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科研资助方式应从“竞争立项”逐步转变为“择优选人”
点击:  作者:李志民    来源:子民好好说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3-11 11:50:10

 

 

科研资助管理必须要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研究过程和是否取得成果不像考试成绩可以立见高下,反而像人生一样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和积累,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终其一生不过是提出一个重大发现或者理论,已经可以改变世界,彪炳史册。显然,科研工作者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勇闯“无人区”的执着坚守,就不可能有大作为。

 

当下,一些科研工作者片面追求高产出、收益快,只要有科研经费立项指南发布,本来前两年是研究金属材料的,这次遇到了非金属材料有经费可立项,马上申请研究非金属材料,再过两年又遇到了其它领域的经费立项,他又转行其它领域的研究。项目申请竞争导致个别研究人员东一榔头西一棒,热衷于东拼西凑、裁剪粘贴,如此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的做法,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深入研究,不能长期积累,严重影响创新成果产出,也有悖科学精神和科研操守,必须予以纠正。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造成这一现象也与当前科研的“指挥棒”密切相关,比如科研经费立项时多采取申请竞争制,过度强调绩效考核,再比如高校与科研院所唯SCI论,定指标量化论文数量,发表论文多少以及发到什么样的刊物上,不但关系到工资、奖金甚至科研项目经费、也与职称、“帽子”等前程密切相关。

 

因此,解决“卡脖子”问题,纠正学术界的急功近利,就要从根源入手,理顺导向,解决科研立项的“指挥棒”问题。

 

在整个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科研项目立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无论是基础研究项目,还是应用技术开发,且无论研发经费多少,周期长短,申请竞争成了必经环节。长期以来,诟病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等“潜规则”的声音不绝于耳,亟待进行改变。

 

事实上,一旦科研经费项目变成了排他性的零和博弈,必然造成急功近利,比如对于申报材料的包装过度,比如对于“潜规则”的无下限试探,不但浪费了申请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忽视了科研项目尤其是基础科学项目的持续性、连续性,且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浪费,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因此需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转变思路,创新流程,由科研人员竞争项目立项转变为同行专家选人才,在相关项目的立项上根据申报情况以及申请人的研究背景、基础、领域、过往研究成果、成效等指标选出合适的一到两个项目承办人,然后长期、持续的资助他进行这个方向的研究,而其他人则不要再扎堆与这个方向的项目,转向自己专长且长期从事的研究方向。把过度竞争变为适度竞争。当然,对于长期资助的项目承担人也要进行相关行为的规范,以保证其在当前项目中的专心和投入。

 

分清赛道最大的好处首先就是解决了为了争“唐僧肉”而争的盲目,解除了急功近利的原始冲动;第二是节省了国家的经费投入和申请人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外行人评选内行人的尴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可以保证项目研究者能够在这一项目中没有后顾之忧进行研究,保证了科研的可持续性,长期积累才能有突破的可能,也节约了科研经费。

 

科研领域的适度竞争会产生正面影响,提高研究工作质量和进度。过度竞争的压力就可能使正常的研究工作走向歧路,导致发生学术不端。如不分研究领域和工作性质都以发表论文数量和期刊载体为主要考核指标,就引发了把本属同一项研究工作分成几部分来发表,增加了论文的数量,却产生不出重大科研成果。

 

(作者:李志民,;来源:子民好好说微信号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