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关于扶贫,有些话我不吐不快!——一个基层公务员的扶贫感悟
点击:  作者:公务员    来源: 公务员之家  发布时间:2017-05-21 10:54:11

 

1.webp.jpg

 

      下乡归来,心中不是滋味,有一种无形的焦虑感,政府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关心群众,群众也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不敢去向往,心中总有顾虑,政策也不是不好,只是到了群众那里就失去了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注重的是“精准”,“扶贫”注重的是一个“扶”,而不是去统计,去取照片,去把他放到扶贫表里,放到电脑里,装在资料中,或者拿着从干部职工的工资中挤出来的一袋米,一袋面,一袋化肥,一二百元去救济抚慰,这样的扶贫,群众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无奈。

 

      人都有惰性或者说根性劣,农民同样有,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诚心实意,就是:“你政府完你们的任务与我何干”的想法,所以成为了:“你急我不急”,“你干我不干”,从而出现了:乡镇干部下队种地,铺薄膜,摘苹果,打农药,还要讲政策、完任务。这样,问题就又回到原点了,“对,完任务”,干部抱着完任务的态度,群众就只能站着看了你完你那写在纸上的任务,这哪里有“精准”,哪里有“扶贫”的影子。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webp (1).jpg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父母就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那几亩薄田把我们姐弟养大,供我们上学,如今虽然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城里人”,可我始终知道农民生活的不易,父辈们更是深爱着那些土地,他们也始终相信“勤劳致富”,可在如今这种社会状态下“勤劳未必能致富”,我是站在农民和干部中间的那个人,我既能理解农民的不易和各种难场,也能理解一个普通干部的无奈和无为。

 

      勤劳致富,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放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农村有些不灵了。由于农民的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或肉蛋奶,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且没有定价权,谁老实巴交种地谁就吃亏。早年间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农民。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会养猪、养牛。在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刚开始的时候,曾经辉煌一时。脑瓜灵活的,会经营土地的,学得一半点手艺的人在农村那是很富足的,是当年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可是,30年来,一直靠自己的勤劳伺候土地,非但没有像那些务农人口中的“投机”者那样过上好日子,还背了万元的债务,已基本没有能力继续发展生产。

 

1.webp (2).jpg

 

      其主要返贫的原因:一是坚持务农。当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收入远比在家种地高的时候,那些一直坚定地守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的人,将父辈的土地还有农民不愿种的土地接过来经营,同时养猪、养牛,积累了一个大院子。然而,不幸的是,辛苦努力并没有使银行里有多余的存款,而是经常入不敷出。

 

      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像城里人的工资那样成百倍地增长,而是几十年来变化相对很小。据调查发现,35年以来,小麦玉米价格仅上升了5倍,远不如货币贬值的速度快,而期间城市工作人员的工资上涨了好多倍!那些聪明的农民将土地撂荒,进城打工每年可得到2万元~3万元的净收入,相当于在家农民经营10亩地的收入。而前者要轻松的多,后者则非常辛苦,一年到头都不能休息,还不能生病。

 

      二是医疗风险。农民长期经营有一定风险的农业,不生病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有个头痛脑热倒不要紧,要紧的是大病,慢病,需进医院的,做手术的,需要长期服药的,那就得做好负债的准备。

 

      三是孩子结婚与生子。农村给孩子定亲办婚事的费用越来越高,低俗的攀比之风直接造成了费用升高。以见面礼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为1007元,其寓意为“千里挑妻”,到20世纪末就变成了10001元(“万里挑一”),翻了10倍;到现在干脆上升到十几万元。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长恨歌》里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试问谁还敢生男娃?盖房、定亲、结婚、一直到生子,费用最低15――20万元。孩子从定亲到生子,将其所有的积蓄都搭上了还是不够。

 

1.webp (3).jpg

 

      四是养殖赔钱。养猪、养羊都是为了发家致富,可是遇到猪瘟、养羊的遇到“布病”,本来想发家致富,不料,结果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五是为银行挣钱。由于医疗、孩子娶亲、加上养殖赔钱,为了在经济上翻身,只好冒着更大的风险去贷款,年息高达12%,以不动产做抵押,同时还要有亲戚担保。为了还银行利息,只有起早贪黑地干。这样,其收入的一大部分要还银行利息,等于为银行打工,贷款越多利息就越高。以上原因不但造成了当年万元户的返贫,也造成了许多相信勤劳致富、坚持务农的农民沦落为今天的欠债户,勤劳致富被逆淘汰。

 

      这就是现如今真正务农的农民的尴尬和无奈。我是深刻了解,并深有体会,因为我的父辈就是这样的。

 

      另外,外出打工的农民,最严重的就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年轻人外出务工必须带着媳妇,不然在外几年的两地分居就会必然形成婚姻不稳定,这样就出现的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这是横在如今中国农村的一道无法改变的“坎”。好多家庭由于在娶一个媳妇后就返贫,让刚过门的新娘身负重责,加之丈夫外出务工,不出一年,新娘就会出走另谋出路,因为无法面对贫困,无法坚守丈夫不在的婚姻生活,从而出现了花几十万元娶来的媳妇不到一年就“逃跑”的残酷现实,这也是现如今横在中国农村的一道无法改变的“坎”。这才是农村最真实的一面。

 

1.webp (4).jpg

 

      再站在一名基层干部的角度,我深深地了解我们的无奈和无为。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干部职工多数都是工薪阶层,也是凭着那一点微薄工资过日子的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精准”就是去挨家挨户摸一下谁家最穷,然后统计在表格里,录入电脑里,再分给每个干部两户贫困户,让每个干部把贫困户的档案资料背上去住在贫困户家中,就扶贫了?要求干部下乡住村,干部无处下手,只好出蛮力,去帮农民干农活,就形成前面提到的现象,农民不干了,你们干部给你们完任务我就站着看好了,这种尴尬局面是我们基层干部下乡住村所要切切实实面对的,出力不讨好,人家烦你,因为你影响到人家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了。

 

      面对现今农村存在这种大环境,扶贫就是过几日去农户家中搅扰一次。扶贫资金下达在相关部门,钱拿在手中却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农民,每户给分发下去吧,会投资的就用在了正途,却偏偏有那好逸恶劳者,或者好赌之徒,一夜挥霍掉。做个项目,有个技能培训之类的,农民不配合,不高兴,没时间,不参加,苦口婆心规劝,来一回算给你面子了。另外,贫困户定义不明确,村干部有自己的考量无可厚非,但没有帮扶到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就是我们的失职,问题依然存在,可我们人微言轻,看到问题却无力扭转这种局面。说多了,村上干部会拒你于千里之外,让你孤立无援,工作无法开展。

 

1.webp (5).jpg

 

      我们停下自己正常的业务工作去下乡住村,搞城建的去扶贫,搞教育的去扶贫,搞科研也去扶贫,真正下乡住村却不知如何扶贫。当扶贫成为:今天去了给点钱,明天去了给点米、面、油,后天去了给点衣服……,最后恐怕会出现一批“以穷为荣的”中国式贫困户。

 

      其实,真正的脱贫,还应该包括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素养的和谐发展,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环境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保证山区孩子有学可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没钱的也有病可医;弱势群体能求告有门。如此,便可脱贫。访贫问苦不能只走过场,图名义。“精准扶贫”也不能只是基层干部没日没夜的纸上谈兵。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