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两个好友的公务员之路:能干的和不能干的,结局并不一样
点击:  作者:梦如是    来源:识局  发布时间:2015-11-19 16:05:23

  

【编者按】感谢作者投稿。本文角度很有特色,描述了是部分公务员群体的感受。有必要提前解释的是: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公务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从事一线缉毒工作的民警和从事办公室文书写作的公务员,两个人对于公务员的理解和认知肯定会有很大差别。所以本文作者写到的只是部分群体的感受,不可能涵盖所有人。

 

1.jpg

 

我有两个好友,四年前分别以选调生的身份考入同一县城的两个不同乡镇。

 

选调生嘛,那可是“公务员中的战斗员”,自然要重点培养一下。于是两人都被分到了各自乡镇的党政办。熟悉基层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很了不得”的部门,直接受命于书记和镇长,号称乡镇政府最核心,听上去风光得紧,两人初来乍到就“进入核心”,还着实受宠若惊了一段时间。

 

但很快,他们就见到了党政办的另一面:除了号称“核心”,它还号称“什么破事都管辖”。从起草领导讲话到汇报重点工作,从准备迎检现场到布置会议室,从擦桌子涮抹布到扫厕所倒垃圾,凡其他部门不管的,它都管。更要命的是,其他部门管的,它也得“参与协调”——谁让书记、镇长是“抓总”的呢,你服务“抓总”的领导,当然也得“抓总”。

 

就这样,这哥俩踏在同样的起点,走进各自的“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年轻劲头足”、“有能力肯上进”,党政办主任一看,呦,小伙子是个可造之材,那就“压担子”吧。

 

两人都是那年七月底参加工作的。“肯上进”这位,参加工作当天就加班到晚上八点多,直到国庆长假才第一次休班;长假回来,下次休班居然是下一个长假——春节(不排除周末两天中休班半天的情况,但至少他没休过完整的周末)。我粗略估计了一下,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有超过一百五十天加班到晚上九点之后,其中超过五十天加班到凌晨,有两次据说加完班天已经亮了——“能者多劳”嘛,他的主任总是这样说。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忙成狗”的选调生,但也并不是所有基层公务员都这么忙。比如另外那位哥们,到了党政办之后,材料也写,但写得不太令人满意;偶尔也加班,但加得不太积极,有时还请假;擦桌子、分报纸这些活儿,人家也干,但耗时较长,且桌子擦得不甚干净,报纸有时还发错科室。他们党政办主任一看,这个同志不适合党政办的繁重工作,于是跟领导汇报,把他调到了乡镇科技站,“晾”了起来。

 

下面的故事应该很熟悉了:“能者多劳”的朋友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获得了提拔,走上了重要岗位,现在混得不错;“不肯上进”的朋友整天混日子,混到后来发现自己屁都不是……你以为是这样,对吗?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写这篇文字了。

 

我看见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不肯上进”这位,每天下午四点多下班,傍晚踢球、跑步健身,晚上实在闲的蛋疼就学习,工作一年后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MPA,三年后顺利通过省考,考到了某省直机关,现在提副科级半年多了。至于“能者多劳”的那位……现在还在乡镇,最近不像从前那么忙了,但省考是考不上的——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哪有功夫学习?一年前我问他什么时候解决副科级,他说快了;半年前又问他,他马上了;前天再问他,他不太高兴,嫌我“哪壶不开提哪壶”。

 

其实我并不是非得提那壶“不开”的,然而他似乎也没有哪壶在“开”着;我完全无意否定他的付出,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善有善报”的安慰。

 

从道德的角度讲,我这位“能者多劳”的朋友“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无疑是非常高尚的,何况未来的路还很长,他的付出也许终会有收获。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他非常不开心,他感慨自己的青春韶华逝去却一事无成,艳羡那些“选择正确道路”的同学朋友已经赚了钱、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娃,自己却只能无助地看着他们在朋友圈里晒那些巴厘岛、普吉岛、塞班岛的假日生活。

 

我想我理解他。我们常说“升官发财自古两道”,然而对很多基层公务员来说,这其实是“一道”,那就是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我绝不否认“奉献精神”的可贵,也不否认公务员就应该破除官本位思想、踏踏实实地服务公众,然而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圣贤”是比较少的,对一个有着正常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来说,当他“能者多劳”、却不“多得”的时候,恐怕很难做到“心如止水”——哦,我“奉献”的结果就是“继续奉献”,那“不奉献”的却跑到我前头去了,这合适吗?

 

然而遗憾的是,“能者多劳”却不“多得”,是公务员行业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混机关的对此大都心知肚明。这是一个缺乏有效退出机制的体制,它保证公务员可以凭借当年那一次考试获得一生的“金饭碗”,只要你不违纪不违法不得罪人,干也好混也好,拼命也罢偷懒也罢,没人能撵你出去。

 

可是拼命干的跟偷懒混的,你总得体现区别吧。当然,这个区别肯定不能通过钱来体现,毕竟像写材料、布置会场、擦桌子这些活儿,你很难去量化它,民政办、计生办和招商办的工作也没可比性,加班时间就更说不准,出工不出力的多了去了——更何况公务员工资发多少,本单位说了压根不算,说了能算的福利,又不让发了。那该咋整呢?

 

办法似乎只剩下一个:晋升。“能者多劳”的,晋升得快点,“不能者少劳”的,晋升得慢点。这个办法按说挺好,可实际操作起来也不总是靠谱。

 

首先,大部分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并不算大。

 

大家应该都听过“天花板效应”吧——在乡镇,书记、镇长才是个正科级(不排除极个别牛逼大镇的一把手是副县级的可能),你想他能把你提拔到什么级?就这样,每个乡镇还至少都有几十号人在排队等提拔,每年能空出来的科级职位却最多不过两三个而已,有的几年都空不出一个,你就等着吧。那省里、市里的“大机关”会好些吗?确实,它们的高级别职位比较多,晋升也比较快,但你就算在厅级机关里混到正处,一样还是干活的“兵”,工资能涨点,境遇不会有太大变化——每个单位的领导职数总是很有限的。再者,晋升快慢有时也要看运气,比如你累死累活忙了三年,总算该轮到你了,可恰好赏识你的领导调走了——你不又得重新“表现”?你可别说领导走之前会向下任领导推荐你,如果他真这么做,说不定下任领导会把你当成前任领导的“亲信”,于是……你懂的。

 

其次,公务员的晋升标准很难量化。

 

前面已经提到过,不同部门的公务员从事的工作很不一样,你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精确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工作的好坏。所以在公务员面临晋升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靠领导的赏识,也就是领导觉得你好,你就好,领导觉得你不好,你就再等等(而且这种事多半还不是一个领导就能说了算,上级组织部门还得赏识你才行)。但领导毕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主观偏好,你一个写文件擅用对仗的,碰上个念文件喜欢排比的,怎么办?你一个干了半辈子招商的,碰上个喜欢搞规划的,怎么整?我见过一种领导,做事的时候没什么思路,等上级来检查验收,专从汇报材料上下功夫,一遍又一遍地推敲遣词造句,加班到凌晨也不嫌累。可是上级也不那么好糊弄,检查结果不理想,他反而怨下属汇报材料写得不好——遇上这种人,你上哪说理去?再说,你觉得你付出多,你的同事也不会觉得自己付出少,你觉得你能力强,你的同事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力弱,领导真的按自己的判断来提拔人,闹不好就有一堆人不服气。所以最终,还是“论资排辈”比较“公平”。

 

再次,公务员晋升要受到民主评议的影响。

 

民主肯定是个好东西,但也得看用在哪儿。比如有些地方,领导通过上台演讲、公开承诺来竞选,选民投出票来,当选的领导再任命手下的工作人员,这是比较合理的。可有些地方正好反过来,领导是上面任命的,不参与民主评议和推选(真的评议,也几乎不会有人跟他过不去,因为他“超脱”啊),“底下人”的晋升却要看民主评议的结果,参加评议也不是老百姓,而是同事。这可就“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了,有些心胸狭隘的人,上次你没帮他写汇报,上上次你没给他小舅子“开绿灯”,上上上次你审批项目的时候他老婆公司没通过,他都给你记着呢——也就是说,可能你干的活越多,出错就越多,得罪人也越多,想得高分反而更不容易。也许你会说,我圆滑点,能通融就通融,尽量不得罪人,行吗?行,但这个前提是你不“碍眼”。比如你是某职位的有力竞争者,领导也比较中意你,那别的想要这个职位的人会怎么想呢?“匹夫无罪怀玉其罪”你总明白吧?所以,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靠这种“评议”还不如靠领导稳妥,可是靠领导……就又回到了上面的循环。

 

最后,公务员自身的精力总是有限。

 

有些公务员累死累活地干了几年,难免疲劳,想“喘口气”;还有些人看见别人日子好过了,自己却“原地踏步”,难免抱怨,想“撂挑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你从“埋头苦干”变成了“偷奸耍滑”,你就“废了”,在别人眼里你甚至都不如那些“一直偷奸耍滑、从未埋头苦干”的人。这绝不是开玩笑,你要知道,一个从前只能做到40分的人渐渐做到60分,会被认为是“极大的进步”,而一个被认为可以做到90分的人突然做到80分,人们却会无情地责难他——他之前所“奉献”的一切已经使人们视他的“奉献”为理所应当了,偶尔“不奉献”会让人很不适应。所以,这口气只要一“松”,晋升的事耽误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耽误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不必奇怪;但一直不“松”就保证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这又不好说了,前面几条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综上所述,公务员这口“金饭碗”里的饭究竟好不好吃,得看各人的造化。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碰到上述问题,只是说,上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那么,现在很多人大概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公务员这口饭真的如此“难嚼”,怎么很少有人辞职呢?陶渊明不是说过“岂为五斗米折腰”吗,李白不是说过“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吗,干得不顺心,闪啊?!

 

大部分公务员是不会“闪”的,这里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机关里呆久了会与市场脱节,跟不上时代潮流,除了写公文啥也不会,就业比较困难;

 

第二,原意做公务员的人大多本就贪图稳定,“旱涝保收”是他们人生的最大追求,当然不愿“冒风险”。

 

这两个原因已有很多人讨论过,我就不再狗尾续貂,现在说第三个:很多“觉得公务员不好”的公务员之所以不闪,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公务员好”

 

如今“公务员热”已经逐渐退潮,但公务员仍是“外界认可度”比较高的行业之一,这让“围城之内”的公务员们格外纠结。要知道,国人是个“从众心理”非常强烈的民族,通常“大家都觉得好”的,那就“应该很好”——“如果它不好,怎么别人都觉得好呢”?

 

所以公务员在考虑“辞职”时的心理活动通常是:我费了这半天劲才挤进来,万一出去之后混得更差,这张脸往哪搁?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份工作不错,那就说明它应该是不错的,我觉得不好,是我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

 

按说这种“从自身找原因”的态度值得赞赏。可是很少会有公务员想过这样的问题:这个职业适合我吗?我喜欢它吗?我从中发现了快乐、获得了满足、实现了价值吗?

 

——所以我才说,这个“金饭碗”的成色里着实带着几分“人云亦云”的色彩。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