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航亿苇:失去不值得自豪的优势,那是“你得着了”!
点击:  作者:航亿苇    来源:航亿苇微信  发布时间:2015-08-22 11:03:14

 

1.jpg

        原题:中国失去一重要优势或是一件大好事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中国曾有的一大优势是劳动力充足并且十分便宜。但现在,这一优势已经让位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提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升。这样,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便逐渐向越南等国转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被迫关停了一些制衣、制鞋、玩具、电子等企业。在东莞这个世界制造业名城,有些村镇原本外来人口非常密集,但渐渐地,那些人少了许多。与此同时,一些富裕村镇出租、小商店收入也相应减少了一大块。

 

  比较辛苦的建筑业,也是反映这一现象的晴雨表。过去,建筑工地很容易招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现在不容易了,主要一线施工人员年龄一大半在三五十岁的年纪。普通工人的日工资,2008年前后一般还不到百元,如今在150200元之间,技术工人的日工资则一般在300500元之间。

 

 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称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劳动力紧缺,实际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几年就开始了。原本全国各地打工者从内地涌入沿海发达地区,他们找工作曾经很难。特别是1990年代,劳务中介主要向打工者收费。19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变成双向收费。劳务中介既向企业收费,又向打工者收费。然后,随着一年比一年招工难,劳务中介变成只能向企业收费。再过了一些时日,劳务中介这个行业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聪明的打工者(或与劳务输出地政府联合)直接组建劳务公司。在不少企业,也动员已有工人拉人头。介绍老乡进企业,可以直接付给拉人头者介绍费。

 

 2.jpg

   由于多年劳动力紧缺,部分企业采取另一种自救之法,就是大量采用机器人。但这有一定的条件:其一,必须企业资金雄厚,其二,必须企业定单稳定,其三,必须适宜大规模生产,其四,必须老板敢下这个决心。投资机器人一次投入成本比较大,若经营不善,企业可能很快就倒闭。但若经营得当,上了机器人的企业不再受劳动力制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明显可控,却又增强了竞争优势。

 

  企业还有另一条自救之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把另一种贬值多年的劳动力用起来,即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在普通劳动岗位没有什么用处,但在创新方面,却存在很大潜力。但现在虽然有少数企业在走这条路,多数企业还很畏惧。根子其实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企业开发新产品一旦成功,收益远高于普通产品。只是开发新产品投入比较大,在缺少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新产品容易被模仿和山寨,便难以保证收回投入成本。

 

  企业自主创新和开发新产品,还有一个历史习惯问题。像珠三角地区,过去,东莞以代加工取胜,企业不那么具有自主品牌意识,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但深圳、佛山、中山等地,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意识就强一些。但形势比人强。不管是东莞还是佛山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和新产品才是新的希望。以服装业为例,现在品牌专营店就越来越多。早些年,一两千元一件的衣服,许多人接受不了。如今,几千元一件的,买的人也多了。不过,中产阶层化一点的,几百元一件的服装成为主流。有些服装品牌,不经意间发现越做越强。

 

  重要的是在改变。

 

  当然,不能改变的企业就纷纷缩减规模乃至关停歇业了。一个严俊的难题在于,有些地方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存在,有一种特殊的优势,相关企业可以在同一个地区组织生产活动。如塑料制造,就需要模具、材料供应、五金、包装等与注塑集中在邻近的地区。如果产业链断了,相关工厂及配套厂关闭与转移,则产生连锁反应。若这样的连锁反应在一座城市太剧烈了,则会使制造业快速萎缩,变成空城。所以有远见的地方政府会从保护产业链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一些暂时困难的企业度过难关。

 

  工业生产自动化(大量使用机器人)和企业自主创新带来的变化,都是减少对普通劳式的需求。在劳动力总需求上,再加上一些低附加值企业更多地被迫退出市场竞争,那还是有可能使劳务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逆转。届时,有可能不再是劳动力供不应求,而是出现结构性供需失衡。主要是普通劳工会重新产生就业难的问题,而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更大。这又迫使大量劳工转化为技术工人。可以预见,教育培训业,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而这,又推动中国产生新一波求知求学热,同时也通过市场的力量提高国民素质。

 

  廉价劳动力,关键是廉价二字,并不值得国人自豪。廉价劳动力的存在,表示大量低收入家庭的存在。低收入家庭越多,社会购买力就越难实际增长,也即难以扩大内需。从社会消费角度来看,富有阶层总喜欢到境外购买消费品,还爱移民,将个人财产转移到国外。只有中产阶层多了,国民消费才会有实质性增长。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内需不断持续增长,才是经济发展的稳定保障。我国前面这二十来年,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房地产和外贸,原本存在结构性难题,稍有不慎,整个国民经济就可能走偏了。

 

  也就是说,中国其实正好利用劳动力不再充足和不再那么便宜的这个点,改善国民的收入状况,增加中产阶层在社会的比例,为促进内需增长创造条件。内需增长了,对许多困难企业也是拯救。

 

  由此观之,我国失去劳动力充足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并非一定是某些人所忧心的一样,让国家发展陷入困境之中。但是,这也要政府在政策上有预见性,采取较好的措施来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较好的思路,但要考虑到创业失败的概率一般比较大,创新没有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则对创新者的打击非常残酷。不过,如果内需有效和快速增长,也有利于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老航认为,对一个问题或现象多角度想深一些,便能找到恰当的应对之策。凡事不是简单化思维,用广东话说,就是你得着了

 

  (来源:作者微信号,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