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高宏强:积极破解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难题
点击:  作者:高宏强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5-06-08 12:36:24

 

7.jpg

 

  【提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世俗化的双重影响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走向,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在无形中却削弱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价值和社会地位,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的异变风险,由此引发了三大超越性难题: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对我国的理念渗透,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危机。这三大难题给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提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为此,国家有必要积极应对这些超越性难题,并努力实现不同阶段探索路径中主流意识形态超越性的理想状态。

 

  意识形态的世俗化体现在物质社会的低阶层面,而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则浓缩到了精神世界的高阶层面,在此,意识形态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的思想和信仰系统,既是人们的行动准则,又是重要的政治黏合剂,还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相对于非主流意识形态而言,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不能缺乏现实性的人文关怀,更不能缺少了世俗化的一面,否则就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功用。但是,过于偏向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的国家势必陷入世俗化困境而左右为难,这就不得不对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实现其超越性中所蕴涵的高阶价值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一、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世俗化趋向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摆脱不了资本的逐利本性,也消磨不了民众的趋利特性,反而会进一步助推功利社会的世俗化发展。当然,在社会世俗化的潜移默化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发展历程不可避免,这一历程也是其实现大众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应然之义,因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隐含着尝试建立一种符合和适应人和社会世俗化状态的意识形态。但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倡导的这一意识形态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人和社会的世俗化状态,也就不可能真正追寻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阶价值。故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理应在世俗化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实现其更高意义上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蕴涵着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注重人的精神追求,自然的生态环保和社会的文明有序,既深耕于世俗化的现代社会,又驰骋于理想化的未来社会,将人的生命价值、自然的循环价值与社会的演化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以思考,不断剔除侵袭到国民价值取向中的消极理念,持续保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地精心守护和理性发展。

 

  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走向中的超越性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受到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和腐蚀,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所附属的消极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与奉献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格格不入并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数据信息的沟通、联系与传播所依赖的互联网平台到目前为止是跨国界的,虽然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有效地进行监管,但也无法完全避免西方主流主意识形态凭借互联网平台改头换面地向我国蔓延,从而逐渐影响或颠覆以网民为主体的国民大众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由此,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超越性难题。

 

  1.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对我国的理念渗透

 

  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争锋呈现出尖锐复杂的发展态势,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得异常活跃,这与国际反共反华势力的暗中作祟是分不开的,他们在对我国持续推行“和平演变”的基础上展开了花样繁多的“颜色革命”,一方面,在我国周边大肆鼓噪“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与“非民主国家论”;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内寻找或培养政治代理人积极鼓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致使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非主流意识形态逐渐蚕食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

 

  2.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冲击

 

  意识形态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同,不仅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先进性,还必须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渗透到人们大脑中。也即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基础上实现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将意识形态的高阶价值渗透到国民大众的内心,进而汇聚成民众的向心力、社会的凝聚力以及国家的软实力,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各说各唱势必会冲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而一旦形成混淆视听、众口烁金的舆论势态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就会无法阻挡地跃然而出,届时将会极大地钳制主流意识形态任何以善意为出发的超超性尝试。

 

  3.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危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完善,我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在新旧经济体制的碰撞下出现了复杂的变化,致使中国国民的经济收入显著拉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进而导致社会成员的思想活动呈现出自我性、冷漠性与多变性的特点。由此,还推生了一批新型社会阶层及相关的利益群体,这些新型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无疑是经济市场化的附属品,经济市场化孵化了新阶层和新群体,反过来,新阶层和新群体又影响了经济市场化的社会发展,使得经济市场化下的国民社会进一步自由化、世俗化和多元化,而这些变化映射到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意识形态表述的多样化和意识形态矛盾的尖锐化,正是在这样的多重嬗变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被市场化浪潮卷入了相对意味的边缘化境地。

 

  三、应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超越性难题的探索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世俗化的双重影响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世俗化趋势,有助于大众思想的解放,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多元社会的演化,但其在无形中却削弱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价值和社会地位,由此引发了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对我国的理念渗透,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危机这三大超越性难题,给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在应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超越性难题的探索路径中,国家有必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破解当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难题,并努力实现其高阶价值所诉求的超越性。

 

  1.理念防御层面:即需全面封堵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的浸染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日益复杂和跌荡起伏,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及其它一些所谓的“非民主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势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不再局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于是,各种西方主导下的社会思潮竞相侵入中国,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进而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一系列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的肆意传播使得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超越性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世俗化掺杂着域外敌对势力的理论颠覆和制度演变,从而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的异变风险。由此可见,在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的基础上提升其超越性,我们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与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博弈,要在理念防御层面设置高级别防火墙,即需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全面封堵西方错误政治价值观的浸染渠道。

 

  2.政治认同层面:亟需着力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引导力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普及,包括手机网络在内的各种网络媒体正逐步挤压这些传统传播方式的生存地盘和发展空间,一些传统传播方式正日益滑向被淘汰的没落境地。此外,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经济格局的重组与收入差距的拉大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相互交织,与此同时,普通民众在民主权利、民生利益与公平正义方面的正当诉求也与日增多,而当与社会现实产生一系列的碰撞之后,无疑会对国民大众的社会体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也折损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引导力。那么,在多元价值冲突的社会转型期,为有效增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引导力,就不得不规整中国的意识形态格局,但事实上,中国社会的大众意识形态早已步入了世俗化发展的全新阶段,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的同时,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逐渐渗透并扩张到中国内地,并与中国本土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同流合污,日渐排挤和攻击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一元主导的格局或将逐步让位于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新型意识形态格局。由此,导致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主流地位受损、主导影响势弱、政治认同下滑、功能发挥有限的困境,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与超越性所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环境中,为了增强广大民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感,确有必要在认同层面着力夯实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引导力。

 

  3.话语主导层面:应该稳步推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制高点建构

 

  在新形势下,为了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应努力使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在国内纵深发展的同时向国际范围的多层次、多领域进行延伸,进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制高点建构,以赢得国际社会的总体认同和广泛认可。

 

  第一,扩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积极融入、顺应以及引领整个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潮流。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的持续维护理应扩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积极融入、顺应以及引领整个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潮流。扩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又要包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和健康发展。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将会容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肆意散播,更不意味着在意识形态的多元并存中放弃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一元化原则。此外,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同时,扩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也要灵巧运用广大民众交流生活中日益丰沛、简单通俗的语言形式和表述方式来宣传我国的政策理念和主流价值,逐步推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进而积极融入、顺应以及引领整个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潮流。

 

  第二,国家要持续秉承开放性的理念,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来思考并解决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从而在主流意识形态上做出建设性的回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逐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经济层面的交错关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思想领域的多元对撞,由此导致大多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很难再自动生成一个封闭系统,更不可能由统治阶层人为地将非主流意识形态圈禁起来,独自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为此,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持续秉承开放性的理念,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来思考并解决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在包容开放的舆论环境中不断与世界各国进行人文科学和伦理价值的交流借鉴,经常性地从他国的意识形态运营中获取有所裨益的正能量,从而推动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创新型提升中呈现出优化发展的新常态。这种建设性的新常态要求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夯实理论承重力,增强现实反弹力,要对困扰世界广大民众的现实问题保持持久的关注,并能就其中的某些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颇具价值的思想理念及成功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在妄自尊大中发展,更不能在闭门造车中前行,它要成为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休戚与共的顶级人文价值,还要成为国际社会领域由其是国际民生领域的终极思想灯塔。

 

  第三,在包容、开放与互惠的基础上,多样化地构建关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对话、交锋与合作的国际制高点机制。

 

  为多样化建构意识领域对话、交锋与合作的国际制高点机制,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各行业的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对话、交锋与合作,并建立相关的定期切磋、交流与反思的工作机制;其次,在党员内部定期切磋、交流与反思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搭建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网络写手与海内外民众多方互动的传播沟通机制,并及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创新型的舆论推广,以有效推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这两大双重空间的国际大众化传播;再次,针对国内外互联网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相对薄弱的现状,全力打造形式多样、亲民利民的泛红色网站,并聘请马克思主义领域具有国际水准的专家学者加盟运作,全方位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性传播阵地;最后,在全社会范围继续加强对学术界、文艺界与舆论界的疏导与管控,力促相关各界的意识形态作品走向国际最前沿,以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社会主义人文环境,排除中西方良莠不齐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种种干扰,要在包容、开放与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国内外范围的学习、交流和辩论,以赢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话语主导权,还要在包容、开放与互惠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符合世界时代主题与发展趋向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能够根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要,及时设置国际话语议题,适时制定国际话语规则,随时占领国际话语高地、始终引导国际话语走向,进而多样化地构建关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对话、交锋与合作的国际制高点机制。

 

  (作者是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国家政治安全研究;原文曾以《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研析》为题刊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此为作者提供的缩减本;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