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徐平:八路军、新四军女兵都梳麻花辫吗?
点击:  作者:徐平大校    来源:“大院孩子”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3-10 09:35:34

 

1.jpg


知从何时起,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八路军、新四军女兵都扎上麻花辫了。

2.jpg

【某电视剧新四军女兵,多数梳着辫子】


3.jpg

某电视剧里扎辫子的八路军女兵】


真是这样吗?不是!这只是导演和服装师的臆想和“创造”,战争时期我军女兵一律短发!

其实,女兵剪短发,不仅是我军,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女兵的传统和惯例。中国女兵的短发,源自北伐军女兵。而说到北伐军女兵的短发,就不能不提近代中国女性的剪发运动。1910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女性掀起了三剪发次高潮。许多进步女性为了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和文明生活,纷纷剪去长发。特别是北伐战争时期,出现了短发女兵。

1926年冬天,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破天荒招收女兵,开中国军队女兵建制先河。前后招收的213名女兵,成为那个时代最惹眼的一个特殊群体。女生们入校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剪辫子。女子剪短发在当时的民众看来,仍是另类的作为。世俗的偏见没有阻挡住这些进步女青年前进的步伐。赵一曼、游曦、胡筠、黄杰(徐向前元帅夫人)等还拍了剪发后的军装照寄回家。黄埔军校女生毕业后加入北伐军,女兵们身体力行,各个齐耳短发,飒爽英姿。当时在中国南方和沿海大中城市的妇女,竞相模仿,被称为“革命头”,成为革命的标志。

4.jpg
北伐军女兵旧照】

可以说,北伐军女兵的发型,奠定了现代中国女兵发型的基本式样。此后,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的女兵,基本上是一律的齐耳短发。

1933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通江县城成立一支正规的妇女武装——妇女独立营,后来发展壮大为两个妇女独立团,约有2000余名巴山女战士,年龄大部分在15岁至20岁之间。“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上队伍打江山。”这首歌谣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女战士的精神风貌。1935年2、3月间,红四方面军准备长征,将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整编为妇女独立师,由军委直接领导,成为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支正规妇女武装。

老红军杜永莲回忆说,她1935年3月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参加长征。上路前,部队要求女红军都要剪成齐耳短发。可是,杜永莲舍不得那头漂亮的长发,就提出不剪发。姐妹们告诉她,红军就得是短发,不能留辫子,“我得知剪发是对女红军的要求后,果断地剪掉了。”可见,当时对女战士留短发是有严格要求的。

5.jpg

长征到达陕北的女红军】

 

以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女兵们也都是齐刷刷的短发。

据一位八路军女战士回忆:“两年前,两支共产党的队伍来到她的家乡,她一下子羡慕起那些女兵来了,她们个个都梳着齐耳短发,又新潮又神气,村里人把那叫革命头。”

6.jpg

1941年初,河北阜平县沙河畔,八路军女战士在大生产中积肥。】


“抗日战争纪念网”一篇文章《这些新四军女兵为何被称为“四大金刚”?》写道:

“1937底至1938年春,新四军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正在豫南一带整军训练、扩充队伍,经北平和河南省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推荐,杨寒、樊西曼、唐觉民、王典训4位女同志先后来到这支部队参军,被分配在团政治处工作。

入伍后,四名女兵剪去长发,穿上粗布军装,戴上军帽,打起绑腿,扎起皮带,远远望去,与男战士毫无区别。”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战地黄花分外香——新四军华侨女兵许可在繁昌侧记》:1940年1月,许可等六名女兵组成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的一个民运小组,“许可她们一律剪成齐耳短发,着一身灰色军装,佩戴蓝白两色图案的抗战臂章,着山袜、缠绑腿、穿麻草鞋,时刻牢记自己的新四军身份。”

7.jpg

新四军三支队五团的女战士,前排中为许可】


这张照片中另一位新四军女战士冯云(后排右二)也回忆说:“到得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我们过着正规化的军事生活:我们女同志一律剪成齐耳短发,着一身灰色军装,佩戴蓝白二色图案的“N4A”抗战臂章,着山袜,缠绑腿,穿麻草鞋,出操、上课、唱歌,全部听凭军号指挥。”

 

8.jpg

新四军的女护士】


9.jpg

三个八路军女护士】


许世友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两个故事,非常感人,也非常有意义。那是在抗战时期,有一次日寇展开大扫荡,到处抓捕八路军和地方干部。在这次扫荡中,日寇有一个重点,就是抓捕共产党的女干部,而且,他们还总结了一个识别女干部的办法,就是女干部一般都是短发,而普通妇女都是梳的发髻。

10.jpg

冀中抗日根据地妇救会的女干部】


当然了,有人说这是文工团。可事实上,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从事宣传鼓动工作为主的宣传队、剧社、文工团、战地服务团的女兵们,和普通战士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甚至她们的服装、伙食标准还不如一线战斗员。

11.jpg
八路军女文艺战士田华(左)等表演“霸王鞭”】


2015年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网”刊登一篇《92岁新四军老战士忆峥嵘岁月》文章,新四军女战士李玲回忆1939年4月她参加新四军后,分到政治工作队妇女分队(主要任务是演出、宣传),“我们的驻地在离印心堂大约半里的观音堂,这是一个很大的尼姑庵,在空旷的大殿上,用砖头围成三个长方形地铺,三个班集中住宿,两人一个铺位,两条军毯正好一铺一盖。女同志们一律剪成齐耳短发,穿军装,打绑腿,背一支小马枪,腰系子弹带,还插上两枚手榴弹。如果长行军,还得把军毯、雨衣叠成长条交叉背在肩上。”

12.jpg

真实的新四军文艺战士】

事实上,别说抗战时期了,就是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文工团、宣传队女兵也都是齐刷刷的短发。直到建国后,女兵才出现了辫子,而且仍然是少数。

13.jpg
这像八路军吗?怎么看都像那边派过来的。】


14.jpg

这张就更离谱了。某电视剧新四军女兵不但梳着麻花辫,还围着红围脖。】


有人可能又会解释了:这是从国统区来的学生参加了新四军。抗战时,确实有很多从国统区大中城市来的女青年,有些家境不错,甚至是富家小姐。她们向往进步,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根据地参加学习、培训,自觉自愿与工农结合,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知识分子工农化,与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参军入伍后,部队有部队的规矩,谁也不愿意搞特殊化,她们最不喜欢被别人说成“小资情调”。尽管人的气质是难以掩饰的,但至少在外观上、在装束上她们不会刻意标新立异,而是越普通越好。现在的导演编剧们根本就不了解那一代人的情怀,以为城市来的女学生到了部队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围个红围脖那有多派!

15.jpg
1942年延安抗大女学员】

下面照片中四位新四军一支队的女战士,都是从城市来的十六七岁女学生。左一是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右一是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都是不满16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在她们所有和战友的军装照中,既看不到麻花辫,也没有红围脖。

16.jpg

张茜、罗伊、陈模、楚青(从左至右)打靶归来。陈毅摄于1940年春。】


一篇《新四军女兵张焰》的文章讲到城市里来的女学生到新四军后的打扮:

“1938年10 月,张焰加入民先队,第二年,她和一批进步青年被调送到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去学习,她所在的八队是清一色的女兵,无论是从大城市来的流亡学生,还是皖南各新四军驻地来的女学员都一律留短发,身着军装,头戴军帽,穿草鞋,扎绑腿,跟男同志一样出操,进行军事训练。”

你想想啊,留短发,身着军装,头戴军帽,穿草鞋,扎绑腿,再围个红围脖,这叫啥打扮!

 

17.jpg

八路军女战士】


18.jpg

东北抗联女战士王一知】

 

真实的八路军、新四军女兵,没有麻花辫、没有红围脖,更没有假睫、眼影,但她们女战士特有的气质,在抗日神剧中是看不到的!

导演、编剧们,咱们能不能认真点?

(作者:徐平大校;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大院孩子”)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