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李东宏:政府是代表社会整体的市场主体
点击:  作者:李东宏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9-01 11:55:19

 

 1.webp (2).jpg

 

  【摘要】国有资本是唯一的民有资本或者社会资本。只要落实全民所有,让全体人民直接收取国企的红利,国企就不仅产权清晰,而且是唯一产权正当的企业。只要摒弃私企内部资本对管理信托企业的资本主义原则,就可以让国企职工通过竞标和担保组成国企的经营权主体,实现国企职工以个人财产对国资的保值增值负责,厂长经理对国企职工的个人担保财产保值增值负责,使国企的微观效率远高于私企。

 

  交易者,交换也。所有的交换都是交易。人之初形成的氏族组织——交易的最初形式,就是组织交易。所谓组织交易即独立的个人通过组成组织获得大于单个人利益之和的平均值。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组织交易的结果。沙丁鱼聚集成群,是因为这种合作是一种交易,交易的结果是聚集至少在安全上,大于它们每一条鱼独自生存之和,即沙丁鱼聚集成群的存活率远高于每一条鱼独自生存。组织存在的奥秘在于,组织给个体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体单独生存的利益之和,两者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叫组织剩余。组织进化的奥秘在于,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的进化,促进组织剩余的扩大。这就是组织密码。[1]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产物:组织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分配给个体的剩余,人们拿到组织之外去交换自己所需,就产生了市场交易。不同的是,组织交易的功能是获得利益的增值,市场交易是用多余的利益换取自己没有的利益。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政府的强制性交易、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市场交易、计划交易和政府代表国有资本集体的市场交易。未来,会产生政府代表社会整体的市场交易,交易对方是社会个体。届时,将实行社会主义交易经济,政府是代表社会整体的市场主体。

 

  一、社会主义交易经济

 

  按照社会主义天赋人权理论,人类应当实行这样的所有制:资源是上天赐予社会整体的财产,而社会整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平等股东组成的社会法人。社会法人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东收益和劳动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权和财产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会法人得以以资本家为“剥削”对象,通过交易获取剩余,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家,因而这种经济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绿色而且计划性的。在这个应然的社会里,公有财产权本身是正当而且高效的,并且是私人财产权唯一的合法基础性来源,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社会的股东获得从公共财产派生的私人财产权,即作为股权表现的财产权,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以自己的劳动为对价通过与社会和作为资源利用者的社会组织的交易获取劳动收入,即作为劳动所得的财产权,另外,还可以以上述财产组成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所形成的股权。这样,公私两个财产权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这种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交易经济。能够满足科斯定理的三个前提条件:首先是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在社会主义交易经济里,资源归社会法人所有,然后通过竞争性的交易由资源利用者用自己的劳动来交换,从而流转到资源利用者手里,因而产权的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其次是交易费用为零。由于掌握充足的社会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社会法人的存在肯定会降低交易费用,而且交易费用可以由社会法人承担,所以,对社会法人以外的市场主体来说,交易费用很低,甚至为零。再次是完全竞争。资源市场的交易,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交易以完全竞争的资源市场为基础,而且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不但交易信息资源充分而且交易费用为零,所以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实现的。

 

  经济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样一个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本质的交易,由市场和计划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市场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计划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两者结合,使交易具备了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结构。以交易为内容和特征的经济叫做交易经济。把交易割裂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承认社会整体法人地位的结果: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只承认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计划经济不承认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个体之间的现实交易,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只承认他们之间的实质交易。

 

  如果分析两者的功效,我们会发现: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资格,使市场结构畸形,表现为社会的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交易缺失,市场经济成为无数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不能按照社会整体或者个体任何一方的利益和意志发展,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无从体现,宏观经济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周期化,竞争残酷,贫富分化严重,最极端的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要靠战争、天灾等灾难来调整,人成为经济的奴隶或者客体。计划经济,否定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使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缺失,降低了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的交易能力和意愿,降低了微观层次的效率。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但是缺乏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基础,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的效率无法保障。

 

  总之,只有交易经济能够带来自由、平等、高效、绿色、可持续和计划性的经济发展。

 

  二、人类经济制度史就是探索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历史

 

  (一)组织交易和市场交易:原始公有制的兴起和瓦解

 

  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交易的结果。这种交易初期是被迫的、盲目的,比如沙丁鱼群,后来发展为外部条件强迫下的自觉,比如狮群、象群和猴群。其中,动物对组织交易的自觉程度是不一样的,猴群的自觉远高于狮群和象群,越聪明的动物对组织的偏好越强,需求越自觉。这种自觉表现为,越高级的动物对组织交易要求越高,比如更加要求交易的平等性和普惠性。最终,高等动物养成了无条件的组织偏好。这样,灵长类动物通过平等性和普惠性合作,发展壮大自己的族群,通过智慧而不是勇力统治世界。原始人的部落,是顶级的组织交易偏好者,他们组成部落,不是满足于低等动物的组织交易带给成员的组织剩余,而是通过改善组织(交易)形式,发展生产或者优化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更大的组织剩余。基于劳动和智慧的合作,使得原始人部落,更加注重平等。

 

  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原始人在组织交易之外又发明了市场交易。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发展,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统一的基础是组织交易。

 

  经济学的基础原理也证实了“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的基础”的论断:两个原始人拿着本部落分配的剩余产品到市场上交易,为什么甲用三个农具换了乙一只羊?答案是:在甲乙各自的部落里生产三个农具和生产一只羊所花费的劳动是一致的。在甲乙各自的部落内部合作中已经形成了羊和农具的交易价格,部落内部的合作包含了部落成员与部落的交易,这个交易表现为分配——为部落生产一只羊和生产三个农具的分配结果是一致。至于部落分配依据,可以认为是这样确定的,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生产一只羊和生产三个农具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所以,部落成员与部落的交易先于部落之外的市场交易,并且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从逻辑上讲,离开原始人与其部落的交易,原始人的财产是没有交易价格的,两个没有交易价格的商品拿到自由市场上会因为没有价格依据而不能交易。所以,对于最初从事交易的远古人类来说,商品的市场价格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部落内部的组织交易所形成的产品价格。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经典政治经济学的盲目交易说是错误的。其危害在于,似乎原始部落在私人交易出现以前,是落后的低等动物的组织,私人交易一出现,这些落后的低等动物一下子就文明、开化、经济人了,高大上了。须知,历史是延续的,并非一私就灵。

 

  虽然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发展,并通过优化组织交易来促进组织变革。最终,市场交易瓦解了原始公有制,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市场交易为什么能瓦解原始公有制呢?答案是:市场只适合产权明确的经济组织生存。原始部落是没有产权概念的原始公有制。部落和部落成员的关系,没有通过集体权和成员权的法律关系表达出来,没有规定,成员以个人的劳动与集体交换财产,比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开垦的荒地,如果集体规定,集体应该把所有荒地的开垦权,向全体成员拍卖。每个成员都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竞标,即用自己的劳动与集体交换对荒地的开垦权和财产权。交易的结果就是,在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开垦者获得自己的财产权。这样,集体财产权就成了私人财产权的基础,并且可以共同发展。由于原始公有制是非产权化的,其组织交易不适应市场交易。在这种情况下,私有产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侵蚀原始公有制。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部落这个集体必然会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国家这个社会结构畸形化的产物。

 

  洛克的私有财产来源说解释的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其实更符合私有财产的历史起源。按照他的学说,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谁把自己的劳动注入自然资源,谁就是该自然资源的主人。比如荒地,他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身享有所有权。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 ’和他的双手所做的‘工作’,是正当地属于他的。那么,无论他使什么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状态 , 他就使他的劳动与之混合了, 使它成为自己的财产 , 因此而排除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 ”[2]“至少在还有足够多的、同样好的东西留给其他人共享的地方 ,情况就是如此。同一自然法以这种方式给予我们财产权 ,同时也对这种财产权加以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侵犯另一个人的权利 ,也不可能为自己取得一宗财产而损害他的邻居 ,因为他的邻居(在别人取出他的一份之后) 仍然有机会得到和那块土地被占用前一样好和一样多的财产。”[3]在原始社会后期,自然资源的确不是法律上的有主物而且显得无限丰富。私有制确实在部落内部产生,并随着市场交易而发展。但是,私有制产生和成长,并非因私而灵,而是因为它的适合市场交易的产权化。这种产权化培育了交易个体——部落之外的微观交易主体,形成了部落之外的市场交易关系。这样部落和部落成员成为相互竞争的市场主体,而部落内部部落与成员之间产权关系不明晰,无法用产权制度来区别、约束部落成员的侵害行为。损公肥私成了全体部落成员的普遍行为,当部落首领把战俘用做自己的奴隶,投入生产,部落变成了国家,奴隶制和私有制就在法律上产生了,最初的国有制也产生了,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

 

  (二)公有制的复兴和交易的发展

 

  公有制意味着社会整体作为经济体存在,原始公社可以瓦解,但公有制不会消亡,而是会随着交易的发展而复兴。

 

  1、文明社会是一个以赃物经济为起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人类文明的巨大代价,就是原始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人类进入赃物社会,形成赃物市场。这就是文明的起源。从文明的起源至今,无论富人手里的金条还是穷人口里的油条,没有一根是道德的,因为财产的正当性基础是虚幻的——资产阶级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因此谁把自己的劳动注入资源,资源就是谁的。然而,自然资源不是无主物,而是人类社会的共有物;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所以,按照天赋人权理论,人类应当实行社会主义所有制,建立以社会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公私财产权体系。

 

  在赃物私有制中,由于社会法人本身以及私人与社会法人的交易的缺位,私有财产权人不仅把本应交付社会法人的对价私吞了,还侵吞了社会法人的股本,并把负外部性甩给社会。这样的私有制当然是赃物私有制。

 

  社会主义所有制和交易经济的优越性表明,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必须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

 

  2、人类经济史是平等交易与强制交易相混合,相融合的历史,是探寻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历史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从身份到契约,从强制交易到平等交易,从盲目交易到自觉交易的历史。

 

  原始公社的解体给了人类文明一个崭新的起点——赃物私有制和赃物市场。没有正当性基础的私有制,就是赃物私有制。以赃物私有制和服务赃物生产、流通、分配的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必然是赃物市场。

 

  经济的本质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为基本形式的合作。简言之,经济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然而,赃物私有制和赃物市场扭曲了社会的交易,使社会的交易表现为市场交易,即市场上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欠缺了社会整体代表自己与社会个体的交易。于是,国家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就产生了。这种交易叫做政府的强制性交易,表现为税收、徭役等换取国家的公共服务。不平等是其特征。于是,人类的经济史就成了平等交易与政府的强制性交易相混合、相融合的历史。

 

  综观经济史,交易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的强制性交易和组织交易为主,以个体之间的市场交易为辅。政府的强制性交易表现为税收换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表现为国防、治安、国家赈灾等等。组织交易的形式是家庭和手工作坊。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奴隶制、农奴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中期。第二阶段,以个体之间的市场交易为主,以政府的强制性交易为辅。组织交易的形式是家庭、手工作坊和工厂。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封建社会晚期的商品经济繁荣阶段和资本主义前中期。第三阶段,表现为计划与市场相割裂,相互融合的交易:把交易割裂为计划和市场,并形成苏联、中国计划经济和西方的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相互融合,形成西方的市场经济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形态的对立。在这个阶段,公共服务增加了社会保障以及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这个阶段为近一百年左右。

 

  对应交易发展的三段历史,公有制经济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作为皇家经济的国有经济,对应交易发展史的第一阶段,其组织交易几乎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作为私人资本附庸的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对应交易发展史的第二、三阶段,其组织交易受到市场交易的重大影响,组织交易对市场交易的影响弱,对市场交易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资本;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对应交易发展史的第三阶段,其组织交易受到市场交易的重大影响,但其组织交易对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有决定性影响。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代表社会整体的能力,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国企的数量和性质是递增的而且是正相关关系。只有第三阶段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才初步具有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这种社会主义性质只是初步的。

 

  经济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科学性和正当性,证明了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交易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西方模式的精髓——政府代表私人资本整体的交易

 

  作为经济本质的交易,不仅要求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还要求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包括两者之间的平等交易)。但是,西方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绑架国家,市场绑架社会。这个基础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交易的缺失。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交易结构残缺、扭曲,表现为,整个社会的交易,只有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和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部分)强制交易,而且以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为基础。市场交易是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的表现形式,市场交易的缺陷在于,

 

  第一、范围的有限性,表现为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有限和功效的欠缺,从交易主体上看,平等交易的范围缩小到参加市场交易的要素所有者,但劳动力的所有者除外,市场成为外部性市场;从商品和商业范围看,市场调节资源的有效范围狭小,表现为市场失灵。

 

  第二、结构的扭曲性。西方模式的市场交易还表现出结构的扭曲性,从交易主体上看,社会个体之间的市场交易被分割为其它要素市场的平等交易和资本与劳动力的不平等交易,形成两个不同质市场的对立;从交易范围看,市场交易被分割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本质上是资本利用价格交易的形式对市场的正外部性的吸收。发达国家以及大中城市的资本可以利用金融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进行吸收来获取本应属于他人的财富。虚拟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整体作为交易主体地位的缺失,这造就了外部性和金融资本的非正当扩张。当金融资本利用价格交易的形式,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进行吸收来获取本应属于他人的财富的时候,虚拟经济就产生了。虚拟经济是市场结构不合理的产物,是对市场正外部性的不正当吸收,同时又产生新的市场负外部性,比如,成本转嫁、通胀输出和危机转嫁。在纯市场经济中,虚拟经济的扩张能力远大于实体经济,其无限扩张必然挤压并绑架实体经济,使经济发展脱离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导致经济动荡和社会动乱。

 

  第三、交易的不平等性。市场交易范围的有限性和结构的扭曲性,造成了交易的不平等性,表现为社会整体的利益得不到实现,社会个体普遍的平等交易权利得不到尊重,必然产生贫富分化,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导致经济周期。

 

  西方模式市场交易的三个缺陷决定了其市场交易调节范围和调节能力有限,而且调节效果是市场周期性崩溃和贫富分化。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部分)强制交易的作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西方政府,虽然被资本绑架,但角色上或多或少具有代表社会整体进行宏观调控的功能。西方政府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为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创造一定的必要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交易造成的普遍的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缺失。比如,凯恩斯式的经济刺激,可以部分修复结构失调。再比如,税收+社会保障。政府强制企业为职工买社保,提高了劳动力在与资本交易中的地位,优化了市场交易结构。同时,用税收投入社保,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补足有效需求不足的短板,也优化了市场交易结构。

 

  但是,西方政府本质上是资本的代理人,宏观调控的主体不是社会整体而是资本集团。任何宏观调控都是以资本的利益为指针的,这样,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效果是有限的。比如,减税。减税没有增加投资,反而导致资本外流。再比如社保。社保是资本在保全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与公民博弈和妥协的产物,是一种超经济措施,社保水平和内容是由投票这种政治行为决定的,没有市场依据,因此也有拖累经济发展的作用。最违反经济学常识的是政府的反向强制性交易,即政府代表资本的利益,以公共服务的名义为资本服务的宏观调控措施。交易的主体是政府和资本,客体是经济和全民利益。典型是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救助华尔街以及随后的QE。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华尔街,救助的结果是华尔街利益得到保全,而美国的再工业化没有实现,甚至努力8年不曾建一条高铁,全民医保也基本落空。QE则是以世界经济为客体,在美国政府和金融资本之间进行的交易。

 

  政府的资本代理人身份,使得西方宏观调控不是代表社会整体而是代表资本的集体利益,从而限制了宏观调控的作用,出现了政府失灵。

 

  四、中国模式的奥秘——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的交易

 

  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是社会法人的代理人,职责是管理交易和操作交易。所谓操作交易是指,通过向市场投放资源,经营社会法人的经营性资源,向全体公民分配盈利,以及通过市场向全体公民平均发放非经营性资源。管理交易是指,管理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交易,即管理市场。

 

  按照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理论,社会法人代表社会与社会个体通过市场竞卖分配经营性资源,通过市场交易分配非经营性资源。前者是立足于市场信号的、计划性交易行为,可以保障资源的科学、正当分配,形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一级市场关系,而一级市场的科学性保障了二级市场(即社会个体之间的市场)的科学性,为二级市场均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两级市场的科学性意味着整个经济的良性发展。后者,政府通过市场交易分配非经营性资源,使居民生活用地等等居民生活必须的资源无偿、平均地通过市场分配给居民,不仅形成了的共同富裕的市场基础,而且这两个一级市场是对接的,可以形成统一的一级市场。统一的一级市场在商品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上是全覆盖的,这样,所有商品都有了价值和价格。这样,有价格无价值的商品也消失,既有的虚拟经济将消失,金融将发生革命。同时,外部性也消失了,经济将实现绿色发展。另外,政府作为社会的市场管理员,可以通过强制性交易和市场交易来调控市场,保证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参与一级市场的市场交易来调控一级和二级市场,也可以直接参与二级市场的市场交易来调控二级市场,还可以通过强制交易来调控两级市场。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治、法律和经济措施来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交易,实现微观主体内部的平等交易,保证企业内部的分配公平。

 

  (一)中国模式的缺陷

 

  但是,中国模式由于政府越位而不同于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具有以下缺陷:

 

  1、一级市场缺位,资源分配结构残缺、扭曲

 

  改革过程中,我国只形成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二级市场,其它资源的分配根本没有收取对价,农村土地承包根本不是资源的一级市场分配。这样,中国的资源分配一、二级市场只有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二级市场。这个市场本身也是僭越的,表现为招拍挂的两端是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及开发商,政府由所有人——社会法人的代理人变成所有人,所有人——全体公民反而被剥夺了权利,由一级市场的卖方,变成二级市场的买方。总之,中国资源分配的一、二级市场,除了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二级市场外,是坍塌的,即二级市场跌落到一级市场,只有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形成片面、扭曲的市场。这是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共性。这同样造成资源分配的交易结构残缺、扭曲,共同富裕的基础丧失,经济发展速度低而且呈现周期性,外部性严重,虚拟经济恶性膨胀,环境和资源破坏严重而且社保失据。以社保为例,社保并非是经济自身生长出来,而是政治行为的产物,而且社保的内容和水平也不是由经济自身决定,而是政府根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观判断决定的。这样的社保虽然也具有完善交易结构的作用,但反作用也很明显,即要么社保达不到必要的水平,要么过分的福利损害竞争,危害经济发展。再以虚拟经济为例。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房地产、金融等虚拟经济的膨胀能力天然大于实体经济的膨胀能力,导致经济脱实入虚,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这种经济仍然是资本绑架国家,市场绑架社会的产物,生产本身破坏了生产的目的。不同的是,中国模式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西方模式政府代表私人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

 

  2、二级市场没有均衡的基础和依据,宏观调控导致危机积累

 

  如果不考虑城市土地的一二级市场,中国二级市场缺乏均衡的一级市场基础,自身的均衡没有基础和依据,政府不能通过调节一级市场来调节二级市场。而二级市场自身就是结构残缺和扭曲的市场,政府直接调节二级市场的效果有限,市场失灵基础上还会叠加政府失灵。竞争的结果仍然是垄断和两极分化、产能过剩、外部性和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的结果是危机的积累,而不是危机的化解。

 

  (二)中国模式的奥秘: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的交易

 

  中国模式的特性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僭越性的一、二级市场、各级政府都具有市场交易员和管理员的职能以及政府掌握更多国有资源(包括国有企业)上。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各级政府由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变成市场交易员和管理员。各级政府都具有市场交易员和管理员的职能。同时,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僭越性的一、二级市场,形成了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并且政府掌握大量国有资源(包括国有企业)。后两者使各级政府具有了围绕本地发展(或者城市化),发挥市场交易员和管理员职能的物质基础或手段。政府可以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僭越性的一、二级市场的调节,附之以其它调控措施,来调节整个市场,保证经济较快发展。在经济停滞时期,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国企产业结构来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即使将来城市化完成,只要保持土地公有制,仍然可以通过推动住房升级,通过人为制造稀缺,通过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僭越性的一、二级市场来推动经济发展。在普通时期,中国国外的广大市场空间也为中国筹集资金,引进技术、出口产品和服务以及转嫁危机提供了条件。这相当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外能量包和废料排放桶。能量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体外能量,废料排放桶为中国经济的伸缩提供战略纵深。以上就是中国模式优于西方模式的根源。可以说,中国为实行市场经济,把改革前体制的腰都砍断了,只剩下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僭越性的一、二级市场、各级政府都具有市场交易员和管理员的职能以及政府掌握更多国有资源(包括国有企业)这三个改开前中国的三根骨头。这三根骨头标志着政府越位,即政府把自己当成了社会整体,自己成了国有经济的老板,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为人民服务。西方模式的根本缺陷在于,政府是资本的傀儡,宏观调控以资本的利益第一出发点,其次才考虑人民利益。这叫政府缺位,即政府不代表社会整体和全体公民。中国模式优于西方模式的奥秘在于,政府越位何以优于政府缺位,或者说,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优于政府代表私人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

 

  五、中国模式的未来——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交易

 

  经济的三大基本要素——所有制、分工和市场都与交易有关,本质上都是交易本身或交易的形式。组织、计划和市场本质上都是交易,交易是组织、计划和市场的共同本质,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的基础,三者之间的差异只是交易形式和具体特性不同。其中,市场交易是形式上最平等的,组织和计划则是可以平等,也可以不平等的,组织交易基础上三者对立统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三者共同走向形式加实质的平等。最终,组织交易的平等程度决定市场和计划的平等程度,所有制的平等程度决定组织、计划和市场的平等程度。分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是交易的条件,是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结构,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结构。分工、组织、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分工作为交易的结构存在,是组织交易和市场交易结构的表现形式。市场是交易的场所、规模等交易的结构形式。包括政府和公司的组织,是交易的主体,分工的物质承担者,计划则是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一个侧面、属性或者一种形式。组织、计划和市场都是是分工的交易形式。

 

  人类最初的组织交易,其发展催生市场交易,进而产生政府的强制性交易。市场交易的发展,要求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交易。这在近代产生了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交易——资产阶级宏观调控。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交易并非真正的代表社会整体,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经济周期,最终导致计划经济产生。计划经济以计划交易+组织交易为主体,以市场交易为补充。产生的依据是,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但是,计划经济是以计划交易+组织交易的形式实现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其缺点是欠缺市场交易的基础,无法满足社会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需求,也无法完全排斥市场,导致被排斥的市场通过变革辩证否定计划经济的必要,再加上开放条件成熟,产生利用世界市场的可能和必要,导致整个模式产生变革——中国逐步用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取代计划,产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的交易以社会个体个体之间的交易为基础。其优于计划经济的地方在于:它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实现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而且把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建立在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也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个体差异化、多样性需求,克服了计划经济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个体差异化、多样性需求的缺陷;劣于计划经济的地方是,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不等于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产生国有资本脱离人民,自立门户,向私人资本输送利益,甚至最终向私人资本投降的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西方模式的地方是:它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实现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而且把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建立在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也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个体差异化、多样性需求,克服了市场经济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缺陷[④];劣于西方模式的地方是,国有资本是错误地比照私人资本的形式组建的,在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中,满足社会个体差异化、多样性需求的能力略低。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完美的结合体,具有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一些因素,因而优于计划经济,也优于政府代表私人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的西方模式,这样,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模式,是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种未完成形式,必须向社会主义交易经济转型:资本绑架政府,市场绑架社会,是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的通病,是现代社会的顽疾。混改不过是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在绑架政府上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最好是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联手绑架政府,居中是国有资本绑架政府,最次是私人资本绑架政府。其实,国有资本是唯一的民有资本或者社会资本,把私人资本称为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是错误的。只要落实全民所有,让全体人民直接收取国企的红利,国企就不仅产权清晰,而且是唯一产权正当的企业;只要摒弃私企内部资本对管理信托企业的资本主义原则,就可以让国企职工通过竞标和担保形成国企的经营权主体,让国企职工按照市场原则当家作主,经营企业,使国企的微观效率远高于私企,因为社会主义竞标和担保原则不仅适合国企的建制,而且优于资本对管理信托企业的资本主义原则,实现国企职工以个人财产对国资的保值增值负责,厂长经理对国企职工的个人担保财产保值增值负责,这样就可以解决国企的微观效率问题;只要设立全资的国有投资公司实施国家的宏观投资,与国企体系对接,就可以解决政府宏观投资的效率问题,并解决微观上国企的投资来源问题,可以实现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让平等交易渗透经济利益的每一个角落。做到上述三个如果,“资本绑架政府,市场绑架社会”的弊端就可以根除。

 

  必须以人民为本,破除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宗教迷信,向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发展。

 

注 释:

[1]经济组织的交易属性发展到现代公司则更为明显,公司就是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契约和股东之间的契约之和。

[2]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西方国家克服这一弊端的措施是社保,是政治行为,不可持续。

 

  (作者单位:山东泰诚律师事务所;【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