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汪韬: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永不磨灭的指路明灯
点击:  作者:汪韬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2-20 07:29:03

 

1.jpg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仰望历史的天空,无限感慨,毛泽东思想依然是一颗最明亮的星。当一代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前赴后继、不不挠的英勇斗,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跨越的今天,纪念这位伟人中的伟人,特别需要我们对毛泽东思想来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掌握,自觉地在新时代党的创新思想和理论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独创的、开放的、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亘古未有、博大精深,是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永不磨灭的指路明灯、无比强大的思想武器、生生不竭的动力源泉、万世不朽的精神支柱。概括起来,有十个显著特性:

一是真理性。毛泽东思想是真理的化身。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坚守真理,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动因。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奋起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抗争均以失败告终,都没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有效办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独创了毛泽东思想后,整个中国革命的面貌才得以根本改观。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唯一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追求真理、掌握运用真理,在真理的指引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其颠扑不破、万古长青的最大奥妙所在。

二是党性。“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能不能把愚昧落后、一盘散沙的劳苦大众尽快觉悟起来、有效组织起来、全面团结起来至关重要,否则任何真理和主义都是空想空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个具有崇高理想、高度组织性、严密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犹如天上的太阳,让黑夜中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奋战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又在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和指引下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传播真理、贯彻真理、捍卫真理的核心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关键创建者和长期领导者,无论斗争多么残酷,毛泽东都始终保持对党最高度的忠诚和忠勇,多次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也是最鲜明的伟大旗帜。

三是军性。“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扼杀,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毅然决然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把思想建军、政治建军放在首位,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起来、保留下来、光大开来。人民军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中外一切反动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是古今中外唯一创建了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统帅。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十大军事原则、人民战争思想等,都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的闪光点。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法宝。

四是人民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军队、国家政权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力以赴拯救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求解放,是毛泽东的高尚情怀和毕生追求,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力量源泉,也是毛泽东思想巍然屹立的深厚根基。我们的国家、军队、政权机构、政治制度、货币等等都冠以“人民”二字,就是毛泽东思想植根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生动体现,这与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与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有着天壤之别。坚持人民性,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伟大、光荣、正确的强大根基。

五是实践性。“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篇章,强调人的正确认知来自于实践,而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用真理指导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毛泽东一直反对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反复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学说,不是一本故弄玄虚的教义,它一刻也没有离开实践,既是实践的产物、实践的总结,又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被人民所掌握的实践指南。

六是斗争性。斗争是实践的高级形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鲜明特征。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证明,要带领被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离开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就没有活路,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经过28年的浴血斗争,毛泽东依靠和带领我们的党、军队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在一穷二白的建国初期,又不畏强权,毅然决然出兵朝鲜,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是长期对敌斗争的艺术总结和升华,他不是为斗争而斗争,斗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以斗争求解放、求和平、求发展、把沧海变桑田。

七是革命性。“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和强大的国内外反动派,不进行彻底的革命斗争,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切变法、改良主义都解救不了被枷锁和强权奴役下的中国人民,惟有革命斗争并将革命进行到底,才是唯一出路。“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武装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了革命道路,通过革命军队、革命人民、革命斗争,不仅一举推翻了三座大山,而且荡涤了一切可能会阻碍中国历史前进的精神束缚和历史沉疴,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使古老的中国重新站立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思想善于对敌革命、勇于自我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

八是韬略性。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超级谋略大师,历史地创造性地将方略、政略、战略、策略融为一体,将战争与和平、战略与战术、军队与人民、思想与行动有机结合,把党、军队、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创造了人民战争、统一战线、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个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胜战之法,展示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指挥艺术和谋略水平。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成为我党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思想武器,源于它大气磅礴、出神入化的经韬纬略。

九是自主性。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也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基本国策、国格和国际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自主性对党和军队的不断发展壮大、赢得斗争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之所以不会成为列强的附庸,之所以能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我们党一直坚守毛泽东思想的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政策分不开的。

十是可继承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同时,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不是封闭的死的经典和教条,是可继承、可丰富、可发展的,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都将指导和推动我们向着胜利前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日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我们必须自觉做到“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加快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让真理的火炬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作者系民营企业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