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胡懋仁|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因素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11-05 15:00:25

 

1.jpg

我是从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唐宫夜宴》中知道有这样一个《唐宫夜宴》的中国民族舞蹈,也是从电视剧里知道这个舞蹈是郑州歌舞剧院创作并且排练的。看到这部电视剧完全是一个偶然。从电视剧的名字中,我想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来的历史。而这部系列剧的第一部就是《唐宫夜宴》

过去,已经听说河南电视台在2021年春节晚会上推出了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舞蹈。当时我对春晚这类所谓大餐已经基本失去兴趣了,连续好几年根本就不看央视春晚。北京台的春晚我就更不看了。当听说河南省台有这样一出非常优秀的节目时,也是想看看,这个舞蹈节目到底是怎么个状态。但毕竟没有刻意去找来看,所以就一直这么荒着。

直到前些天,看到了描写这部舞蹈创作过程的电视剧,我才踏实下来认真地看了一次。由于刚开始看的时候,比较零散,而且电视台播放了一集之后,就改播其他节目了。所以我就只能在电脑上通过网上的搜索来看这部电视剧。

当然,我对舞蹈一窍不通。在电视剧里,看到舞蹈编导陈冉(实际的真实人物名叫陈琳)面对着河南省博物馆馆的舞蹈唐俑而出神的时候,想象着她与舞俑的对话,我就感觉,这位舞蹈编导一定有她自己独到的想法。

作为舞蹈编导的工作者,陈琳一定特别要创作出一出别出心裁的舞蹈,让这个作品能展现出舞蹈所能表达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在电视剧里,编导陈冉要创作一部参加荷花奖的舞蹈。但是到了后来,参赛本身已经不如舞蹈本身更重要了。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编导陈琳,在与舞俑面对而所想象的对话之中,她一定想到了很多东西。这个舞俑或者和她共同聚在一起的其他舞俑,她们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在学习和演出的时候,过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从历史上看,在唐朝教坊中学习和演出的女性中,她们的经历大多是不幸的。这些不幸的女子们,要学习音乐、舞蹈、乐器和表演,她们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她们的生活中有快乐吗? 她们经历的不幸对于他们学习这些文艺表演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吗? 这么多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在现代人所创作的舞蹈中,不可能都能完全表述出来。然而,当年的大唐,毕竟是世界东方甚至是整个世界文化领域最丰富、最繁华、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从事这种文化表演行业的大唐女子,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情感也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在唐朝宫廷里从事表演的这些乐女和舞女中,她们的个人经历虽然是不幸的,但她们长年从事这种表演生涯,在情感上肯定会受到这类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为了生存,她们不可能总把她们的不幸表现在外表上,她们不得不压抑内心的痛苦,她们不得不强颜欢笑。然而,毕竟生活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在这些女性的生活中,肯定也会出现某些短暂的欢乐浪花。如果总是一味地压抑,那么负责宫廷表演的官员也是无法容忍的,这样总是把悲凄挂在脸上的女性早就被教坊淘汰了。或许,陈琳就是抓住这些乐女和舞女们在生活中那短暂的欢乐瞬间,来表现她们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这部舞蹈一登台就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在电视剧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舞蹈没有获得荷花奖,但它比那些获奖的舞蹈博得了观众的衷心欢迎和赞美。至少这就说明,艺术作品是否获奖是一个标准,而艺术作品是否得到受众的欢迎应该是另一个标准。获奖的艺术品可能得到受众的欢迎,但也可能是太过阳春白雪,反而失去了受众的理解。这真的是有点悲哀。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就是受众,离开了受众,艺术水平所谓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电视剧里提到,毕竟郑州歌舞剧院创立不过十多年,演员们的技术比起一线城市里的舞蹈团体来,肯定是有差距的。可是在这个广大的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线的高大上艺术团体才有演出市场,那些二三线城市的艺术团体也不能不让人生存吧? 正如很多县级的艺术团体,他们也要生存,也要吃饭。而且大量事实证明,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艺术团体,长年坚持下乡下基层去演出,往往也很能受到受众的欢迎。俗话说,马有马道,驴有驴道,各走各的道,谁也别说只有自己的道才是道,别人的道就不是道。

毛主席早就说过,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艺术作品如果得不到群众的欢迎和接受,那么创作人员再自认为高明,也是没有用的。

从《唐宫夜宴》的创作和演出,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出来的财富和宝藏。这些年来,我们挖掘了不少,但看起来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守着这么丰富的宝藏,而不自知,甚至完全不懂,这就是暴殄天物。

在我们说起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时候,对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和作品,实际上有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我们的文化自信,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如果把《唐宫夜宴》推到国外去演出,国外的观众会理解吗? 会懂吗? 会接受吗? 对这些情况,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舞蹈推出到国外去演出,相信会有不少观众是欢迎的,而且是喜欢的。因为古人的喜怒哀乐与今人的喜怒哀乐是相通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尽管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但在艺术的理解和接受上,肯定也有相通之处。外国的观众可能不知道唐朝,不了解那时的历史,不懂得那时的文化,但共同相通的情感则可能有助于对舞蹈的欣赏,有助于对舞蹈的理解。

因此,我们通过挖掘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创作出更为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亮点和辉煌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通过叫喊口号而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我们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的有效展示而表现出来。

我们的文化宝藏是非常丰富的,而没有挖掘出来更是大量的。我们的文化工作、文学艺术工作在这个方面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可能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有这样的理想和魄力吗?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