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乔新生:华盛顿共识的历史终结
点击:  作者:乔新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9-21 08:51:35

 

1.jpg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演讲令人错愕。这位美国总统拜登器重的顾问,在总结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时候直言不讳。他强烈质疑市场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对美国提出的“华盛顿共识”釜底抽薪。

他强调“自由市场”是穷途末路。美国过度发展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他批评中国的产业政策,可是,强调美国也要制定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他认为贸易自由化和市场经济并非万能,必要的时候必须加以管制,因为市场经济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对民主政治造成伤害。

这是美国政府官员第一次公开怀疑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也是美国总统顾问首次针对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反思。

直到今天,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以及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仍然对美国经济制度大唱赞歌。她们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掩饰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她们的言论客观上导致一些国家对美国政治经济制度仍存幻想。沙利文的讲话,一语道破天机。他承认美国所奉行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所谓“华盛顿共识”已经不复存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没有终结,可是,美国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华盛顿共识”却成为历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繁荣。90年代初期,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政要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研究人员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研讨会,总结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所长约翰逊将与会者发言整理成册,并且撰写序言,将拉丁美洲国家经济改革经验总结为十个方面。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就在于,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放开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实行利率和汇率自由波动,政府保护私人财产,减少政府开支,让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华盛顿共识”只是美国经济学家所精心营造的“乌托邦”。拉丁美洲国家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提供的改革方案实施经济改革之后,经济大起大落。到目前为止,阿根廷等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仍未摆脱困境。巴西总统卢拉干脆把让人民吃饱饭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拉丁美洲国家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并不成功。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国家左翼政党领袖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议,深入总结经济发展教训,提出了“玻利瓦尔社会主义”的口号,全面抛弃“华盛顿共识”。

可是,俄罗斯以及东欧一些国家却在美国主导下,开始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改革。“休克疗法”导致物价上涨,自由资本主义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少数腐败官员的个人财富。直到今天,俄罗斯仍然没有恢复元气。东欧国家经历挫折之后,全身心地匍匐在西方国家的脚下,成为欧洲联盟西欧国家产品的倾销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扩张的桥头堡。

“华盛顿共识”之所以不得人心,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理性人”假设,把每一个市场主体都看作是理性的决策主体,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整个国家就会自动运转。可是,经济发展历史规律证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市场失灵”现象不仅存在于市场转型国家,同样存在于美国这样一个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财政部第一时间筹措资金,帮助华尔街投资银行摆脱困境。当美国财政部成为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大股东的时候,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就变成了国家资本主义,“华盛顿共识”已经破产。

2023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告破产之后,美国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相继破产,这些银行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资产总额高达5485亿美元,远远超过2008年破产银行3736亿美元的资产规模。

可以这样说,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风险远远高于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尽管美国财政部长极力淡化此次银行倒闭所带来的风险,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继续提高利率,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商业银行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再一次证明,美国商业银行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说到底,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不断地向人们描述自由资本主义的美好前景,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就好像是一个“永动机”,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是,从美国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每当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总是冲锋在前,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美国经济。不论是上个世纪30年代实施的罗斯福新政,还是美国拜登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都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国会出台的通货膨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法,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条款。美国用“华盛顿共识”欺骗了许多国家,摧毁了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可是,美国自己却充分重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每到关键时刻政府都会竭尽全力,维护美国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为了遏制竞争对手,美国不择手段,通过发动战争或者代理人战争,企图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美国总统的“大脑”。不仅为美国总统制定内政外交政策出谋献策,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美国总统充当“拐杖”,起草各种重要文件。对于这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发表的演讲,人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这篇演讲充分说明美国开始反思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也预示着美国在制定对外战略方面,有可能会变换花样。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试图以自己的“实力地位”对中国全面打压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之后,美国正准备改变策略,一方面寻求与中国合作,但是另一方面,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新的制高点。

首先,美国政府之所以改变对华战略,目的是要牢牢地掌握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不会放松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但是,美国正寻求通过接触,以所谓西方价值观代言人角色,与中国展开全面博弈。

当美国意识到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领导人相继访问中国,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放弃偏见、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时候,美国意识到,如果继续正面进攻,美国有可能会“失道寡助”。正因为如此,美国积极寻求与中国开展对话,把自己塑造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迫使中国按照美国的“规则”行事。

中国当然了解美国战略企图。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采取“冷处理”的做法。一方面冷眼旁观,让美国尽情表演。当美国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越来越多国家不再相信美国谎言的时候,美国就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开足马力,深刻揭露美国虚伪的本质,把美国霸权主义批得体无完肤,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追随美国没有出路。

其次,中国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是,中国也不会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转。中国将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埋头发展经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问题上采取“冷处理”措施,不是拒绝与美国接触,而是拒绝为美国政客提供表演的舞台。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美国高官访问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关系,而是为了争取支持者。美国高级官员回到华盛顿之后,会自说自话,一方面强调美国对华态度强硬,要求战略盟友不要左右摇摆。另一方面,试图从中美关系发展中获得更多好处。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奔赴中国北京,获得了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承诺,美国财政部得到充裕的资金,收购美国华尔街银行股份,帮助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摆脱困境。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多次表示希望访问中国,其目的就是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可是,从这位财政部长发表谈话内容可以看出,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可是另一方面,却要求中国放弃自己的工业现代化战略,不要从事科技研发。这是典型的强人所难。中国绝对不会答应。既然美国高级官员访问中国是为了损害中国利益,中国当然不会主动邀请美国官员访问中国,配合美国政府演出。

中美关系正处在对峙的阶段。中国不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文章,对于已经成为历史的“华盛顿共识”,中国学者已经展开深入批判。此次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发表的演讲,实际上是对“华盛顿共识”盖棺论定。中国不会主动给美国政府官员提供表演的舞台,当然也不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纠缠不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不会输出价值观,当然更不会输出“颜色革命”。中国以不变应万变,静观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破产。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