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刘经纬:对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的探讨
点击:  作者: 刘经纬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26 17:39:59

 

2.jpg

  

      【摘要】面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及话语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主体缺失、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探索话语规律、制定话语规则、优化话语渠道、丰富话语形式、开阔话语胸怀,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及话语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话语体系

 

      20151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话语权,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一、 深刻理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内涵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柯提出了著名的“话语即权力”的论断,认为话语和权力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认为,任何权力的实施,都是话语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从福柯的观点出发可以认为,话语权一方面是指话语主体表达观点、陈述意见和运用话语的机会、资格和权利,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话语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赋予的一种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权力。所以,“话语权的争夺实质上就意味着政治地位的争夺,在社会变革之际,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谁就具有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和控制权,谁就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2]

 

    而话语权与意识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社会的话语在产生、传播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深深烙上话语主体所代表的阶级或集团的意识形态,相反,社会上某一个阶级或者集团的意识形态也总是要通过某种话语发挥出来才能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看来,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享有话语权,而且话语权的分配按照占据的物质资料多少与否来分配。列宁也指出,统治阶级具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3]其中意识形态就需要依靠经过培训的具有一定素质的“牧师”通过“布道”这种话语传播方式,不断地影响和控制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实现统治和管理国家权力的目的。

 

    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就是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设置合理的议题,通过有效的话语载体,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以人为本,正确、科学地表达出自己的话语内容,影响和感染受众师生,引导师生坚定“三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掌握和引导师生的思想动态,扩大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实现党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促进高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不等于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基于上下关系的强制性权力,而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种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的非强制性权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目标在于获得意识形态领导权,但是拥有意识形态领导权并不必然拥有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获得是因其科学性。从权力生成机制来看,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基础,意识形态管理权是保证,有了意识形态管理权才有意识形态领导权。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主动权,首要的是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 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

 

        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使不同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一)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任何一种话语体系都是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话语主体的立场和利益。“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社会利益分化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阶层、阶级形成中所打造的特有话语体系。在各种社会矛盾冲突过程中,拥有强大经济和文化资本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并巩固自己的特殊地位,必然将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认知立场贯穿于本集团的话语体系中,并通过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和社会法律制度保障其实施,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观点能广泛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还要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以各种公开或隐藏的方式宣传、渗透,以期实现对民众的思想教化。”[4]因此,高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必须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对于掌握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是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话语权是与话语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不同的阶级、社会集团都具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一旦其他阶级或者社会集团接受了这套话语体系就意味着接受其思想价值。因此,所有的阶级、社会集团为了掌握话语权,都会对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内容的选择、话语表达的方式等进行价值判断,构建合理的话语体系。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确保话语权掌握在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手里,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

 

    第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是加强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师生“三个自信”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解读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备了鲜活的话语素材和话语内容,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自信和自觉的提升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作为当前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构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是促进师生深入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对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从而增强“三个自信”的必然选择。

 

    第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是促进中国学术和思想理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造了很多发展奇迹,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作为承担着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重任的高校,必须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以促进高校师生等群体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积极总结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而且,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我国“妖魔化”,并利用他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强势地位,诱导许多国家对我国产生误解,这急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及时澄清误解,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和理论话语体系,主动宣传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理论成果以及发展理念,宣传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者及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快了对其建设的步伐,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高校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足,导致话语体系建设根基不稳。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忽视了科学方法的运用,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情况,进而对师生关切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不能及时作出回应。这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抵抗力和影响力,导致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斗争中陷入被动。还有一些人,脱离中国和高校自身的实际,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言必称希腊”,或者新瓶装旧酒,导致话语表达模糊、话语转化困难,甚至出现话语缺失,致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建设根基不稳,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少信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否则就会限制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其结果就会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

 

    第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主体责任缺失,导致话语体系建设缺少合理性基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除了需要依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科学性,还需要依靠话语主体的亲身实践和榜样示范,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话语对象即师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热情减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和探讨搞形式主义,甚至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漠不关心,极大地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导致师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大大减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话语体系建设存在合理性危机。

 

    第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内容空泛化和传播方式的简单化,导致话语体系建设困难。实践证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话语权的实现和话语体系建设,不能离开话语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口号化、标语化流行,话语内容过于理想化,层次性和生动性不够,导致师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极大地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也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主体利用掌握着话语权的优势,在话语表达上“往往过于程式化、简单化、八股化,甚至教条化、‘左’倾化。硬性灌输多,理性分析少;盛气凌人多,平易近人少;停留在精英层面多,深入到大众层面少;讲究形式多,追求实效少”[6],缺乏与话语受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剥夺了话语对象的话语权,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话语体系建设。

 

        三、 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的路径

 

        在当前充满各种挑战的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导致高校师生信仰缺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话语规律,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第一,探索话语规律。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来看,主要有领导话语和群众话语、传统话语和时代话语、民族话语和世界话语,任何一种话语都有自身的规律。但是它们也有着共性的规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选择接受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生存状态来决定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任务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而且针对的对象也是变化的,因此,要根据对象和历史任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话语形式。另一方面,任何一种话语的形成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在建设与斗争中交替发展,一方面在批判性地继承着前人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创新。因此,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话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同时,话语在形成过程中不仅仅坚守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性的话语,还会积极从外部吸收各个地区、各种文化中新的元素来不断发展自己,使之更符合话语主体的表达。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必须既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话语资源,又遵循实际和时代的需求,吸收外部的合理的话语资源和表达方式,促进话语的转换,使之更符合和体现话语主体的认知与需要。

 

    第二,制定话语规则。“话语一旦形成,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特定规则,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型式和话语系统。”[7]因此,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及话语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根据师生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设置话语议题,促进师生进行反思与理解,形成科学的话语和话语规则。这种控制性话语规则能够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我们还可以按照构成性规则,在有效的话语惯例基础上,先设置一个话语议题,提出强制性的话语内容,要求师生按照这一议题和内容进行讨论,否则就算是违反规则。不管是制定和遵循哪种话语规则,我们都必须明确话语主体,解决谁来说、谁能说的问题;形成充实的话语内容,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明确话语受众,解决对谁说的问题;构建话语载体,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按照这一逻辑顺序来制定话语规则。

 

    第三,优化话语渠道。渠直则畅,道通则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及话语体系建设中,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话语渠道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工作对象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哲学社会科学、报纸杂志媒体等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渠道面临着现代网络的严重冲击,为此,我们必须综合传统的话语渠道和现代网络媒介的优势,打造一个功能互补的综合化话语渠道。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渠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发挥好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网页、学校论坛及教师和校务微博、微信、博客等渠道与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师生中形成话语权和领导权。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这一传播意识形态的渠道,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其中,通过隐性教育,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建设。

 

    第四,创新话语形式。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设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话语形式呆板、空泛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完善尽管需要学理的支撑,但是学理性不代表教条化、口号化,必须促进话语形式的转变和丰富,要促进理论话语形式向实践话语形式转变,要促进大众化、生活化话语形式的丰富。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大多以理论话语、政治话语、权力话语形式为主,这些话语形式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脱离了生活实际,不仅晦涩难懂,更容易造成师生的逆反感。因此,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时,不能固守封闭,而要不断地更新、调适,“要研究话语体系的创新,注意将文件语言、书面表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学术话语、通俗话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8]同时,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话语,贴近师生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关注的问题,不断根据需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内容,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形式不断生活化、现实化,尽量地“接地气”,让师生真正听得懂。正如艾思奇强调的那样:“我们大家都是俗人,耳朵最听得顺的是日常的俗话。所以最妙无过于用一句俗话来开始。”[9]

 

    第五,开阔话语胸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现象,对此,我们要开阔话语胸怀,包容兼收,不能犯“左”或“右”的错误,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政治命令压制或取缔。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每个主体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了纯洁话语空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话语霸权、话语“一言堂”,学校党委等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和师生缺少交流对话,剥夺了师生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邓小平曾指出:“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要给以适当解释。”[10]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话语体系中,“我们期望着意义之战,我们期望着争辩、论证、反驳、而不是和谐的异口同声,也就是说,参与对话的双方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是平等的,同时又是对抗的、相互辩驳的。”[11]因此,要拥有广阔的话语胸怀,宜疏不宜堵,从独白式话语向平等对话转变,通过理性的沟通交流实现话语的转换,确保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话语的基础上,实现各种话语共同存在、话语共享。“当话语的进入条件具备时,众多话语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话语的竞技场——公共话语场,这里的‘公共话语场’是公民表达话语权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不分民族、种族、地位、身份、收入、年龄等,各种建议、要求、目标、意图甚至不满都能得到自由讨论、争辩与反馈。”[12]只有这样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平等的交流与争锋,才能消除话语霸权,实现和而不同,实现“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13]否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空间将会变得十分的紧张与复杂。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

[2] 朱兆中.当代中国价值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41.

[3]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8.

[4]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

[5]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 周一平,张华.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J].河北学刊,2009,(1.

[7] 金万德,黄南珊.西方当代“话语”原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8] 李卫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新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示范培训班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9] 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83-284.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5.

[11] 韩志明.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J].东南学术,2012,(5.

[12] 李水金.中国公民话语权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8.

[13]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9.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