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魏江:数字经济发展背后的四个认识
点击:  作者:魏江    来源: 王璞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06-08 12:06:46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本文为2020519日《经济参考报》撰文。

 

认识一

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产业化之路仍很长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像网红带货、云上旅游、线上买菜,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模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家把这样的时代称为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是人类生产函数的一场范式变革,是经济运行模式的一次形态重构。如何定义一个经济体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从学理逻辑看,就是形成了以数字产业化为动力主体、以产业数字化为融合实体的经济体系。从经济指标看,就是看数字是否成为创造经济增加值的核心生产要素。

 

浙江省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超过42%,全国也超过34%的水平,可以说开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也表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基本成熟。

 

但是,我国数字经济的短板也是明显的。目前主要是解决产业数字化问题,通过数字给产业解决渠道、融资、信息传递等问题。

 

当前,数据分析技术、数字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AI促进制造业创新等方面才起步,数字本身能够创造的价值还没有足够显现出来。

 

原因是底层基础设施系统还没有解决好,比如,支撑数据交互、数据管理、数据治理等的基础平台做得不够,再比如,以5G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体系才刚起步,数字治理体系尚不健全,数字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处于探索初期。

 

认识二

数字经济创造了新就业,未来还要解决就业结构问题

 

这次疫情催生了AI训练师、AI陪聊师等新职业,加速了云办公、云教育等新业态的成长,创造出新岗位。正是这些新岗位和新业态的发展,能够让几亿人在疫情期间隔离在家,解决好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且没有出现重大社会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的强大魅力,这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奇迹。这次疫情让数字产业抓住了机遇,实现转危为机,实现拐点突破。特别是我国的数字产业利用这次契机,改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传统生产、消费习惯,经过3个多月的适应,已经在虚拟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形成新的轨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字经济会更加强大。

 

但是,新岗位和新业态主体上仍属于人和组织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空间迁移,从物理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这里虽有就业增量,但更多的是存量的流动。

 

要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关键是通过数字经济发展让智能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得到充分释放,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结构问题。

 

比如,让大学生去三四线城市、去农村城镇,与一二线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利用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平等利用各类生产要素,实现就业带动创业。

 

认识三

数字经济拉动部分消费需求,未来还应促进消费升级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外向依赖度很高的国家,要走出外向依赖,需要激活内需,而14亿人口又是世界上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好市场。因此,数字经济是推进消费方式、刺激消费需求的良好方式和手段。

 

目前数字经济的主要贡献点就在消费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拉动了虚拟市场的消费,激发了网上市场的需求。

 

但必须明确的是,线上需求与线下需求之间不是全部的互补关系,还有替代关系,大部分需求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我们要认清楚哪些需求是增量,哪些是存量的流动。

 

我最关心的是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数字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大家自问一下:因为数字经济发展,我们的消费品质需求是否提高了?不见得。

 

比如,相当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混杂其中,让市场陷入完全价格竞争的格局,网红经济又刺激了非理性消费的产生。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发展并未促进消费升级,反而影响了消费升级的步伐。

 

那么,什么时候数字经济能够真正促进消费升级呢?那就要看数字技术能否为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赋能。

 

概括地说,目前数字经济的贡献还是以消费和渠道赋能为主,如果能够为供给侧提供强大赋能,推动全新的生产方式变革,数字经济在制造业的贡献潜力才能真正激发出来。

 

认识四

数字经济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高校培养要尊重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意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国在生产要素市场制度改革的一座里程碑。很多人寄希望于数字要素市场能创造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要理性地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角度看人才缺口。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轫是市场驱动的结果,不是政府行政指令的结果。

 

当前全国各类高校都在培养数字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人才培养要尊重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首先,不能忽视制造业人才培养。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根基。数字经济若离开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而发展,其本身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下最紧迫的还是发展制造业。

 

政府部门要尊重产业规律与经济增长规律,不能一刀切。

 

作者:魏江  来源:王璞公众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魏江:数字经济发展背后的四个认识

    2020-06-0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