延年的人生标签,他却从不主动提及此事。

 

荣誉属于所有牺牲的战友,我听党的就好了。李延年语气缓慢而坚定。

 

我们必须打胜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仗

 

临近中午,厨房里蒸汽氤氲。与许多离退休老人喜欢打牌、旅游和跳广场舞不同,李延年更喜欢读报、洗衣和做饭。

 

煲鸡汤、煮饺子……去年老伴离世之前,都是李延年在照顾她。洗衣这件事,即使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他也从来都是自己动手。李延年说:自从当了干部,洗衣这件事,我就没让人干过一次,衣服脏了都是自己洗。

 

正如《能文能武李延年》中一样,当年为了守住阵地,李延年一个一个掩体、一条一条坑道地检查,以迎接天亮后美军倾泻钢铁的暴风骤雨。

 

亲力亲为,无论是在昔日战场上还是现在,李延年把这一点贯彻了一辈子。

 

80岁以前,他都是坚持骑自行车出门办事、给学校作报告,还经常带着老伴、拉着推车到附近市场转一转,热心地为邻里捎这带那。

 

每次回来,李延年都会谢绝别人的帮助,自己把推车推上家门口那个三四百米的坡。这一点,让护师张莹印象深刻。

 

生活中,李延年十分低调,就像他每天生活一样,深居简出。获得共和国勋章后,很多单位和组织邀请他参加活动,都被拒绝了。唯独各个中小学邀请他去做红色教育讲座,他几乎有求必应。那是他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

 

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几十年来,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不完、穿不完,这些都是牺牲流血的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李延年家中,有一幅南宁市红星小学学生送给他的手工画。画上,两名操场上的小学生正向鲜红的国旗敬礼。每当有客人来家里时,他都会把这幅画拿出来给大家看。

 

下一代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当好革命的接班人。青年们要好好学习,把新中国的伟大事业继承下去。让李延年欣慰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后人知道。

 

我们必须打胜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仗。下一代,让那些烈士的生命有了新的重量。

 

午休后,李延年会走上二楼。

 

这里,栽种着三角梅、兰花、仙人掌等花草,李延年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给它们浇浇水。在他看来,这些能在寒风中绽放的三角梅、能耐得住干旱的仙人掌,都是花草中的强者,像极了那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有种压不垮的气势。

 

21时许,夜幕降临,李延年准时上床休息。

 

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李延年酣然入梦。

 

窗外远处,城市的灯火,一片璀璨。(本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冯强)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