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台海论坛 > 阅读信息
张志坤:谈谈台海两岸的“形”与“势”
点击: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5-22 09:49:41

 

1.jp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报道】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就职讲话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


赖清德“5·20”讲话公然贩卖“两国论”。他扭曲两岸关系本质,宣称“两岸互不隶属”;煽动岛内民众“仇中恐中”,渲染“大陆军事威胁”;妄图继续“倚外谋独”,把台湾问题“国际化”,通篇充斥着“反中抗中”的对抗思维。此前,赖清德任用“台独”顽固分子担任台安全、防务等部门要职,被岛内舆论直指为“以武谋独”做铺垫。赖清德“5·20”讲话和种种迹象表明,其根本无意改善两岸关系,就是铁了心要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妄想“和平分裂”。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对此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罔顾民意、逆流而动,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信号,充分暴露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发言人还在表态中明确划出了任何形式“台独”分裂行径的红线。“台独”是绝路!赖清德挑衅对抗注定失败。

2.jpg


凡事都要先讲清形势,这是最基本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相应的判断,继而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必要的举措。实现中国统一这件事也是这样,也要首先把台海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形势讲清说透。

 

对于这件事,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看法,当然难免盲人摸象,但即便如此,也不可一概否定,因为如果没有各个不同视角下不同的观察、集思广益,就不可能得出整体与全般的概念。因此,在台海形势这个问题上,民间网上观察评论不无益处。有鉴于此,笔者亦可无所顾忌进行一番管窥蠡测,以期愚者千虑之效。

 

 

首先说说“形”。在“形”的方面,目前台海两岸关系呈现如下突出特征:

 

一是隐然既成“两国”之形

 

本来,“一个中国”是两岸交往交流不可逾越的底线,越过这条底线,那就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了。但现在的情形是,这条底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台独”分子清德发表“5·20”就职演讲,完全肆无忌惮公然贩卖“两国论”,这绝非偶然。因为这些年他们背靠美国、有恃无恐,根本没把大陆当回事,不但“台独”势力在台湾岛上以一国自居,甚至台湾大部分政治势力也都在变相地搞什么“一边一国”把戏,所谓“不统不独”在相当程度上是在为这个把戏打掩护。至于台湾岛内的社会舆情及思想意识形态,总体上也已经将台湾当局视为“一国”之象征。而美国所主导下的“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更是赤裸裸地将台湾当做“一国”来看待,最近出台的2023年度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报告中有关“中国与台湾互不隶属”的叫嚣就很说明问题。所以在清德看来,作为新“总统”宣示两国论”已是水到渠成,而其他一些人惊恐反对,不过是因为他说破了“皇帝的新衣”而已。

 

二是已然呈现“冷战”之形


长期以来,大陆努力通过经济惠台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力求以此造就两岸关系越来越和谐、越来越温暖的局面。现在看来,这样的一种善意可能在某些人身上有点作用,但从战略整体上看,基本没有成效。具体表现就是台湾当局更加敌视大陆,“台独”势力更加仇视中国。在他们的操纵下,台湾社会对大陆情绪冷淡,连同文同种、同祖同宗的那种一家亲的起码情感都谈不上。过去我们经常会讲,海峡两岸同属炎黄子孙,都是华夏同胞,彼此心贴心、情义浓,现在看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现如今的两岸关系更像是敌对“国家”关系,没有任何互信可言。讲白了,就是一种敌对政权之间的“冷战”关系,即便大陆方面对台湾热情有余,而台湾当局对大陆只不过有时玩弄骗术进行欺诈,而实际上深怀敌意,在美国支持下从文到武无时不刻进行全方位对抗。故从战略上看现状,两岸关系已然具有新冷战的性质,只差没有正式开打起来。

 

三是全然走向“阵营对抗之形

 

在大陆方面来说,两岸关系理所当然是中国国内两个政权之间的事情,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别国插手插足,这是不容置疑的原则。但事实上这个原则早已被破坏殆尽,以美国为首的霸权集团越来越深度介入两岸关系,要把台湾重新打造成为遏制与打压中国的战略桥头堡。对此他们毫不掩饰,是开诚布公、既说又干的。目前他们已经同台湾当局结成了事实上的军事战略联盟,让台湾为霸权集团充当反华先锋与打手;而且千方百计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让台湾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因此,现如今中国在海峡对面所面对的绝非一个台湾,而一个庞大的霸权阵营,海峡两岸的对抗已经不只是中国内部的合法政权与非法政权的对立,而是中国人民同整个霸权阵营之间的对立,已经演绎成为空前浩大的中美战略斗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只不过当前状态下,中国大陆还有点形单影只,而对面则已经虎狼成群了。

 

 

与“形”相对应的就是“势”。从“势”的方面来衡量,台海两岸具有如下主要态势:

 

一是对抗之势越来越强

 

近年来,大陆方面确实也向台湾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其中军事压力尤为突出,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但是坦率地说,这样的压力并没有压倒或者压垮当政的“台独”势力,也没有压服他们,甚至连将他们置于被动困境的效果都不明显。与此相反,人们所看到与感受到的,则是台湾当局及“台独”势力抗拒统一、抗拒一个中国的勇气与信心与日俱增,相关行径愈演愈烈,他们正挖空心思地妄想有朝一日用武力对抗来粉碎大陆的统一行动。而美国与日俱增的对台军援与中国大陆的容忍无奈,则是他们的底气所在。也就是说,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台湾当局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同大陆做军事较量,要决出胜败输赢。

 

二是分裂之势越来越烈

 

现在,“台独”势力明目张胆地在分裂中国之路上狂奔,声称自己是什么“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这是人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对此,一味宣称“他们的图谋不会得逞”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迄今为止,“台独”势力事实上已经是步步得逞,并且牢牢掌控了台湾走向,其主导权与主动权越来越大;更不要拿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来说事,“台独”势力不可能“自毙”,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力来“他毙”的话,他们必将席卷台湾岛铤而走险。所以,评估台海目前态势与走向,实际情况并非是越走越近,而是越走越远。不客气地说,自1949年以降至今70多年间,台湾分裂出去的危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严重现实,而且未来趋势将更加严峻。

 

三是倚美之势越来越大

 

台湾当局与“台独”势力也深深懂得,台湾本身无论如何也不是大陆的对手,要想在对抗中求生存找出路,必须倚靠美国,同美国结成神圣同盟;而要结成这样的同盟,台湾就得契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就必须坚决反华。如果不反华而主张统一,那就非但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还要成为美国的敌人。所以,在“台独”势力看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完全彻底地充当霸权的工具,只能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来实现自身的目标。

 

正因为这样,这些年台湾当局极力推行全面依赖美国的战略路线,其挟洋程度远胜于当年的国民党政权。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所以霸权集团在政治上抛弃国民党而把赌注都押到民进党及“台独”身上。目前的态势是,操纵台湾当局、操纵民进党、操纵“台独”势力这三者高度耦合,已经构成“三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台湾当局与霸权国家狼狈为奸对抗中国的种种行径今后会更加猖狂,还将迈上新的危险台阶。

 

 

在分析“形”与“势”之后,接下来就是“策”的问题,也就是双方的因应之策。

 

大陆要统一,“台独”要分裂,这是海峡两岸政权各自的核心任务,双方都围绕这一核心任务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与办法。台湾当局的策略是,在实质谋独的同时,对大陆虚与蛇委,维持实际分裂的现状;大陆方面的策略则很直接,那就是想尽办法同台湾岛内的各色人等拉关系,尽力维持“一个中国”的名号。表现在具体手段运用上,就是经济上的实惠,只在不得已的时候才摆一摆军演的架势,同时还要满世界诉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博取同情与认可。而面对对方死硬到底、心照不宣地推进“台独”进程大陆除了强烈抗议和继续表达善意,还没有更多强硬之策

 

双方之策各自的利弊得失如何呢?对照比较,可有如下几个视角:

 

一是知己与知彼

 

打仗需知己知彼,战略斗争更是这样。在这个问题上,大陆与台湾哪一方都想做得更好一些。

 

台湾当局似乎已经摸清大陆的“底牌”。在中国奉行“韬光养晦”战略的那个时期,台湾当局完全能够放心睡大觉,总体上可以无虑什么冲突与战事。现在大陆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逻辑上讲,台湾面临现实的被统一的危险。但他们深知,目前阶段大陆依然不敢同美国决裂摊牌,更知道大陆的买办集团死活离不开美国,极度惧怕因为战争破坏他们的家底积蓄(参阅笔者2012年文章《惧怕战争,当代中国最大的战略软肋》)。他们认为,在这个集团强有力的羁绊阻扰之下,大陆在反霸抗霸问题上很难迈出较大步伐,因而难以下定武力解决台湾的战略决心,还将奉行继续准备、等待时机的方针。

 

大陆对台湾当局的伎俩也应该明察秋毫。在美国发动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争夺台湾已经成为这个战略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面向台湾当局谋求和平统一,还是面向霸权当局谋求和平统一,一概都是与虎谋皮、痴心妄想。对此,大陆方面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出于政治与策略需要,目前阶段还需要继续维持“和统”的名义,还没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勇气和能力、足够的战略资本做撕破脸的斗争,就只能表现为足够的耐心了。

 

二是主动与被动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每一次台海危机,都源于美台勾连起来对大陆进行挑衅,都是他们不断冲击大陆的红线底线,得寸进尺、对大陆“切香肠”的结果。因此,台海局势的实际特点是,大陆求稳怕乱,而台湾当局倒是好乱乐祸、敢于制造事端,霸权集团更是唯恐中国缺少麻烦与烦恼。如此这般的情形,吓坏一些中国人,导致他们认定美西方在台海给中国设下了陷阱,这个陷阱就是让这里发生冲突战争。于是这些人就只能捞住“和平统一”这根稻草紧紧不放,面对美台的挑衅更是极尽妥协绥靖之能事。

 

一方不断挑战、一方疲于应对,这才是大陆与美台之间世人可见的战略互动现实。一些人动辄就高呼大陆方面在台海问题上拥有无可置疑的主动权、主导权,其实很难吓唬住对方。真正的主动和主导是不言自明的,而不能用行动证明的自我吹嘘,往往只能带来自欺欺人的可笑后果。

 

三是有利与不利

 

两岸双方目前究竟哪边有利、哪边不利,可以从各自政策的成功与成效角度来审视。两岸当局各自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台独”势力在很多问题上都得逞了,譬如政治上咸鱼翻身,已经连续多届掌控台湾政权,横扫一切上升为岛内头号政治势力,获得霸权集团的青睐与力挺,等等。相比较而言,大陆方面以往的政策所获成效并不明显,譬如经济惠台,由此带来的所谓两岸密切关系基本流于表面,对于促进统一没有起到什么实质作用,反而加强了台湾的经济与战略实力。相对较有成效的,是外交工作与对台斗争结合,压缩了台湾的外交空前,将其所谓的“邦交”打得只剩下寥寥几个蕞尔小国。但总体上看,双方的政策效应,对“台独”分裂没有起到明显的遏止作用,对大陆反独促统也没有起到可观的推进作用。

 

 

最后就是结论。结合台海目前的“形”与“势”,审视“形”与“势”之下各自的“策”,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基本结论和建议:

 

其一,统一中国是空前激烈的斗争

 

在“台独”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操纵支配下,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岸关系的走向并非和平与融合,而是将进行激烈的对抗与搏斗。这是基本趋势,并不为中国人民的善良愿望所左右。中国人民同反对中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将不可避免,而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今后应该唱主角也必须唱主角。

 

其二,必须改变台海两岸的现状

 

当前的这样一种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具体地说就是,其“形”要打破,其“势”要扭转,相关之“策”要来一场较大的改变。如果经济手段不能奏效,那就在经济之外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务必砸碎霸权集团施加给中国所谓“不允许任何一方改变两岸现状”的戒律。

 

其三,文武结合、步步逼进,实质性推进中国统一

 

针对赖清德上台公开宣布“两国论”的台海形势变化,抓住契机,以《反分裂国家法》为依据,坚决调整对台相关政策、改变斗争策略,将“和统”与“武统”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质性的行动对“台独”当局及其背后的霸权集团进行坚决有力打击,形成打独促统”的强势大势,一步步推动两岸关系由渐变逼向突变。“穷则变,变则通”,全国人民支持与渴望中国统一的气可鼓而不可泄。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台海战略日益走向清晰明确,才能获得全体中国人民的真诚拥护。

 

【相关阅读】

张志坤:“和统”与“武统”有机结合实质性推进国家统一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