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新冠疫情 > 阅读信息
嗅觉丧失并非小事!或与脑功能相关,须尽早医疗干预
点击:  作者:笑笑生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12-22 10:55:50

 

1.jpg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呼吸,也受惠于嗅觉。早晨起来后,你煮了一杯牛奶,奶香扑鼻,浓香四溢;当你上班途中劳累了,你渴望喝一杯香喷喷的奶茶;当你忙碌一整天后,你约上几个好友去大快朵颐,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色泽红润油亮,吃到你嘴里酥软而不腻口,浓郁的香味令你胃口大开。这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你的嗅觉,你每闻一次,一团化学物质就会在你的鼻子里旋转。辨别气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其他感官相比,嗅觉经常被低估——我们都知道呼吸这个动作对于生命延续的重要,也知道呼吸关乎肺部功能,但是,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我们能呼吸氧气续命,但却容易忽略能否闻到味道、以及闻到怎样的味道。

 

嗅觉对于人类来说真的可有可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嗅觉与视觉、听觉一样是人类了解和认同自然界的重要感觉,具有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换句话说,嗅觉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品位、喜怒哀乐甚至是自身安全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譬如生活中,什么样的食物会让我们垂涎三尺?色、香、味俱全。色是看到的,味道是尝出来的,香味就是用鼻子嗅出来的。火灾隐患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有时就是异味儿。如果鼻子闻不出味儿来,就是患了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统计显示,嗅觉障碍的患者中,做饭有困难的占到73%,情绪发生改变的占到68%,食欲减退的占到56%,误食腐败食物者占到50%,很少闻到自身气味的占到41%,烧焦食物者占到30%,影响到工作的占到10%。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位DIOR的香水师,突然患上嗅觉障碍,她会面临怎样的痛苦?

 

2.jpg

 

一、嗅觉是怎样为我们工作的?

 

从系统进化的角度来说,嗅觉是最古老的感官,我们的DNA中有5%用于嗅觉。嗅觉始于鼻背,那儿有数百万感觉神经元分布在被称为嗅觉上皮的条状组织中。这些细胞的尖端含有一种叫做受体的蛋白质,可以结合气味分子。这些受体就像锁,而打开这些锁的钥匙就是漂浮过去的气味分子。人类大约有450种不同类型的嗅觉受体。(相比之下,狗的嗅觉厉害很多。)每个受体可以被许多不同的气味分子激活,每个气味分子可以激活几种不同类型的受体。然而,结合受体和气味分子的力量在强度上有很大差异,因此有些相互作用比其他相互作用更“适合”。这就好比是一把锁可以用10把不同的钥匙打开,其中两把钥匙完全吻合,开门很容易。其他八个不太合适,需要更多的震动才能把门打开。

 

受体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与气味分子的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探测到各种各样的气味。而我们认为的单一气味实际上是许多气味分子作用于各种受体的组合,创造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神经代码,比如,有时候我们认为我们闻到了花香,或者泥土芬芳,或者大便恶臭,其实这里面的气味不止一种,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但是我们能够识别这种组合型的气味。

 

那么,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感知到这些气味的呢?这种神奇的神经密码始于鼻子的感觉神经元。一旦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它就会启动一个电信号,从感觉神经元传递到嗅球,嗅球是位于前脑底部的一个结构,它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其他区域进行额外的处理。其中一个区域是梨状皮层,这是一组位于嗅球后面的神经元,负责识别气味。气味信息也会到达丘脑,丘脑是所有进入大脑的感官信息的中转站。丘脑将这些气味信息中的一部分传送到眶额皮层,然后在那里可以与味觉信息整合。我们常说的味觉其实就是这种感官整合的结果。

 

当我们品尝食物和饮料时,嗅觉系统就非常重要了,俗话说吃得香,睡得甜,嗅觉和味觉的这种耦合解释了为什么头疼时食物显得乏味、并且你也很难有胃口。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种气味也能唤起情感,甚至特定的记忆,比如,你在街边突然闻到一阵冒菜的香味,让你马上想起你高中或者大学的初恋女友,因为你们那时候经常在校门口一起吃冒菜、谈恋爱。这是因为丘脑将气味信息发送到海马体和杏仁核,这是大脑中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

 

二、嗅觉丢失的常见原因:真诚建议在症状不能缓解时及时寻求医疗干预

 

老年人由于衰老,逐渐会经历嗅觉感受器的丧失,从而导致老人嗅觉能力下降。人们通常会在60岁时会发现嗅觉不如以前了。70岁以后,就会有更大的恶化。如果说衰老造成的嗅觉丢失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那么,在年纪较轻的时候如果丢失嗅觉,就要引起警惕。当鼻腔肿胀、或其他堵塞导致气味无法到达嗅觉区,或当部分嗅觉区或其与大脑的连接被破坏时,就会发生非衰老导致的失嗅症。

 

那么,非衰老导致的嗅觉丧失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1)头部受伤、病毒感染和阿尔茨海默病

 

导致永久性丧失嗅觉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头部受伤,比如车祸。头部损伤会损害或破坏穿过鼻腔顶部的嗅觉神经纤维(连接嗅觉感受器和大脑的一对颅神经)。有时这种损伤还会导致将大脑与鼻腔分开的筛板(Cribriform plate)的骨折。嗅觉神经的损伤也可由筛板附近的感染(如脓肿)或肿瘤引起。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流感可能是多达四分之一的嗅觉减退或无嗅症患者的病因。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刘佳研究团队在今年发表的成果中分析了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头部外伤、上呼吸道感染、鼻腔鼻窦炎症性疾病和特发性嗅觉障碍是临床就诊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不同病因导致的嗅觉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科学家们还发现,嗅觉功能障碍与今后认知功能的下降也具有一定的联系。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一些退行性大脑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也会损害嗅觉神经,通常会导致嗅觉丧失。事实上,嗅觉减退往往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虽然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嗅觉下降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脑的局部萎缩在其中均起到一定作用。现有的研究显示,无论是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还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群,嗅觉功能的下降均与颞叶中部分脑区(如海马、海马体旁回、内嗅皮层和杏仁核)体积减小有关。

 

(2)药物作用或新冠感染:瑞典研究发现新冠可以造成超长期的嗅觉失灵

 

药物可以导致易感人群的嗅觉丧失。鼻子里的息肉、肿瘤、其他感染和季节性过敏(过敏性鼻炎)也会影响嗅觉能力。偶尔,严重的鼻窦感染或癌症放射治疗会导致持续数月甚至永久的嗅觉或味觉丧失。这些情况会损害或破坏嗅觉感受器。吸烟与嗅觉丧失的关系还不确定。也有极少数人生来就没有嗅觉。无嗅或嗅觉减退也可能是新冠感染的早期症状。

 

今年11月发表的一篇来自瑞典学者Tognetti A及其团队的研究显示,新冠可以造成超长时间的嗅觉失灵。Tognetti A团队发现,从新冠中康复一年多后,仍有很大比例的人报告有嗅觉障碍。然而,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嗅觉障碍也很常见。因此需要严格对比新冠到底对嗅觉带了怎样的影响。为了在控制现有病例的同时确定嗅觉障碍的患病率,研究团队在疫情的第一波中对确诊的新冠的患者进行了嗅觉功能的心理物理学测试。自疫情开始以来,参与者定期接受SARS-CoV-2 IgG抗体检测。为了评估人群嗅觉功能障碍的正常率和偏态招募既往有嗅觉障碍的个体,研究者将SARS-CoV-2 IgG未检测的个体作为对照组。在新冠治疗一年半后,从新冠中康复的人中有37%表现出嗅觉临床减退,而对照组中只有20%的人出现嗅觉减退。重要的是,51%的COVID-19康复者报告了发作性症状,而对照组只有5%。总之,从新冠康复的人中,足足有65%在18个月后出现了某种形式的嗅觉障碍。这意味着,与未感染该病毒的人相比,第一波新冠感染使人群中嗅觉临床减退的患病率增加了17个百分点,任何形式的嗅觉障碍的患病率增加了令人震惊的41个百分点!考虑到嗅觉系统首次受到损害的时间,这些嗅觉问题很可能对于许多患者中来说,是终生无法治愈的永久性损伤。

 

3.jpg

 

所以,一旦有嗅觉丧失,如果持续不消解,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它很可能不仅仅只是关系嗅觉而已。尤其是在目前病毒大流行期间,有不少读者都在后台咨询我们,告诉我们他们丧失了嗅觉,这个时候,一定要更关爱自己。如果你感染后,嗅觉减退之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一两周后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手段的干预,很多时候,干预不干预,大不一样。千万不要听“大号流感”之说人的忽悠。最起码,这个感染每个人的症状都不是一样的,“流感说”的人我们也要允许他们存在,因为人群中真的有人症状很轻,或者有些人压根不在乎。但是如果你难受,你在乎,你就必须要更加呵护你的健康。

 

感觉不适时,不要拖太久,及时就医。耳鼻喉科的医生会给你检查鼻腔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医生测试你的嗅觉功能,以便作出评估。如果这些普通检查都没发现明确的嗅觉丧失的原因,医生可能会结合你个人情况,让你去做头部(包括鼻窦)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或MRI(磁共振成像)的检查,以排除是否有结构性的异常或病变,如肿瘤、脓肿或骨折之类。之后医生会展开进一步治疗。例如,患有鼻窦感染和刺激的患者可以用蒸汽吸入、鼻腔喷剂、抗生素等治疗,有时还会进行手术。然而,要有心理准备,即使鼻窦炎治疗成功,嗅觉也不一定能恢复。如果发现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放疗,但这种治疗一般也不能恢复嗅觉。如果只是切除鼻子里的息肉,有时还能恢复嗅觉。所以大家真的要知晓,嗅觉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上天的馈赠,不要不以为然。

 

三、丧失嗅觉并非小事:嗅觉功能越差,脑萎缩和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Qu Tian团队在《神经病学》杂志发表重磅研究,该团队通过对巴尔的摩老龄化纵向研究队列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嗅觉功能与脑体积和神经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纵向关联。研究首次评估了老年人群中嗅觉功能与脑体积及神经认知功能之间纵向变化的关联,并证实了嗅觉功能的下降与部分脑区的萎缩及认知功能的下降存在纵向关联,且这种关联在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中更为显著。

 

在这项研究之前,其实就有研究发现无论是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还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群,嗅觉功能的下降均与颞叶中部分脑区(如海马、海马体旁回、内嗅皮层和杏仁核)体积减小有关。比如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Yujiro Kose团队)就发现,老年人识别特定气味的能力与身体表现、认知功能和/或脑萎缩之间存在关联。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学者Yoshii F在更早时候,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嗅觉识别障碍与内侧颞叶萎缩程度成正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嗅觉识别障碍与认知功能记忆域相关,且与内侧颞叶萎缩相关。

 

4.jpg

 

但这些研究都是横截面研究,缺少对嗅觉功能与认知功能及脑体积纵向变化之间关联的研究。而Qu Tian团队在《神经病学》杂志发表这篇重磅研究正是通过纵向研究队列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嗅觉功能与脑体积和神经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纵向关联,对以前的研究起到了弥补和回答。Qu Tian团队发现具有嗅觉功能更强的老年人的内嗅皮层、海马以及额叶、颞叶其他脑区的脑萎缩也更缓慢,他们的记忆力等神经认知功能的下降也更缓慢。但是,将那些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数据去除后,这种关联则部分被削弱,这表明嗅觉功能与脑体积和神经认知功能之间的纵向关联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更为明显。

 

5.jpg

 

根据参与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可以被分为认知功能正常、认知功能受损和痴呆三类。总的来说,认知功能受损和痴呆的参与者气味辨别测试得分比认知功能正常的参与者更低(P<0.05)。研究人员分析了嗅觉功能与脑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部分额叶(眶额叶、脑岛)、颞叶(颞中回、颞下回、内嗅皮质、杏仁核、海马)和其他区域(丘脑、后扣带回、胼胝体、枕叶白质)的体积在横断面上呈正相关,排除认知受损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这些横断面数据上的关联大多数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人员将基线与回顾性脑MRI测得的脑体积相比,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脑室体积更缓慢的增加,以及部分额叶(额中回、眶额叶、岛叶、中央前回)、颞叶(颞中回、颞上回、颞下回、内嗅皮质、海马旁回、杏仁核、梭状回、海马)和丘脑的体积萎缩更缓慢相关。排除认知受损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一些回顾性的纵向关联减弱,而嗅觉与脑室体积和部分颞叶(内嗅皮质、海马旁回、杏仁核)、丘脑体积的纵向关联仍然显著。对于前瞻性脑MRI数据,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辅助运动区、内嗅皮质、海马和颞叶白质萎缩更缓慢相关,在排除认知受损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这些前瞻性纵向关联仍然显著。紧接着,研究人员分析了嗅觉功能与神经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横断面分析中,除了卡片旋转测试(视觉空间能力),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其他所有的神经认知功能成绩呈正相关,且排除认知障碍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这种关联仍然非常明显。

 

通过对回顾性神经认知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精神状态、记忆力(即时回忆、长延迟自由回忆)、语言、注意力 、处理速度和动手灵活性等等能力的下降更缓慢相关。在排除了认知障碍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嗅觉功能与即时回忆、注意力和动手灵活性的纵向关联仍然显著。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嗅觉功能与前瞻性神经认知功能纵向变化的关联,发现较高的气味辨别测试得分与较慢的注意力下降速度明显相关,并且这种关联在排除认知障碍或痴呆出现及之后的数据后仍然显著。

 

四、应如何面对新冠带来的嗅觉丢失以及其他后遗症:参考美国白宫的做法

 

本号从来不是要贩卖焦虑,从来更是据实分享。本号认为,面对疾病,面对未知,更要以科学和冷静的态度对待,既不过分紧张,但又要紧跟科学研究。这才是面对现实、对付逆境的最好办法——就像教员说的那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然而我们这样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遭到了疯狂的打压。网络上,一时间,各种妖魔鬼怪都出来,拼命否认后遗症,而且也完全无视世界各国主流科学研究的存在。以前,口口声声向往西方科学和文明的是这帮人,然而,现在主动无视科学和事实的也是这帮人。口口声声以美式民主为傲的是他们,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民主只是让他们自己说话,让别人缄默。其实他们哪里是什么民主者,他们只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只是精致到爆炸的利己主义臭虫而已。

 

面对新冠的嗅觉失灵以及各种后遗症,本号相信本号的绝大部分读者都有基本的逻辑、也有一定的学习和阅读能力,能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疫情扩散,对很多人带去了病痛,本号本着救助群众、缓解病痛的目的,抛砖引玉,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最新国内外研究结合起来,尽最快的速度为大家分析,以至于让大家不至于在出现后遗症后,久拖不治,错过了可以恢复的黄金时期。如果说本号这样的客观立场、务实精神、专业态度和悲悯情怀都还要受到某些群体的指责,相信本窥君真正的粉丝也会看穿他们的真实面目。在这些臭虫的鼓捣下,新冠就快变成人见人爱的益生菌了,这种误导公众麻痹、放任公众急速gan-ran的奇思妙想,完全无视科学规律、无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按照新的国家安全法,他们实在是在颠覆最重要的国家安全之一,那就是国安法定义的生物安全,本质上已经够得上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量刑惩罚。

 

6.jpg

 

事实上,新冠后遗症和长新冠已经不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能做的顺序就是:尽量避免感染——避免二次感染——避免多次感染——出现症状尽快寻求医学帮助——正确面对和认识。如果新冠后遗症不严重,如果长新冠不存在,那么,请躺平派们告诉回答我们,为什么拜登总统在今年4月就要求联邦政府对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长期后遗症展开研究?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将在2023财年中为该研究计划拨款2500万元?为什么美国政府还将额外拨款2000万元帮助新冠长期后遗症者的护理工作?你们躺平派在窥君这里留言胡说八道,误导公众像信仰一神教宗教甚至邪教那样,去相信新冠是“益生菌”,你们是安的什么心?以下是关于美国政府应对新冠后遗症和长新冠的相关重要信息,来自白宫网站的截图:

 

7.jpg

【你也可以移步到白宫网页上自己去阅读: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2/04/05/memorandum-on-addressing-the-long-term-effects-of-covid-19/】


8.jpg

 

以上文字的原文翻译:“同时,我们的许多家人、邻居和朋友继续经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长期负面影响。许多人反映新冠病毒感染会造成衰弱、持久的影响(也就是Long Covid)。”

 

(所以,这些天天在本号下面留言的暴恐分子们指责窥君,认为新冠后遗症根本不存在,比如内蒙古的这位。这回,你所向往的米帝白宫主子出来打你的脸了!)

 

原文翻译:“长期症状可能发生在任何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身上——包括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民族的感染者;而不论有没有残疾、也不论有没有潜在健康状况;更不论他们是否有初始症状。”

 

(照白宫这么说,那些告诉我们“后遗症的都是原来就有基础病的”“重症才有后遗症的”“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后遗症”的耍统计学流氓的人,你们是在忽悠我们?还是白宫在忽悠美国老百姓?总有一个在忽悠吧。)

 

原文翻译:Long Covid患者个人报告出现一些新发的或反复发作的症状,包括焦虑和抑郁、疲劳、呼吸短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睡眠障碍、胸痛、关节疼痛、头痛等。在急性感染期之后,这些症状还有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使是年轻人或其他健康人群也在反馈出现了持续数月之久的Long Covid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工作生产、日常活动、接受教育或者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

 

(这下你们美爹的官方认证了,新冠后遗症真实且长期存在。不要再说“新冠后阳痿是这个男人本来就不行,自己找借口”,那你首先要证明他之前是不是也一直不行也一直找借口?而且你怎么解释更多的男人其实不行都要说自己行呢?还想躺平、主动感染的,你们可以应染尽染,但是拜托,少拖点炎黄子孙下水好吗?你们为自己积点阴德可以不?)

 

新冠是会反复感染的,感染的危害也已经有不少专家做了相应的研究和医院观察,比如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的研究发现,与未感染对照相比,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负担随着感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有证据表明,再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多器官系统的死亡、住院和后遗症风险。因此研究者建议,降低SARS-CoV-2所致死亡和疾病的总体负担需要采取预防再感染的策略。

 

9.jpg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发现它,正视它,想办法解决它。无视、无知还要暴恐威胁科学和正义的坏人才最可怕!

 

参考文献

1.Krusemark EA, Novak LR, Gitelman DR, Li W. When the sense of smell meets emotion: anxiety-state-dependent olfactory processing and neural circuitry adaptation. J Neurosci. 2013 Sep 25;33(39):15324-32. doi: 10.1523/JNEUROSCI.1835-13.2013. PMID: 24068799; PMCID: PMC3782615.

2.Windon MJ, Kim SJ, Oh ES, Lin SY: Predictive value of olfactory impairment for cognitive decline among cognitively normal adults. Laryngoscope 2020, 130(4):840-847.

3.Tian Q, An Y, Kitner Triolo MH, Davatzikos C, Studenski SA, Ferrucci L, Resnick SM. Associations of Olfaction With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Brain Volume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Neurology. 2022 Dec 2:10.1212/WNL.000000000020164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164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460474.

4.Kose, Y., Hatamoto, Y., Takae,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ability to identify particular odor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cognitive function, and/or brain atroph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from the Fukuoka Island City study. BMC Geriatr 21, 421 (2021).

5.Yoshii F, Onaka H, Kohara S, Ryo M, Takahashi W. Association of Smell Identification Deficit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 Japanese Version Scores and Brain Atrophy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Eur Neurol. 2019;81(3-4):145-151. doi: 10.1159/000501311. Epub 2019 Jun 26. PMID: 31242486.

6.刘佳, 占小俊, 姚淋尹, 等:《嗅觉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36(7): 510-514. doi: 10.13201/j.issn.2096-7993.2022.07.006

7.Tognetti A, Thunell E, Olsson M J,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disorders 18 months after contracting COVID-19[J]. medRxiv, 2022.

8. Bowe, B., Xie, Y. &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 Med 28, 2398–240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051-3

9.倪道凤:《嗅觉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0. Bowe, B., Xie, Y. &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 Med 28, 2398–240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051-3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窥察者”,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