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江宇 | 新中国如何实现“原始积累”
点击:  作者:江宇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1-07-04 19:08:40

 

上一篇文章讨论了“现代经济学”看待计划经济的观点。有人认为现代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学”,而计划经济没有经济学依据,这种说法失之片面。中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计划经济也曾在治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危机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1.webp (37).jpg

 

计划经济体制解决了“谁来投资”的问题,但是还要回答“投资从哪里来”的问题,从哪里获得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本?

 

首先,海外掠夺是不可能和不应该的;其次,国际援助虽然可以利用,但是附带很多条件的。剩下唯一的道路就是尽可能从国内收集剩余产品。

 

这样做的可能性在于,中国具有大量人口,虽然每个人产生的剩余产品很少,但是积累起来就是很大的数量。要实现国内积累,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低成本而有效地从农村提取资源;二是在提取资源的同时,还要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基本民生,否则就会重蹈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覆辙。历史上的各种制度,都没有同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而新中国是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和农业集体化,解决的这个两难的问题。

 

中国传统农业剩余十分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状况不是改善了,而是更严重了,因为土地革命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粮食属于自己,可以放开肚皮吃饭了。农村人均消费粮食从1949年的370斤增加到1952年的440斤,据华北局调查:“过去山区农民一年只吃上十顿的白面,现在则每个月可以吃四五顿、七八顿,面粉需求量空前增大了,这是国家收购小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1]。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建设展开,工业部门对粮食需求增加。1953年城镇人口已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私商炒作粮价和囤积粮食,也造成粮食形势吃紧。私商活动频繁的地区,粮食市价一般高出牌价20%到30%,青黄不接时私商还预购“青苗谷”和“禾花谷”,囤积居奇,影响整个物价稳定。

 

1953年,粮食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毛泽东于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城楼上要求中财委拿出具体办法,陈云领导中财委制定了8种可能的办法,最后决定选择了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字将余粮售给国家。统购价格的规定,大体维持在当时城市出售价格的基础上,以不赔不赚为原则。统购价格固定,以克服农民存粮看涨的心理。计划供应范围,主要是县以上城市,也包括集镇、经济作物产区、缺粮户、灾民等,覆盖接近2亿人。所有私营粮商一律不许私自经营粮食。

 

统购统销的办法,自然不符合市场经济,所以在今天受到很多负面评价和攻击。

 

但是,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会发现,这是在当时能够选择的最好的办法。统购统销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金。

 

根据估算,1954年国家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59亿元,假定牌价与市价差别平均为30%,那么按照市价收购需要多支付57亿多元,远远超过当年工业基本建设总额38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统购统销,那么中国的工业化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进展。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统购统销的办法,是服从于重工业优先发展、兼顾工业发展和农村民生的办法,是一种“多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目前对统购统销的批评,集中在过度剥夺农民、破坏自由市场等,这些批评说得也是事实。但是,这些问题在决策的时候都考虑到了,现在批评统购统销的学者们,谁也没能提出来一种既能避免这些问题、又能够保障工业化速度、维护国家安全的办法来。正如陈云自己说:

 

(统购统销)有无毛病?有。妨碍生产积极性,逼死人,打扁担,个别地方暴动,都可能发生。但不采取这个办法后果更坏,那就要重新走上旧中国进口粮食的老路,建设不成,结果帝国主义打来,扁担也要打来。结论是征购利多害少。……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两害相权取其轻[2]。

 

还有人认为,通过统购统销,农民卖粮的价格低于市场价,受到了损失,实际上形成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成为工业部门对农民的剥夺。这种看法也不准确。

 

从历史上看,同解放前相比,在农业生产技术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留给农民的粮食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据记载,在旧中国的生产关系下,农民生产粮食的50%左右都要交给地主,而统购统销的粮食数量,一直稳定在30%以下,而且还有一部分数量返销回农村。

 

从1961年确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之后,农村粮食消费量持续增长,告别了几千年来的饥荒,人口数、人均寿命都大幅提高。到1980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68岁,全国人口数从4.5亿增加到8亿多,这是旧中国任何“盛世”都没有出现的成就。如果没有粮食和基本营养的保障,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

 

统购统销的粮食用于支持工业化,这一成果最终还是反馈到了农村,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始终在上升,而工业品销售到农村的价格始终在下降,这就是对农村进行的隐性补贴,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和日用工业品进入农村,也是在这个时代。

 

今天有些人认为“统购统销、人民公社对农民的剥削,远甚于从前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这是完全的颠倒黑白。

 

注释:

 

[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257.

[2] 陈云.陈云文选(1949-1956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207.

 

本文节选自《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江宇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江宇 | 新中国如何实现“原始积累”

    2021-07-04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