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李克勤:毛主席为何要读孔乙己,又能防止“读懂已成书中人”?
点击: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6-11 10:38:15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一直号召读点鲁迅,鲁迅的确和老人家心有灵一点通。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估计只要读过的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感觉,那形象实在太生动了,活生生的就如同我们身边的人物。我是1970年代末时学的这两篇课文,当时有那种感觉,主要是小说的人物刻画的好,指的是艺术形象。后来当人们再读《孔乙己》,不知是啥感觉?不知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有一种说法——《孔乙己》,读懂已成书中人——这是否说得通呢?我觉得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嘲笑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而是真的该深入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细心品味一下当年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哪怕过去是出现过的悲剧,我们也应该千方百计不让悲剧重演,毕竟那样的悲剧重演了,那就不是悲剧,而是喜剧,是闹剧,是笑剧。

 

本文要点如下:

 

孔乙己是不幸的,范进那样的人未必有幸。

 

反封建文化,这个事情远未完成。

 

全面了解科举。

 

学习鲁迅,理解主席。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01

 

孔乙己究竟有没有学问?

 

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算不算有学问呢?

 

总不能说没有学问吧!

 

那个科举制度,究竟怎么样稍后再说。

 

这里至少可以这么说,应该可以说得通——没有考中秀才,没有中举人的科举参加者,不能说没有学问,至于说考中秀才,中了举人的考生究竟有多大学问那另当别论。

 

小说对孔乙己有个概括性的定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很准确的,他在穿长衫的文人里是最下等的,而在站着喝酒的普通人里,他有似乎还有点文人的味道。

 

他是否是不伦不类呢?

 

穿长衫的那伙人瞧不上他,站着喝酒的人又不接纳他——他也不愿意屈就。

 

这就是孔乙己。

 

借助于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是否可以这么说他——悲乎哉,不悲也?

 

孔乙己是那个社会的典型,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02

 

孔乙己未考取功名,不幸,考取了就有幸?

 

 

说孔乙己不幸,说得通。

 

可是如果孔乙己考取了秀才就有幸了吗?

 

这就像说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有幸,似乎也有些说不通?

 

鲁迅真厉害!

 

鲁迅是把封建社会由道而器从整体上给予讽刺批判的。

 

从文化上讲,鲁迅反封建的彻底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包括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而反封建文化,鲁迅先生的地位和作用,毛主席看的最准,也讲得最透彻。

 

我们要品味鲁迅,要理解主席,不得不在孔乙己所处的那个社会,对那个时代背景认真下点功夫考量。最起码要了解一下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参考:

鲁迅发现的奇观:人一听到俄罗斯,一看见红色,就吓得一跳

鲁迅“坐班房”  两个“学习的榜样”  《鲁迅全集》  

 秋石《追寻历史的真相》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唯一见过鲁迅的开国大将  当父亲的忠告  《狂人日记》  

娜拉走后怎样?  郁达夫  石一歌  读点鲁

鲁迅诗出谜面,毛主席词揭谜底

 

03

 

科举参考资料

 

纪录片《科举》01—隋唐烟雨

纪录片《科举》02—牧驭天下

纪录片《科举》03—学优则仕

纪录片《科举》04—道高一丈

纪录片《科举》05—穷途末路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前面的意思是鼓励当官的还要认真读书,不过在现实社会,读书做官,倒是后面成了人们的奋斗目标。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参考:

 

观《传奇大掌柜》:何谓市侩?

济学忆初中老师讲故事:为又瞎又瘸的国王作画

毛主席说: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主席对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侄子说:别的你不要吹,这件事要大吹特吹【视频】

 

04

 

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实业家张謇也是状元,不过他倒没有做官,而是在经营企业上为社会做了大贡献。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很高,当然不是说他状元的名分,而是对他搞实业的作为——对社会有用的行为推崇备至。

 

毛主席对鲁迅的作品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和阐释。老人家在探索中国教育上,可以说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让学生从考试中解放了出来,仅凭这一点,说他就是青少年的贴心人大救星,完全说得通。

 

我们上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升学压力,不需要“减负”,压根就没有负担。

 

在毛泽东文化里,孔乙己最多就只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感性认识,我们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结合度鲁迅的作品,在孔乙己身上发现更多的东西。

 

悟道,方能道器变通。

 

有一种现象是很有意思的,也可以说很奇怪,有人特别想当评判官,可以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对别人评头论足,而自己干的事情,哪怕是烂事也不许人家评判。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李克勤后记:科举,为何会被废止?鲁迅为何那么辛辣地讽刺科举?为何对孔乙己,我们会读懂已经书中人?我们该有怎样的道器变通之变?这都是现实的问题。毛泽东文化,是彻底地反封建的文化,鲁迅的作品,在其中具有这样的功能——道器变通之基。

 

参考:

 

一种解读:《孔乙己》,读懂已成书中人?

 

话剧《孔乙己》

 

来源:济学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