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侯立虹:平凡父亲诠释农民的伟大——致敬农民节
点击:  作者:侯立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9-17 09:39:22

 

1.jpg


深秋时节处处流金泛黄,丰收在望,中国农民丰收节也即将到来。有地方把“农民节”称为“敬农节”,以示敬重农民,敬重“三农”,敬重农村共同致富。但又想到一些地方个别部门不断为难农民,一些专家不时发出贬斥农民的雷人之语,一些领导总爱折腾农民,所以想到了做农民的父亲,想到了父亲的平凡与伟大,欲以父亲在贫穷艰难中坚韧不拔,在没有任何职位和责任中竭力为乡亲们操劳的点点滴滴,在强势面前体现的柔中含刚,在为人处世中留下的智慧善良,解读父亲,读懂农民,致敬农民节——敬农节。

 

父亲是被戏称修理地球的农民,也是有本事有原则有心胸的人。他当生产队队长时,有个极端自私的人,生产队要在队里麦场上打麦子,可这人一定要生产队为他们家让路,父亲自然不同意。他们就硬把自家的麦子弄到场上,社员们就与他们发生了争执,父亲则带领社员们把他们家的麦子弄出场外。他们家虽然人多,也有点小势力,但个人与集体争麦场子毕竟不占理,自私得也太露骨。上级旗帜鲜明支持了父亲,大队大会点名批评了那家自私的行为。可那家从此与父亲结下冤仇,一直对父亲对我们家打击报复,直至我考上大学。父亲为人处世穷大方,遭人嫉妒和暗算,但他的对立面都是自私和阴险的人,也都是生产队不受欢迎的人。那个抢占生产队打麦场的人,尽管后来在父亲去大队染坊当会计后,凭关系当了生产队副队长,由于自私跋扈被撤了职,这在当时是很稀少的。

父亲常说,做人不要太像鲍叔牙,太认真、太较真,就会被孤立,成为“人至察则无徒”的孤芳自赏,能够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切忌小事清楚大事糊涂,要有团结容人的气量和胸怀。父亲为解决群众零花钱问题,千方百计办起了编织袋厂。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社队企业还是传统管理,但父亲却大胆地实行了股份制,每家出钱入股,并实行了计件报酬,一时间整个生产队白天干活之后,夜里忙成一片,群众依靠双手都能挣上零花钱,解决了很多家户日用花销。父亲也成了“香人”,本队找他进厂工作的,外队争取纺丝活计的,可谓络绎不绝。怎奈,有的人很眼红,有的人嫉妒,想搞破坏整父亲,见父亲从银行取款放到办公室,就趁着夜晚去偷盗,他哪里知道父亲是非常谨慎的人,已经把大钱放到了家里,办公室只是些零钱。当发现被盗后,大家都要求报案,也有怀疑对象,很容易查。父亲为了编织袋厂的团结,也为了挽救那个人,就不让报案,希望那个人自觉承认错误。他自己主动承担了被盗的损失,不让追究偷盗者的责任。事后,给我讲,一些人太短浅,编织袋厂办不下去,断了群众财路,自己也跟着受害。因此父亲教育我,要有长远眼光,要有大局意识,不要为丁点小利,害了自己,害了大家。果然父亲去世后,编织袋厂随之停产,断去了群众挣活钱的路子。可父亲那次还是受到很大精神打击,心里甚是纠结,所患癌症与此有很大关系。他想不明白,自己好心何以得不到好报?自己辛辛苦苦想让大家挣个零花钱,让剩余劳力有个去处,为何遭到内部人暗算?实际上父亲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个问题的根子在生产队解散后,生产生活自由了,没有人管理了,私自私欲也没有人管了,人人私心膨胀,父亲还拿大公无私要求自己期待别人,自然是落伍了。不过这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私短视,是人生旅途的大敌,更是破坏大局大事的祸首,有时候宁可自己吃点小亏,也不要因自私短视害了大家。虽然父亲因为一些人极端自私,身心受了很大的亏,但父亲的大度,还是让我发自内心的佩服,父亲的教诲更是让我终身受用,在心里筑起了“奉献并不吃亏”的奉献之山。

父亲是不起眼的农民,更是有着敏锐政治观察力的农民,他能从一些表面现象看到事情发展的走向和本质。比如,他从基层干部谁不同意解散生产队就送到公社办学习班直到同意,从解散生产队一些人趁势侵吞集体财产,就看出坑蒙拐骗会当道,要产生新的大财主,果然万元户受到推崇。再比如,他从以前抬不起头的腐化、破鞋等男女关系变成走头树脸的神气,从名声不太好的投机倒把又时兴开来,从人人眼红追逐万元户等现象,就看出社会风气会变,大公无私一心为集体要被自私自利代替,学习老三篇要被“笑贫不笑娼”代替;从一些人公开编造毛主席的笑话、侮辱毛主席的脏话却没有人管,就看出毛主席要被否定。他还形象地比喻为“刨树”,说毛主席这棵树再大,也经不住一些人没明没夜地砍树枝、砍树干,也经不住过去受管制的那些人不住地刨根,或往树根倒热水。毛主席这棵大树真倒了,倒霉的是那些没有本事捞钱的人,吃亏的是不会“耍蛤蟆弄长虫(投机钻营)”的人。还比如,他从一些人刚分地为不受生产队管束拍手叫好,到后来没有劳力、没有门路的家户日子过得很艰难,从集体时灌溉修的井房、每口井配备的水泵没人管理损坏严重、甚至有人盖房偷撤井房的砖也没有人管,对我说以后五保户困难户也会没有人管,以后上学也不会像以前那么便宜了,不会再有像你上大学不花一分钱还有助学金补贴的白拾大学生了。果然不出父亲所料,当时在生产队受公伤的老头,在生产队解散后没人管,得不到补偿费,告了多年,最后只让多种2亩地,作为一次性补偿;尤其是上大学不但没有了补助,还要交高额的学费,农村不少家庭因此早早让孩子辍学打工。他在患病住院期间几次叮嘱我,不管别人咋说,不管报纸上咋说,咱们不能昧良心,要记着毛主席的好,记着集体的帮助。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是让人敬重的农民。他是村里有学识受尊敬的人,别看他只上了一年的学,学问比那些读过私塾、上过中学的文化人都多,可谓博古通今,知天文、熟地理,当时的说法叫能写会算。不仅字写的很好,我大学毕业都没有他写的毛笔字好,而且做过当时很多人难以胜任的大队染坊会计。有个自以为在外地上过学能说会道的人,一心想取代父亲,父亲不但不恼火他,反而提出让贤。可那个人在个别领导支持下,采取试试名义上任后,为了显示自己能力强,标新立异,一改父亲的做法,弄得账目混乱,谁都看不懂。对收送布也搞什么取消区域限制,不再划片自由收送,弄得自家人互掐,布也不断丢。染布人和收送布人都强烈要求撤换这个人,恢复父亲的会计职务。可怜这个人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换掉了,父亲则不管他当不当会计都很尊重支持他,所以这个人到哪都说父亲的好。父亲的知识,还表现在会讲好多故事。记得我们小时候冬天晚上剥玉米子,开始都不想剥,父亲就讲诸如五女兴唐传、岳飞出世、侠客传等故事,让我们在听故事中干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吕后计杀韩信、寇准智审潘杨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有着深刻启迪的故事,对韩信“悔不听谋士蒯彻劝告,大丈夫死于女流之手”,寇准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余杭知县、仵作以及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杭州知府100余位官员共同制造冤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我在读高中时学校搞评法活动,我选择了评论法家诸葛亮。父亲听说后,主动给我介绍诸葛亮借东风的缘由。他告诉我诸葛亮借东风是骗人的,为什么又能骗得了周瑜,因为诸葛亮熟悉天文学,在冬至前三天必然有东南风。使我豁然开朗,到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还记得小时候一直学唱沙家浜,并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就耐心给我讲解“智斗”一场的深刻内涵。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讲刁德一唱的“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的含义,是针对阿庆嫂说救胡传魁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新四军这棵大树要比胡传魁大得多,你能救胡传魁也必然会救新四军的伤病员,充分显示了刁德一的奸诈阴险,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更记得他给我讲很多做人的知识,教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讲不能张狂,不能仗势,也不能自卑,不能窝囊,举了个邻村土匪司令投降了国民党军队,只因有次活动没有先介绍国民党的那个团长,立即翻脸骂个不停,惹得土匪司令一枪崩了他,又转投八路军,断绝了与国民党来往,那个张狂的团长让国民党吃了好的亏。他还讲邪不压正,以几个小人得势很快被赶下台为例,证明即使邪气有时占上风,也永远压不住正气。他更是举出好多古今例子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求我们不要势利,不要占小便宜,不要看得太近,要有点眼光、有点心胸,有点志气……,现在回忆起来这些箴言,真像人生旅途的明灯,让我终生受用。

 

父亲是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也是有远见卓识的农民。父亲虽然处在农村,处在基层,但目光远大,一直教育我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鼓励我放弃安于现状,努力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与集体联系起来,要树立干大事的志向和抱负。记得盛行“读书无用论”之时,我们家劳力少、挣工分少,境况很是困难,而且很多比我条件好的同伴都弃学挣工分了,我也有这种想法。但父亲始终开导我不要看别人,不断用“只要你能上,就想办法供你,上到哪里就供到哪里”激励我好好学习。其实那时从小学到初中都不考试,公社高中也以推荐为主,可凑巧的是,我升高中那年“智育第一”回潮,不但升了高中,还在高中阶段受到学校的重视,父亲很是高兴。高中毕业后,他又鼓励我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及至我真的当了兵,他又讲了很多诸如岳飞、杨家将、戚继光和村里走出的在部队做出成就的事迹,激励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流血牺牲,争取建功立业。后来因为所在部队变化,我和战友们都退了伍,他继续鼓励我要积极上进,不能消沉,争取考大学。我考上大学后,又鼓励我珍惜政策,珍惜时光,不止一次给我讲“哪有这样的好事,上学还有补助,家里白拾个大学生”(我是师范生,一个月18元助学金)。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他还是激励我不要满足现状,要考研再上一个台阶。后来因为他患癌症,不久去世,一大家人需要我照料,考研的理想没有实现,可他多次给我讲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和“小坑养不了大鱼”的道理,时常激励我走出自己的小圈圈,投入火热的广阔天地和生活,争取更适合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这些教诲让我受用一生,也鼓励我退休后坚持研究,坚持笔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写好夕阳颂。

父亲眼光长远,不仅重视我们的文化知识学习,还非常注重社会知识的学习。他针对我不注意结交朋友,提出“有千里朋友才有千里威风”,要有分寸地团结欺负过自己、跟自己有矛盾的人,“即使对有矛盾的人也不能到不搭理的地步”。他还讲交朋友不能为沾光,要能够吃亏,无论结交什么样朋友,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别人对自己的好一辈别忘,甚至教育后代也别忘,自己对别人的好不要一直记在心上希望别人回报。讲交友要分浮交(一般性交往)、深交(兄弟般情谊),不可能都成为亲如兄弟的挚友,但必须坚持以诚相待,对谁都要真心真诚。经常给我们讲鲍叔牙和管仲故事,讲鲍叔牙的大气。他们合伙做生意,管仲不仅多分利钱还经常私自藏钱,别人都说管仲自私不可交,鲍叔牙总是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管仲与鲍叔牙各辅佐一位公子争夺齐国王位,结果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即位成为齐桓公,齐桓公不仅要拜鲍叔牙为相,还要杀管仲报仇。可鲍叔牙不仅力劝齐桓公不计前嫌,还说出许多管仲比自己强的理由,竭力推荐管仲为相。管仲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成为诸葛亮崇拜的人,与鲍叔牙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让我们学习管鲍之交的交友典范。他又讲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要远离不孝顺老人兄弟反目、爱耍心眼算计别人、八面玲珑阿谀奉承、心胸狭隘牙呲必报等类的人,又要学习管仲善于有原则地与奸人打交道,不能学鲍叔牙过于爱憎分明,鲍叔牙啥都好,就是容不得品行不好和犯过错的人,能够到有他没我、有我没他、势不两立的地步。鲍叔牙这样做可以,他有这样做的资本,能够做到和自己看不惯的人不打交道,可大部分人都不行,因为你看不惯的人,甚至是小人仇人,你没有本事把他们调开弄走,还必须与他们打交道。故而父亲引导我们要学管仲,能够与不同的人说话共事。他不仅这样教育我们,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竖起人格标杆,他结交的朋友,很多都成为世交。父亲作为一个农民,仅仅对交友和团结就给我们讲了如此之多,还身体力行做出示范,确实让我受用一辈子。看看现在一些人甚至领导干部和所谓“大家”的交友标准和现状,不是拉帮结派、就是排除异己,不是以利益为纽带、就是以圈子为中心,不是酒肉朋友、就是红杏出墙,不是互相利用、就是睚眦必报,很多因为动机不纯反目成仇,也有不少建立腐败共同体而锒铛入狱。如果真正有农民的交友原则,有农民净化朋友圈的本事,也不会一窝一窝走向人民的反面,正可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父亲是传统本分的农民,还是保持淳朴善良传统的农民。我的父亲是奶奶在爷爷去世后收养的,家里很穷从小受尽生活的艰辛,但从奶奶口中知悉,父亲及早就挑起了家庭重担。我所知道的,在我记事时候母亲就得了精神病,一直受别人欺负,姊妹多、劳力少,是生产队有名的困难户,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可父亲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讲困难,即使每次因交不起区区二元学费,让我跟着他到处追着要,也不说家庭多困难,只是带我到大队会计那里开家庭困难证明,让学校免除学费。农村有句名言“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父亲却很善于处理家务事情,是远近有名的孝子。奶奶常说父亲孝顺,也给我们讲过很多父亲孝敬的故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小时,奶奶病了,不能做饭很着急,可父亲不仅主动去做饭,还问奶奶面条吃宽的还是细的。奶奶听后,高兴地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说“我好了,我给你做饭”。我有个没见过面的姑姑比父亲大好多,表姐比父亲大一岁,大表哥比父亲小一岁,其他三个表哥也比父亲小不了多少,但父亲一直以长辈关心表哥表姐,表哥表姐对父亲很尊重。当年饥寒交迫,父亲领着表哥表姐四处拾荒,拾得的小红萝卜之类食物,都先让表哥表姐吃,后来在替别人帮工挣饭时,大表哥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大表哥个大、父亲瘦小),父亲难过了好多年。我记事时,表姐一直把我家当做娘家,每个节日都来。在焦作煤矿的四表哥把我们家当老家,孩子一放假都回来玩,来往最多。成都的三表哥、西安的五表哥,都对父亲表现出无比的敬重,上世纪70年代母亲治病,父亲一封信都寄来钱和粮票。改革开放后,找到了在台湾的大表哥,他两次回大陆,都念叨父亲的关心照顾。父亲还有古代自贬的特点,对我们兄弟姊妹要求很严格,从不夸我们,即使有时做得已经得到别人赞扬,顶多也只是笑笑,大都是挑出毛病证明不足回复赞扬的人。我们都羡慕别人家夸孩子的教育方式,弟弟甚至说人家的孩子是夸大的,我们是吵大的。其实,父亲嘴上不说,对我们的进步成长是美滋滋的。我上大学放假返校时,他总想让我去他的编织袋厂郑重其事地说自己要去上学,可我认为头天晚上已经告知要回学校,没有必要再去说一遍,也就一直没有按他希望的去做,听弟弟说他很生气。多年后我才明白过来,他也是想以此证明自己的孩子也很优秀,含蓄地表达特殊的炫耀,但我没有这样做,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失望!现在一些人甚至一些领导,溺爱放纵孩子,吹捧乃至包庇孩子犯罪,与普通农民造成多大差距。

由于父亲处理家务事情的能力与声望,远近本家、邻居只要发生家庭矛盾,都请父亲来调解说和。有个远本家三弟兄因照顾老人闹到大队,大队提出调解意见都不接受,于是找到我父亲。父亲听了各自陈述和大队意见,又提出了近似大队的意见,可他们弟兄都乐意接受了。当时我也在场旁听,便提出老二提出给老人看病耽误挣工分是自私,不应该支持。父亲却认为,因照顾老人出现矛盾,多数是经济困难和人手不足,都会强调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别人的付出,或者是想让别人多付出自己少付出,所以在调解前一定要双方表达自己的付出,又承认别人的付出,既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贡献,又要毫不客气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尤其要指出做得不太好一方的缺点错误,既要本着解决问题说和,又要不怕得罪人,不能和稀泥,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也不能你好我好不解决问题。通过调解弘扬正气,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能说会道的沾光,揭露耍小聪明的把戏。他还说大队的处理方法很公正,都接受不了,是因为大队不是调解,是下命令,双方都受到批评,都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大队有权,可以这样做,但作为长辈不能这样做,一定要让他们心服。想不到搞个调解这么复杂,给我以后工作中处理矛盾纠纷做了很好的示范。村里在生产队解散后仍有很多人找父亲评理,解决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直到现在不少人还怀念父亲的解决问题办法。

父亲还有好帮人的特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以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被村里公认为好人。他在当染坊会计时,掌握些小钱,就尽量给急用的乡亲们提供方便,但有些借钱的人时间长就忘了还,甚至有的忘了为什么借钱,弄得父亲赔进去十几块钱,那个时候十几块可不是小数目。大队领导劝父亲别再借钱出去,违反政策又出力不讨好。可父亲看到一些家户、一些家庭妇女为几块钱愁得到处奔波,到处去借又借不着的焦急,还是不能拒绝上门求助的人,就想了个办法,先弄清干什么用的,以便讨钱时提醒,再弄清大概什么时候能还,第三是找个邻居做个证明。尽管这个办法也有记不起来,也有经过提示也不承认的,但经过借据和中间人证实,都让当事人很惭愧。经过中间人和当事人口口相传,找父亲帮忙的人越发多了起来,可父亲一如既往,从来没有让乡亲们失望过,这就是乡亲们屡屡催促我写写父亲的原因,也是老乡们另一种怀念父亲的方式。

父亲的的确确是一个农民,的的确确是一个权势视如草民的普通农民,但他平凡中的伟大,家庭重担下的勤劳善良,强势面前的智慧刚毅,时刻想着他人的品德和坚持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豁达睿智,也的的确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口碑。父亲被乡亲们尊称“德高望重”,其中包含的远见卓识、勤劳睿智,与时俱进、洞若观火,克己为人、襟怀坦白,超过那时和现在一些非常红火的领导。这也正是今年适逢父亲诞辰100周年,村里人不断提醒我“写写你父亲,写写他没权没势给群众办的好事,让现在那些人好好学学”的原因。或许一些人特别是专家教授学者不大相信作为农民的父亲,有这么完美高尚,有这么了不起,甚至会误认为是我在吹捧父亲。可凡与父亲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我写得不够,很多没有写上。其实,在农民中像我父亲这样的人数不胜数,比我父亲强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况且我写父亲,尽管有发扬光大他留给我们的好家风,传承他培育我们正直坚毅、勤劳善良的好传统,有点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告慰父亲的本意,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父亲一样的农民平凡中的不平凡的点滴,告诉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农村藏龙卧虎,农民中有的是能人,农民的本事不比你们小,放在你那个位置会比你干得更好,不要看不起农民,不要折腾农民;也告诉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专家、教授:农民的学问不比你们少,农民的眼光不比你们差,“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但他们“最干净”,“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不要轻视贬低侮辱农民,不要出馊主意坑害农民,不仅你的祖辈父辈都是农民,而且你和你的老婆孩子都是吃农民种的粮食长大的,你们为了自己利益,为了讨好某些人,总拿农民说事,总向农民开刀,是会被农民唾沫淹死的,是会遭天谴的。

农民节即“中国农民丰收节”,献上平凡父亲的故事,以诠释中国农民的伟大。由衷告诉世人,告诉任何领导、任何专家,不要低看农民;也由衷讴歌中国农民,在他们身上,的确证明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伟大真理。

致敬勤劳善良的农民!致敬中国农民丰收节!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