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京东正式启动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计划。
前几天,这一消息释放后,如同深水炸弹,瞬间炸开中国平台经济的平静水面。
刘强东以“行业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的标签高调入场,不仅让美团、饿了么陷入舆论漩涡,也大有波及到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等诸多依赖灵活用工的网络平台。
这场关于骑手权益与资本成本的博弈,正在撕裂平台经济的旧逻辑,也拷问着整个社会的价值选择。
阳谋:以社保为矛,捅破行业潜规则
京东的“破局”看似突然,实则早有布局。自2024年整合达达集团、升级“京东秒送”后,其外卖业务便以“品质商家+自营物流”的模式切入市场。
而此次社保新政,则是将京东物流的“直营基因”移植到外卖领域的充分体现。全职骑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五险一金由平台全额承担,兼职骑手则覆盖意外险和医疗险。
这一策略直击行业痛点。长期以来,外卖平台通过外包、众包等模式规避劳动关系,将骑手定义为“合作方”而非员工,从而省下巨额社保成本。以美团为例,其745万骑手中超九成为外包,若全员缴纳社保,年成本或超200亿元。
京东的举措不仅收割了“社会责任企业”的舆论红利,更倒逼竞争对手跟进。也就是,若不效仿,骑手可能用脚投票转投京东;若效仿,则需直面利润缩水的压力。
困境:道德高地与成本深渊的两难
刘强东的“社保炸弹”也暴露了平台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这就是灵活用工的“高效率”与劳动者权益的“低保障”难以兼容。
外卖骑手是数字经济中最典型的零工群体,从事的是算法催生的“高危职业”。他们日均奔波7小时以上,却在交通事故、猝死等风险面前缺乏保障。
2020年韩某猝死事件中,某平台以“众包骑手”为由仅赔偿2000元,最终迫于舆论压力提高到60万元。
类似案例折射出灵活用工的致命缺陷,也就是劳动关系模糊导致维权困难,平台责任被层层转嫁。
京东的尝试虽获赞誉,但隐忧已现。外卖业务本就利润率低(约3%-5%),社保全覆盖可能加剧亏损。即便是京东,也仅承诺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而1300万外卖从业者中,兼职占比仍超半数。若全面推广,平台或将面临三重压力。
首先就是直接成本。以北京为例,企业为月薪8000元员工缴纳五险一金需额外支出约3000元。其次,从管理复杂度上看。直营模式需重构配送体系,与外包的轻资产逻辑背道而驰。此外,中小平台可能因成本激增退出市场,加剧巨头垄断,导致出现竞争失衡。
破局:从“企业单挑”到“社会共治”
京东的尝试值得掌声,但单靠企业“良心发现”难成可持续方案。解铃还须系铃人,平台经济的困局需多方合力破解:
第一,政策创新,从劳动关系上进行“三分法”探索。
现行劳动法基于“全职-兼职”二分法,难以适配零工经济。故此,有学者建议引入“第三类劳动者”概念,明确平台与骑手的部分劳动关系,要求企业承担工伤保险等基础保障。
在这方面,国外有一些探索。比如,欧盟已通过《平台工人指令》,要求平台为符合特定条件的零工者提供社保,或可为我们借鉴,形成符合国际的中国模式。
第二,技术赋能,用科学的算法优化替代人力压榨。
当前平台通过缩短配送时间、增加单量考核等方式“榨取”骑手价值。若将算法用于优化路线、减少无效等待,或能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人效比。
例如,京东依托自营物流的调度经验,已尝试将骑手日均配送量稳定在35单左右,低于行业平均的40单。
第三,行业协同:探索建立完善社保成本分摊机制。
可探索“政府补贴+平台承担+消费者分担”的多元模式。例如,上海试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社保补贴,平台按单量缴纳专项基金;消费者支付订单时增加1元“权益保障费”等。
未来:重塑生产关系的“新经济革命”
刘强东的“社保炸弹”或许只是序章。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挑战了平台经济“流量至上、成本优先”的原始逻辑,迫使行业从“掠夺性扩张”转向“包容性增长”。
对消费者而言,骑手权益保障可能带来配送费上涨,但也会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对平台而言,短期内阵痛难免,但长期看,稳定的劳动关系将减少运力波动,降低投诉率;对社会而言,数千万灵活就业者的“去边缘化”,或将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注脚。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报告所言:“零工经济不应是劳动权益的洼地,而应是数字经济创新的试验田。”希望这场围绕社保的博弈,终将推动平台经济走向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
(配图源自网络)
作者:解筱文;来源: 评论员解筱文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