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恳请教育部再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给张衡和他的“候风地动仪”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华古文化中的科学贡献予以承认
点击:  作者:涅槃行者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0-02-29 12:48:38

 

张衡——公元78-139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一生都在追求自然科学,他学识广博,天文地理,算术诗赋,发明制造,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张衡反对学习时死记硬背,强加灌输,他主张学习各家各派的学识,比较长短,评论得失,才能得到真实的学问,这种思想在今天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张衡一生反对神学,崇尚自然,从容淡静,不交接俗人,他还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他的文学作品《二京赋》(《西京赋》,《东京赋》)的中心思想:批评统治阶级残害百姓,追求享乐,以奢侈为荣,他要求统治者关心百姓,提倡节俭,以缓和社会矛盾。这里看出了张衡还是一个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正人君子

他的算术著作《算罔论》《周髀算经》中圆周率的算法径一周三更加精确的算到了3.1632,得出了圆周率等于10的平方根的简便算法。

 

浑天仪

他的浑天仪更是巧夺天工,震烁古今,浑天是当时的张衡对宇宙的认知: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里的意思大概阐明了天与地在宇宙中的形态和从属关系。张衡是古代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最杰出代表。

历史教科书为什么要删去张衡的地动仪

2010年的教学大纲里,张衡地动仪已从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删除,甚至从2017年起,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张衡的全部介绍也都被删除了。

1-起因

 

王振泽复制的地动仪模型

2010年之前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一直都有张衡以及他的地动仪的教学内容,但是引用的地动仪图片,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西晋文人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的一篇短文而复制的地动仪模型。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榜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引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王振铎采用的中柱为直立杆

由于在1700多年前,张衡的地动仪就已经神秘的消失了,为了解开这个千古谜题,在1951年由考古学家王振铎历经数年,呕心沥血的研究考证古籍,最终成功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并且制造出了地动仪的模型。从此这个被复原的地动仪就被视为国宝,不但被印到教科书上,还发行了邮票,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古代中国伟大的科技发明典范。

2-争论

由于王振铎复原地动仪的时候,中柱采用了直立杆,当时王振铎曾经仔细的考量了中有都柱这四个字的含义,因为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都柱应该是一根立着的柱子,所以王振铎复制的地动仪模型也是直立杆式中柱

但就是这个直立杆式地动仪,在各国学者的验震中却都不能成功,自1969年起国外的学术刊物上陆续出现了对张衡地动仪的质疑和批评,他们发现灵敏的立柱无法稳定站立,而不灵敏的能站立的立柱在受到震动时又会无序的乱倒,不能准确的指向震源。

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在《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写道: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正是华夏科学停滞特点的典型表现。

我国教育部因为国际上的广泛质疑,被迫删除了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所有内容,只因复原后的地动仪不能成功验震就否定了张衡以及他的地动仪,这是非常不够自信的表现,能记录在史书中被后人广泛承认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要仔细认真的对待,不能被外人的一些否定而自己就先没了底气。

3-再次复原

2003年,河南博物院找到地震专家冯锐,让他再次复原真正能验震的张衡地动仪,到了20048月,冯锐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课题小组,一起合作复原张衡的地动仪。

冯锐在研究古籍时发现,古人对记载的地震,经常用,地面的震动就是,在皇帝的诏书中曾用地摇京师来记录地震时的情形。

《后汉书-张衡传》中有一段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冯锐据此推断,说明都柱悬垂摆而不是直立杆

悬垂摆理论是现代地震学之父英国人约翰-米尔恩1880年创立的。距今只有100多年。难道1800年前的张衡用的也是悬垂柱吗?

后来冯锐在大量出土的汉代石刻和文物中,发现了很多的悬挂物,这对冯锐来说无异是一次心灵之旅,仿佛自己穿越到了东汉,接触到了先人的精神世界。他由此断定张衡制作的地动仪用的是悬垂摆式的都柱。

 

冯锐复原的张衡地动仪

在复原过程中冯锐还找出了王振泽对蟾蜍的摆放位置的错误,《后汉书-张衡传》中提到员径八尺,如果将蟾蜍散放在地动仪四周,一是不严谨,二是超过了八尺

在古中国文化里,兽体头内而背向外是对皇权的大不敬,所以冯锐还改动了蟾蜍的方向,让蟾蜍的头向外,并且后背紧贴在地动仪外壁处。

时间到了2005年,冯锐复制出了张衡地动仪新的模型,经过了7168小时的强干扰实验,没有一次误触发,得到了考古界,科技界的一致认可。

4-直立杆式地动仪的再次验震成功

2013年,离休了多年的中国科学院原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胡宁生先生。成功的实现用直立杆式地动仪验震,胡宁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仪器和精密机械专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通过严谨的力学分析和实验,最终证明了张衡的直立杆式地动仪完全正确可行。并在2014年出版《张衡地动仪的奥秘》一书中有详细的力学证明。

胡宁生老先生制作的直立杆式验震器

201311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在南京召开了张衡地动仪复原学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胡宁生提出的立柱验震的原理是正确的,他演示的实验也是成功的。

201611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召集国内的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南京对胡宁生的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学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可候风地动仪中的都柱应为立柱形而非悬挂摆型,说明《后汉书》关于地动仪的记载是可靠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出具了正式鉴定意见书

张衡是我国古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他一生反对神学,崇尚自然科学,为人从容淡静,不与小人为伍,为官期间清正廉明,惩恶扬善,他还采纳各家学派之长,相互比较,论证求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早于西方1800多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他的地动仪在近代长期曾遭受到外国学者的质疑,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张衡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伟大的发明家。

经过了第三次复原张衡地动仪的验震成功,那么就恳请教育部再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给张衡和他的候风地动仪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华古文化中的科学贡献予以承认。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