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于曰斌:防范化解重大发展风险挑战要树牢底线思维
点击:  作者:于曰斌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8-30 08:44:46

 

1.jpg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种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文章,对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个方面,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探索,通篇贯穿着忧患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蕴含着发展底线、法治底线、安全底线、政策底线、生态底线等底线思维内容。要有效防范化解发展中的重大风险或危机,就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见微知著,抓早抓小,随时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坚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底线,防范财富不当聚集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各国都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一些财富不当聚集给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了风险挑战”。我们党始终密切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问题,矢志不渝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取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路子应该怎么走,我们正在进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但其实现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线性方式,而是一个长期而又渐进的发展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过去低收入水平下的平均主义,不患“不均”却患“不富”,无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劳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开放后,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和一些财富不当聚集,给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风险挑战。促进共同富裕,既不能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那一套,又要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着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必将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步伐。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去一段时间,出现“财富不当聚集”、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解决起来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积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切实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分配体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蛋糕”切好分好,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最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坚守资本管控的法治底线,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对资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资本管控的重视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持续深化对资本运行规律的认识,提升驾驭资本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我们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既要客观认可其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和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又要切实认清资本与生具有的逐利本性,加强对各类资本的规范和约束,防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待和处理资本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升对资本的性质、作用和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要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加以区分,在定位上要加以明确,在监管上要分类施策,科学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要设立“红绿灯”,确保各类资本依法依规有序运行,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要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要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要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资本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形成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精准把握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增强治理的预见性和敏捷度,确保“长缨在手”,约束好资本这条既能兴云布雨又会兴风作浪的“苍龙”。

坚守初级产品供给安全底线,防范重要能源和农产品受制于人


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是整个国民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事关我国持续稳定发展。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初级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要求必须加强战略谋划,确保供给安全。

确保初级产品供给自给,防范被束住手脚、受制于人。当前,虽然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和焦点是科学技术,解决芯片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当务之急,但初级产品的供给也丝毫不容忽视。如果初级产品供给受制于人,就会被束住手脚、任人宰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把这两个“饭碗”端稳端牢,关键是要立足自给自足,增强粮食生产和能源资源的国内生产保障能力。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总体而言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粮食和资源能源消耗规模巨大,一些初级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比较高,初级产品供应的严重缺口有可能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我们必须加强战略谋划,确保供给战略安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掌握总体发展战略主动权。

守住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要深入贯彻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要加强同有关国家的能源资源战略合作,扩大海外优质资源权益,为能源资源保障提供稳定的补充渠道,切实守住能源资源安全的底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关乎国运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他几乎走遍全国的主要农区,深入田间地头察粮情、问粮事,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视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要认识到,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旧存在。各级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利用政策“兜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切实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坚守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底线,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风险隐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很多,但总体可控”,对前一阶段有效处置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予以肯定,同时强调新的风险仍在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要有防范化解风险和应对挑战的先手和高招,切实打好有准备之战和战略主动战,做到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新形势下,国际环境持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更好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信息传递、风险控制和宏观调控中的政策集成效应,着力解决金融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手段,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处置工作。要依法合规,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探索建立定期修法制度。要压实责任。压实地方党政同责,负责属地维稳和化解风险;压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推动风险化解;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制定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科技水平,补齐监管短板,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有充足资源。抓紧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促进金融机构兼并收购和化解不良资产的支持政策;地方要主动盘活存量资产,化解风险;企业股东要首先承担风险损失,直至股本清零。要各方广泛配合,金融业建立一体化风险处置机制,充分授权,统筹协调,提高跨市场跨行业统筹应对能力。同时,房地产市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城市居民的财富投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稳房价就是稳民心,如果在房地产领域出现大起大落,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对需求侧的管理,引导好预期,同时完善土地供应制度,采取更科学的土地供应方式,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各地要切实担起责任、强化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守自然环境治理的生态底线,防范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的冒进倾向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如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减污降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

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治理原则,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搞“碳冲锋”、“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拉闸限电”,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能源革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唯一正途。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尤其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者角色,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有力举措。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市社科联副主席;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