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李东宏:建立以高校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
——对全民创新的创新
点击:  作者:李东宏    来源:察网   发布时间:2015-10-30 22:48:17

 

1.jpg

  

【核心提示】构建以大学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届时仅仅在大学自身的创新体系里就有1亿以上的创客,有组织地从事文化和技术创新工作。中国必将形成超大型的、高效的社会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上领先西方一个时代。

 

听媒体宣传全民创新,总觉着有点别扭。全民创新这个词是否有语法或逻辑错误?!创新是部分或少数人的活动,否则,创出来的新就不是新或者不是有经济和社会意义的新。既然“新”都算不上新,那么“创”也就失去了创的意义和必要性,甚至是多余和浪费。可见,全民与创新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对立。另外,每个人都处在科技的前沿是事实,但创新是有门槛的,因而全民创新事实上不可能;创新也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因而全民创新也是不效率的。

 

提倡全民创新有错吗?没有!因为与有些媒体鼓励每个人都行动不同,全民创新可以理解为调动社会上一切适于投入的力量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进行创新。这样,全民创新就成了社会创新。另外,创新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提倡全民创新有助于鼓励老百姓参加制度创新的积极性。所以,提倡全民创新没有错。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体系,是有结构的,有基础和上层建筑。创新也是有目的的,这个体系的目的之一是服务本国经济的升级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立足市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建立自己有目标和规划、组织结构合理的社会创新体系。一个社会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创新体系,是由大学、公司、研究所和创客群体构成的,那么,谁是科技和文化领域社会创新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呢?研究所?公司?大学还是创客群体?答案是大学,其他都不是。所以,我们应该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在立足市场的基础上,建立有目标和规划、组织结构合理的社会创新体系。

 

一、大学成为社会创新体系基础和中坚的理由

 

在人才条件方面,大学既有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也有社会创新体系上层建筑的脊梁和大脑。在其它条件方面,大学拥有全面、完善和雄厚的科研条件。另外,大学成为社会创新基础和核心,是大学改革的必然趋向。所以,大学应该成为社会创新的基础和核心。

 

首先,在人才条件方面,大学有两、三千万在校学生。这些学生在接受一年的基本教育后,完全具备在教师指导下承担创新任务的主体条件。如果考虑每年被推向社会又找不到对口工作甚至失业的毕业生,大学完全可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创新体系,作为兼职或专职的研究者(国家向他们发补贴),这个创新圈子估计在1亿人以上。这为社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才是创新的英雄。另外,数百万大学教师是中国创新力量的脊梁和大脑,因而构成社会创新体系上层建筑的脊梁和大脑。大学教师作为脊梁和大脑和学生作为群众基础的结合,使大学完全具备成为科研和创新巨人的条件。

 

其次,大学拥有全面、完善和雄厚的科研条件以及较为科学的组织体系。大学的组织体系,一旦由教育中心的取向转为科研教育中心的取向转化,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的内在联系和结构都将趋于科学化,大学改革将由口号变成惊天动地的成果甚至改革的完成。

 

再次,大学本质上是科研与教育的结合体,是创新体。创新是大学的本质和生命,没有创新,大学就不能有效产出先进的科研成果,也有效培养合格的人才。大学是当今中国最宝贵的资产,然而也是运行最低效的资产。为什么?大学的本质被扭曲了。如果我们激活大学的创新本性,大学不仅能成为创新的先锋,而且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二、创客群体、公司和研究院所应该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协作者

 

()、绝大多数公司应该成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

 

市场经济崇尚让公司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这只对少数大公司是适合的,对大公司以外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是赶着鸭子上架,不仅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技术成果,而且还会耗尽它们本来就有限的生机和能力,加速其被淘汰的命运。另外,让太多的公司直接参与科技竞争,在宏观上是不效率的。当然,公司可以把部分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交给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并分享科技成果。另外,它们可以从大学购买技术成果。这样,绝大多数公司由于对大学有技术依赖,而成为大学技术创新的外围协作者。

 

()、创客群体也应该成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

 

创客们是一个分散的群体,天生需要依附于大的创新主体才能生存。他们的创新灵感、氛围、创新的技术平台都来自于其他创新主体,甚至他们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也需要其他创新主体的支持。这些都决定了,创客群体也应该成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

 

()、研究院所本质上也是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

 

除了航空航天、军工、核能等少数由于保密等因素必须由国家直接管理的研究院所以外,大多数研究院所可以成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他们可以通过直接并入或通过合同的方式,协助大学体系的创新。他们与大学的合作其实是研发领域点与面的结合,研究院所的优势在点(指人员配置和研究课题),大学的优势在面。点与面科学结合,才能有力促进研发的发展。即便是国家直接管理的研究院所,大学创新体系,仍然为其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和合格的创新人才。另外,也不排除大学和这些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所以,研究院所本质上也是大学创新体系的外围协作者。

 

三、构建以大学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只顾低头追赶西方。我们的学习精神是可嘉的。但是我们无意中形成了两个“洋凡是”:凡是西方人不敢触碰的东西,我们也不敢触碰;凡是西方人已经触碰的东西,我们要照猫画虎的触碰。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世界工厂,但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想想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教育水平是多么落后,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都是那个时代的科研成果,为什么?调动一切力量联合攻关,那个时代的创新体系是成功的。而现在呢,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就在中国,但它基本上是不创新的。我们培养了太多无用的毕业生。

 

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创新,但这是政府的事情。构建中国以大学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但这也是顶层设计的责任。所以,政府应该拿出方案,顶层大学可以提出参考意见。

 

在此,笔者也斗胆提出点建议:第一、改造中国的大学体系,使之适合创新。第二、处理好大学创新体系与其它创新体系的关系。第三、发挥好各级政府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第四、鼓励大学与社会各界通过合同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共同发展模式。第  五、大学不能再将毕业生直接推向社会了事,而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依附于大学创新体系进行重新工作,并由政府向他们发补贴。第六、廉价收购破产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厂房,作为投资交给大学,供大学师生们学习、研究和工作。

 

(作者系山东泰诚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