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衢轩:《共产党宣言》为何值得“多看几遍”
点击:  作者:衢轩    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9-11 20:08:47

 

19208月(左)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图源:新华社

 

有这样一部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社会主义文献,也是世界上最具思想穿透力的经典之一,它就是《共产党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那么,这部经典何以“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为何值得“多看几遍”?

 

1920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但由于排版疏忽,封面书名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在9月的第二版中,这一小错误被更正。又逢一年9月,我们从三个维度重温这部不朽的经典。

 

 

要了解这部经典的意义,首先要看看在它诞生之初时,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1848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彼时,工业革命如潮水般袭来,世界进入对内剥削、对外殖民的资本主义时间。

 

这场变革“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比如,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在这一时期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已达全地球领土的四分之一。

 

更令人发指的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严酷剥削与残害。1843年,英国有大量工人被迫沦为济贫法囚犯,被安置在被称为“恐怖之家”的贫院。这批非但没有求富机会,甚至连贫困的权利都没有的无产者,在这里每天劳动超过14个小时,所获物资勉强果腹。

 

1845年夏天,马克思来到曼彻斯特拜访管理棉纺织厂的恩格斯,并见识了这里“肆无忌惮、冷血无情的资本主义的经典产物”。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曾描述工人们的生活境况:

 

木屋又脏又破又狭小,街道坑洼不平,水坑中漂着令人作呕的污物和垃圾,周围数十根烟囱排出的烟雾污染着空气,一群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孩子出没其中……在如此阴暗、潮湿、污浊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一定承受着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

 

因为,“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在《宣言》诞生的年代, “资本的初始阶段,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正是因此,《宣言》召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要读懂这部经典的力量,还要看看在它诞生之后,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先说欧洲。就在《宣言》问世的这一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并深化了“欧洲革命”——平民阶层对抗君权独裁。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也乘着大革命的风暴四处播种,点燃了解放全人类思想的火花。从此,工人阶级既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也拥有了自己的组织。

 

1864928日的圣马丁教堂,马克思与英、德、法、意等多个国家的工人代表,及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共同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此时的他们,不仅认识到“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而且明白“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正是这批“变成赤贫者”的工人群体,推动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工人运动,还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雏形“巴黎公社”。

 

再说俄国。众所周知,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如果不算“巴黎公社”这一辉煌而短暂的革命,那么这一次,正是工人阶级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正因如此,十月革命被认为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声炮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1918年,李大钊以满怀希冀的心情写下一篇文章,他说:“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可见,这一声炮响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此为起始,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大批无产阶级政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新生。而这些成就,依托的正是《共产党宣言》这一思想武器。

 

最后,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宣言》问世时,中国正被鸦片战争失败的漫天阴云所笼罩。而当它传入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敌入侵、军阀内战、灾荒连连。

 

1920年,注定是个苦难深重的年头,一场大饥荒又席卷北方五省,2000多万人沦为灾民。也是在这一年,《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为苦苦求索的中国人打开一扇窗。

 

彼时,青年毛泽东正在长沙发展新民学会,创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同志直接参与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研读得最多、最熟的一本书就是《宣言》。同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先辈都通过《宣言》,了解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义无反顾云集到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汇聚成滚滚洪流。自此,中华民族的前途以及世界发展的趋势,都被深刻改变。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左)和马克思所写《共产党宣言》草稿仅存的一页(头两行字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所写) 图源:新华社

 

 

175年后的今天,要真正读懂这部经典,还要弄清楚它何以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一方面,它不是书斋的学问,也不是机械过时的教条,而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与求索,是超越时空的思维与方法。

 

就像前面提到的,马恩起草《宣言》的目的,就是向苦难深重的工人阶级发出呐喊,感召他们真正联合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其本质,正是为了回应那个时代的重大命题。

 

《宣言》汲取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创建了独创性的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何这么说?笔者认为,不管是从它所依据的唯物史观来说,或是从它所关注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来说,又或者从它所追求的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说,这些在今天仍然具有意义,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探索、追寻。

 

另一方面,它不是西方独有的理论,更契合了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上个世纪20年代,郭沫若曾写下一篇名为《马克思进文庙》的文章。他想象了马克思与坐在文庙里孔夫子的“穿越体”对话。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而马克思对此也深有同感:“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

 

看似是戏剧化的笔墨,实则揭示了一个道理:《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既能够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大同理想相“照面”,又能够与根植中国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相“亲和”,两者之间的契合与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成功的关键。

 

当然,“走俄国人的路”绝不是照抄照搬“俄国人的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在实践当中,不断赋予《宣言》以新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

 

也正因如此,今天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才有资格才有底气说,这是一部能够启示未来、永放光芒的理论经典,它值得我们“多看几遍”,常看常新。

 

 作者:衢轩 ;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