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龚云: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点击:  作者:龚云    来源: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22-11-21 11:50:31

 

编者按: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充分彰显、制度日趋完善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出了崭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华丽中国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个判断充分揭示了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202210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网)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现在,社会主义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和奠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辟和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阶段。

 

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充分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系统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加团结统一,并且找到了一条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获得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定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1985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会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建设中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已经投入使用的船闸(20229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新华网)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实践本质上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历史证明了这条现代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属性的全面概括,既包括政治保障、制度基础、经济条件,也包括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精神目标、生态目标、世界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反思和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是其主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新时代,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为中国人民探索出了崭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20221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新华网)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人类进步事业,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程。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看,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历史任务。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适应当时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国际形势,从苏联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单一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偏重重工业化。这个模式对苏联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为苏联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了巨大支撑。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模式被社会主义国家广泛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学习过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但是,这个现代化模式本身存在深层次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方面以苏为鉴,另一方面吸取合理因素。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就开始于对苏联及东欧现代化历程的反思。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与方式。同时,苏联解体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因此,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79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高度重视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2013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8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2022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正是基于对苏联历史及其现代化建设的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无论我们吸收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最后都要本土化。十月革命的风吹进来了,但我们党最终也没有成为一个苏联式的党。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们仍然走自己路,所以我们才有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符合中国实际,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探索出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马克思主义科学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谷。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甚至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已经以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高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顺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探索,创造性回答了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难题,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创造性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世界现代化新路;创造性回答了如何通过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破解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和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拓了新前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竞争、相互斗争,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优势,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将极大增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号角。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

 

(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11期;作者:龚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