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李艳艳:2020年度网络思想理论状况分析与思考
点击:  作者:李艳艳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09:43:45

 

 1.webp (14).jpg

【摘 要】互联网既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场域,又是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参考。在全球性抗疫背景下,2020年度网络思想理论状况出现群众卷入度上升、网络公共讨论的参与热情高涨、网络舆论和理论传播相互助力等特征。网络思想理论领域围绕卫生防疫中的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民主和集中、开放和自主、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涌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展望2021年,网络思想理论领域会继续延续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同时对党史党建、中国模式、中国崛起之世界意义、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跃升至9.4亿,其中手机网民的比例高达99.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网络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活力。互联网舆论场正在成为社会心理的风向标、社会情绪的集散地、社会思潮的触发地,进而成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场域和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参考。2020年,随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中国网络舆论场对于该事件迅速给予关注。网络思想理论状况呈现出一些新关注点,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值得我们给予关注与思考。

一、2020年度网络思想理论领域的基本状况


当今中国,互联网在促进人民群众意见表达、公共事务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文化频繁交流互鉴。另一方面,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创作、传播,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疫情这一公共话题而展开的网络讨论十分活跃。

(一)网络舆论的群众卷入度上升

舆论是理论产生的重要土壤,理论是舆论集聚的必然结果。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大舆论场,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在逾9.3亿人的手机网民群体中,即时通信占到网络使用时长的13.7%,而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短视频、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信息获取类工具则占到了网络使用时长的47.9%。

2020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抗疫斗争呐喊助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抗疫战役,坚定了人民群众打赢抗疫斗争的信心。一是党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民意征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党心民意更好地得到汇聚。二是网络新闻媒体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展现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参与抗疫斗争的历史壮举。三是人民群众自发记录抗疫历程,展现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社会变革力量。

在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网络舆论的过程中,信息权力结构随之发生深刻改变。普通社会成员自下而上地发挥作用,在大众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传播效应。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当代网络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描述了不同于实体权力的信息权力,展现出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行为行使的权力。信息权力的赋权者是广大社会成员,信息权力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或价值理念。在《认同的力量》中,他进一步指出:“新的权力存在于信息的符码中,存在于再现的影像中;围绕着这种新的权力,社会组织起了它的制度,人们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并决定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权力的部位是人们的心灵。”“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赢得了人心就能赢得统治,因为在任何合理的时间跨度内,对于那些围绕着灵活的、另类的网络的权力而动员起来的心灵来说,强大而顽固的统治机器并不是什么对手。”[1]416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网络舆论,表明其日益自觉地利用网络平台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二)网络公共讨论的参与热情高涨

在互联网这一中国社会最大的舆论场中,普通社会成员日益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主动行使其信息生产和传播权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16年,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2]他要求网信工作尊重网民的不同观点和想法,让互联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在历史上,纯粹的大众政治和精英政治都出现过暴政。而在我国的政治体系中,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类似地,党引导舆论和人民公共讨论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联网则为两者的统一提供了机会和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源于人民群众,而引领力则来自党的领导。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成为人民群众相互沟通、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围绕抗疫主题,在入境安排、防疫工作等社会公共问题上,广大网民互相启发、建言献策,一些具有防疫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积极参与社交媒体舆论工作,志愿服务于防疫抗疫知识的科普活动。通过网络,大批网民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本地的防疫工作,声援疫情暴发地的抗疫工作。

(三)网络舆论与理论传播相互助力

在每日数以亿计的网络信息中,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而展开了众多关于公共安全、民生热点、国际关系等话题的讨论。社会焦虑情绪在网络空间蔓延,西方思想观念在网络空间呈现,思想与情绪彼此映射,彼此呼应,彼此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打工人”“尾款人”“吃圭人”“凡尔赛”“网抑云”“内卷”等网络流行语纷纷涌现,反映出网民对于自身命运的忧虑心理。

2020年3月,艺人粉丝群体之间出现对峙状况,甚至酿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泛娱乐主义背景下,传播主体产生了疏离现实的逐梦心理,在各种平台上尽情释放热情,展示个性,形成了一个个网络亚文化圈。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曾经提醒,群体总是无意识的,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展现出对某一权威的迷信,表现出狂热、轻信、极端和情绪化。网络亚文化圈形成一个个信息交流的封闭空间,亚文化圈内的成员相互支持、强化观点,亚文化圈之间却彼此分裂、沟通困难。基于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网络亚文化圈得以形成,产生了为着共同信仰而奋斗的原始冲动,而思想理论则为亚文化圈提供了信仰的逻辑理据和道义支撑。当支撑其信仰的理论遭到外界质疑时,情绪化的集体行动就会出现,甚至在网络空间掀起舆论风暴。

二、2020年度网络思想理论领域的热点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心。防疫抗疫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关注点,围绕防疫抗疫的各领域工作也相应成为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公共议题。在网络空间中,围绕这一问题的思想理论热点纷呈。
     
(一)公共卫生体系的继承和创新关系问题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强调:“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3]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网络空间的广泛关注。

建构公共卫生体系是长期的历史进程,继承既有的优良传统是应有之义。有网民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网民认为,在国际疫情扩散化的背景下,中国展示了大国担当,积极供销防疫抗疫医疗物资,为其他国家筑牢了公共卫生体系防线。也有网民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等维度着眼,指出相较于复杂的美国公共卫生疾病监管程序,中国能够及早发现病例、集中力量进行追踪联系、开展足够的病毒检测。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中国巨大的抗疫成绩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得到了世人的关注。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创新公共卫生体系是时代要求。有网民认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筑起包括个人防护、公共预防、医药防控的公共卫生防线。有网民认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抓住重点领域,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是引领防疫抗疫新常态的制度保障。有网民提出,建立完善的医防协同机制,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宝。要把健康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有网民从制度建设角度着眼,强调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要实现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积极转化,采取属地责能统一原则、应急管理内核原则、一致性原则、弹性原则、准备原则、共治原则、紧密扩权原则、顶格响应原则、制度学习原则。还有网民关注防疫抗疫的国际合作,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

(二)抗疫进程带来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

在抗疫进程中,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给社会带来了新活力,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4]这是党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本方向。通过网络,广大网民对于如何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展开了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政府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一类流行的网络观点。结合抗疫的实践和经验,有网民认为,政府应该做好市场的监管工作,如果把政府从经济活动中剔除,那么无政府主义将会盛行,资本的自由化将成为不受限制的事情。有网民提出,建设有为政府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刻思考五大关系,即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市场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是网上流行的另一类观点。有网民认为,当前要防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紧张,主张经济由市场主导,而非政府引导,否则经济可能会失控。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管得过多,反而会限制市场活力,结果适得其反。有网民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角度出发,主张发展规模经济,但是要防止垄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打击民营经济。

政府和市场需要相互协调制约,也是网络空间中的一类代表性观点。有网民认为,中国曾经跳过了政府调节私人资本与民众关系的阶段,直接抵达全民资本的极致状态,但是深受贪婪和惰性的限制。当前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一方面引导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公共设施配套和政策引导等作用。有网民提出,当前不是要把政府和市场相互对立,而是要防止政府和市场合谋。也有网民主张,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要在动态中和谐一般。

(三)中西不同抗疫举措凸显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采取了果断的举措,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迅速控制了疫情,有效防止了疫情的蔓延。相较之下,许多西方国家在处理疫情时片面依靠民主程序,错失了防控疫情的良机。围绕防疫抗疫的措施手段,网民展开了讨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网民的高度共识。广泛而活跃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网民自发揭露了西方自由民主的虚伪性,指出其无非是资本集中过程中的必要政治工具。一旦资本形成规模,受害的正是人民群众。资本家集团为了私利,相互倾轧,不顾人民群众的生死。许多网民认为,为了公共利益,为了生命安全,甘愿牺牲一点自由民主的权利。防疫抗疫的效果最重要,形式手段不重要。有网民从实际效果角度进行考量,提出无论哪种政治制度,只要老百姓能够过上富足的日子就是好制度。有网民进而表示,民主有待进一步深化,要强化民主监督,促进民主和法治的统一。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符合中国国情,这也是广大网民的共识。有网民指出,西方民主体制不适合中国,因为一旦党丧失了对社会的管理权、控制权,大量外来资本必然广泛渗入中国社会,分化瓦解政府在各领域的控制力,进而使中国再度沦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从英、德、日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有效的中央集权体制往往能够开创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有网民提出,中央集权是最低成本的治国体制,学术可以百花齐放,国家治理必须凝聚共识。若没有集权的中央,若没有集权有力的中央,社会乱象就会频出,社会事务就会失控。但是,若权力过度集中,则可能导致集体腐败。也有网民建议,民主和集中要有一个动态平衡,彼此相互取长补短,与时俱进,防止固步自封。

(四)全球疫情蔓延要求反思开放和自主的关系问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国暴发,世界主要国家加入抗疫队伍,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舆论压力大增。尽管我国继续坚持开放政策,但是逆全球化论、脱钩中国论等声音不绝于耳。“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也相应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坚持自主和开放的统一,是网络空间的主流声音。众多网民表示,尽管互联网情况复杂,但是不能一关了之。自主和开放是人心所向。自主创新要立足于自立自强,开放创新要聚四海之气。唯有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才能为突破核心技术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核心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

坚持独立自主,成为广大网民的重要共识。202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众多网民出于爱国的赤子之心,认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中国要有决心有信心根据中国国情走出自己的路。有网民建议,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是总前提,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中国绝不能向西方看齐,以西方为师,更不能屈服于西方的施压。中国要靠自己的努力破解历史终结论的迷信,做一个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诸多网民关注的方面。当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风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5]有网民认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这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将加快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有网民提醒从整体上进行布局,要用好战略思维,把握主动权,增强创新力,方能实施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网民提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改革新动力、竞争新优势,进一步鼓励外资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投资。

(五)抗疫经验要求科学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

在抗疫过程中,全国4.2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医疗专家不分彼此,一省援助一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整个公立医疗体系同为一家的制度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以个人名义驰援湖北的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医务人员在抗疫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对防疫抗疫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关于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作用的讨论引发了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讨论,这些议题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网民的基本共识。有网民认为,公有制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公有制尊重劳动者,而非公有制把劳动者当作生产工具,公有制为集体主义提供了制度环境,而非公有制为利己主义提供了制度环境。就医疗体制改革而言,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需要坚守。公有制在护卫生命、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相较而言,非公有制急于聚敛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反而会使国家和人民承担巨大风险。私人资本逐利的本性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也是广大网民的心声。非公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其产生和消亡有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存在于中国社会,组成了中国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方面,彼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虽然它们有差异的方面,但是也有同一的方面。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水平,我们不能急于消灭非公有制经济。也有网民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归于意识形态对抗,需要发挥各自的长处。

三、2021年度网络思想理论领域的趋势展望

        
网络空间的关注点往往是社会变革态势的集中呈现。围绕热点事件的网络意见往往是社会情绪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共识状况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6]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7]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任务,我们需要对2021年网络思想理论领域的状况作出展望。

(一)围绕防疫抗疫等既有热点问题的讨论必将深化

全球性的防疫抗疫工作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国际环境变化。既有社会格局、国际格局都将随之调整,发生相应的显著改变。转型期的中国和世界在经济利益、政治体系、文化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探索和重新构建崭新的世界秩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逻辑,市民社会“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8]583。党的历届领导人始终认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必然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其中来自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冲击也必不可免。

2021年,随着多国新冠肺炎疫苗的成功研发和陆续上市,国际防疫抗疫的形势将会有所缓和。但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社会变革将明显呈现,其中利益较量将会尖锐,中美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强权论等观点声音将在国际网络空间不绝于耳。在国内,围绕防疫常态化方式的理论争论也会屡见不鲜,在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角下,围绕公民个人隐私保护、行动自由权利、经济双循环发展模式等问题的网络公共讨论将会不断展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既有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处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之中,网络经济学、网络政治学、网络心理学、网络社会学、网络传播学等新兴学科门类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互联网人格形成的机制与干预、网络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规律、网瘾的形成与戒断、网络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网络社会行为的模式、网络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网络社会组织的结构、网络社区的构成特征、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网络传播的主体和受众、网络经济行为主体、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等领域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化。

(二)党史党建类话题将会明显升温

2021年我国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2021年1月6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明确了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随之而来,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理论视频、文章将会在全网广为推送和传播。党的百年奋进历程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成绩,党在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建设等问题都会成为网络空间热议的思想理论话题。党对于网络社会的领导方式、网络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网络民主的实现形式等问题都会成为思想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2021年,在网络空间中,对于一些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会相应升温。尤其是涉及对党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将会更加深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试图探索“历史真相”的思想观点有可能产生全盘否定党史的后果,它们将在网络空间以各种形式和面貌出现,分别体现为政治观点、学术观点、思想认识观点,需要审慎地加以区别对待。

(三)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将继续深入

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来的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目前,许多国家的学者在不断观察和研究中国模式。2020年中国抗疫的故事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加深了国际学界对于中国模式的认识。在防疫抗疫的各个阶段,中国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引起了来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热烈讨论。

2021年,世界主要国家都面临经济复苏、社会恢复、治理重塑的艰巨任务。疫情肆虐的事实表明,西方社会一直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中国抗疫过程中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表明,中国模式具有制度优越性。在网络空间,围绕中国模式展开的讨论屡见不鲜。部分网民认为,中国模式被历史经验所证实,提供了现代化的新动力,并且具有不亚于西方模式的强大生命力。部分网民认为,中国模式主张互利共赢,中国模式代表未来,前景广大。也有部分网民认为,中国模式具有特殊性,不必也无须对外推广。中国模式虽然不完美,但是在抗疫过程中更加高效实用。中西方模式之间需要加深交流,增进互谅。在2021年,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将在经济恢复、社会重建等方面进行“赛跑”,关于中国模式的网络讨论将会继续展开。

此外,2021年是诸多国际国内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日,这些纪念日也可能引发网络对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围绕中国模式的概念界定、中国模式的时间跨度、中国模式的社会性质等核心理论问题,以及中国模式是否存在、中国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这些有益的探索将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诸多启示性意义。

(四)关于中国崛起之世界意义的讨论将受到关注

2020年,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的境况下,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艰难曲折,但是依然一枝独秀。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必然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格局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抗疫形势的缓和,个别西方国家也会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去,试图加大对中国的各领域制裁,维护摇摇欲坠的霸权地位。中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较量角逐会更加激烈尖锐。

由于中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模式的显著区别,中国快速崛起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前所未有。世界近代史上,世界权力重心仅限于西方国家之间流转,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大国,却以昂扬挺拔的身姿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打破了西方国家独霸世界的既有格局。对于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网络舆论场必然十分关注。部分网民表达了亲历中国复兴进程的自豪喜悦之情。部分网民表示,要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增强对于中国崛起的自信。也有网民表示,中国崛起的同时要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2021年,中国崛起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事件,各方意见通过网络舆论场加以呈现,必然给我们的政策制定工作带来启示。

作为网络公共讨论的延续和深化,思想理论界必然给予深度关注和思考。一是体现为崛起后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其中的主要分歧点在于,中国是否应该动摇既有国际秩序,推动建立世界新规则。二是体现为中国崛起的方式。其中的主要差异点在于,中国崛起是否代表一种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三是体现为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崛起必然导致扩张,给世界带来威胁。另有观点认为,中国崛起采取和平方式,给世界带来机遇。

(五)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讨论必然得到更多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遏制迅速上升为科技打压,频频指责中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逾百家中国企业进而被列入实体清单,被实行高科技出口管制。面对这一形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要从科技治理体系、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科技评价机制、科研院所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等多个维度着手,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能力事关综合国力,事关国际竞争力。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主题,网络舆论场展开了多个角度的讨论。有网民认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有网民主张,要弘扬科学家精神,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的机制障碍,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也有网民主张,应该防止行政力量过度干预资源配置,建立新型举国体制。2021年,事关科技创新的社会事件非常容易得到网民关注,网络舆论场会继续围绕科技创新这一重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科技是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力量。马克思预言:“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作用物的力量,而这种作用物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而是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9]195网络空间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讨论必然触动思想理论界的深入思考,也需要思想理论界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从破除体制痼疾、完善社会生产关系着眼,对于解放科技创新力的途径,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会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在吸收借鉴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等思想观点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思想理论。

参考文献:
[1]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相,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19-10-19.
[3]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N].人民日报,2020-06-03.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5]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
[6]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7]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7-10-16.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李艳艳,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思想教育研究”)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