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胡懋仁|从中国革命者的身上寻找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接口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9-20 16:26:55

 

1.jpg

 

对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课题,如果仔细琢磨琢磨,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做的研究工作。可能在有些学者看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拿过来与中国古代典籍两相对照,两相比较,从中挖掘出相互接近或者类似的论述,这就能做到两个方面的结合了。或许,这样的工作也不是不可以做,但难度极大。另外,如果只是难度过大,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做学问嘛,哪能没有难度呢? 或许,难度越大,如果将来做出来成果,可能也很大呢。
但是,凭我的直觉,这样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走偏。毕竟两类不同的论著,产生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硬要做这种文本上的对照,除了得出一些生拉硬拽的所谓结论之外,可能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在我看来,因为讲的是两个结合,一个是马克思主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结合,另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那么要找出一个较为直观的契合点,就要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中来寻找。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革命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不同使命和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革命的参加者,即我们所说的革命者的身上来寻找这种契合点。要知道,正是这些革命者,同时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接触、有所了解,甚至深受其影响的中介者。
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要从从事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革命者身上去挖掘更深层、更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从外在的或者直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革命者,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他们都有深切的家国情怀。这个家国情怀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最突出的表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是家国情怀在文人诗句中一种最早的体现之一。汉朝韩延寿、陈汤上疏说,“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气势磅礴,也是厚重的家国情怀的表现。东汉马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些铿锵有力的誓言,又何尝不是表达家国情怀的强有力的心声。
南宋时期岳飞,其母在其背部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而岳飞又写有《满江红》一词,这些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的史实,使亿万中国人民深深受到这种家国情怀的感染。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就提到,在青年时,说到爱国,他说,读中国史,又一心想做岳武穆。可见岳飞的事迹与思想对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影响之深刻、之久远。
南宋时期的陆游、辛弃疾写了大量爱国主义的诗词,这些诗词反映出他们家国情怀的内心呼声,鲜明而强烈地表达出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这些诗词,至今还在影响和感动着今天的中国人。
北宋的张载,虽然是研究学问的,但他说的以下这几句话,对后世的文人们也有很深刻的影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除“为往圣继绝学”可以看作是他做学问时所要表达的目标和意志以外,而其他三句,几乎完全都可以与一种家国情怀紧密地联系起来。明末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几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豪迈气魄。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革命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坚定持守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家国情怀。他们在革命时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或许,那时的他们,并不一定读过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讲的最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是很清楚的。他们对中国革命坚定的信念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他们坚持革命的忘我精神无疑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家国情怀的深刻影响。
金一南教授讲过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华北地区扫荡。他们进入一个村庄,把当地的老百姓都赶了出来,集中在一起,要他们说出八路军在什么地方。村民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日本鬼子拿出糖果,逐一发给现场的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告诉日本鬼子八路军的去处。在场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接过日本鬼子递过来的糖果。后来鬼子一无所获,不得不离开。后来八路军和区上的干部问这些孩子,为什么不接日本鬼子递过来的糖果,孩子们说,那不能接,接了就是汉奸。孩子们年龄很小,但是他们已经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鬼子给的东西不能要,如果要了就是汉奸。而当汉奸是最让人不齿的事。这些孩子估计也没有念过多少书,更不一定能说出更多有道理的话。但是在他们心中,做中国人就一定不能当汉奸,这样的观念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脑海里。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影响。
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依然还是很凶险的。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也要时刻警惕防止外部敌对势力的狼子野心对中国的侵害。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华夏儿女们深切的家国情怀。而这种家国情怀的培养,这种家国情怀的发扬光大,都不能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这就是说,在今天,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仍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力结合。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悠久的,也是深刻的,同时也是坚强有力的。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浸润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一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不可能不爱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些厌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虽然他们的面相看上去也像是中国人,但在他们的内心,他们的灵魂已经不再属于中华民族。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