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李克勤:5·1和5·7有多密切?毛主席为何那么重视干部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点击: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5-02 09:59:56

 

 

李克勤(jixuie)题记:51日和57日相隔虽然只有6天,但如果道不同,那么在器层面就等于相隔十万八千里了。在毛泽东文化里,5·15·7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对5·1国际劳动节的重视程度,是和国庆节一样的。在新中国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光荣,但是这样的口号能否入脑入心,那还不一定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干部身上最容易回潮。如果干部不能保持劳动人民本色,那就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而脱离群众的干部那就会一步一步走向人民的反面,就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构成最大危险。因此,毛主席在196657日发出了著名的《五·七指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让干部带头参加劳动,要求未来可能成为干部的人——中小学生都要学工学农学军,都要批判资产阶级,从道层面的思想观念上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从而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人才上的保障。这样再来看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就会是名副其实的劳动人民的节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五·七指示》是让已经成为干部和未来可能会成为干部的人,都能够心安理得地分享属于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5·15·7密不可分,分开了就会出问题,是不是?分得太开就会出大问题,是不是呢?

 

干部参加劳动是为了和劳动人民在一起,是为了不脱离群众。道理很简单,也很深刻。

 

干部到五七干校劳动学习,本来是很正常的。

 

五七干校的条件比很多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要好,如果五七干校是“牛棚”,那是不是说劳动人民就该住“牛棚”,而干部就该和劳动人民不一样呢?

 

如果干部思想上就自认为高人一等,那不就是脱离群众了吗?

脱离群众的干部有多危险呢?

 

01

 

新中国翻天覆地变化: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视频:毛主席和劳动人民欢庆新中国第一个劳动节

 

 

游行的群众中很多人都跳起来:

 

 

 

劳动人民和领袖心贴心,这不是伪装,是道的器化,道器结合,道器变通!

 

02

 

看不起劳动人民;

剥削阶级(统治者)的共性

 

现在我们对打仗也许不那么熟悉了,那对企业创业应该不陌生吧!

 

试想,如果一个人带着一帮哥们一起创业,大家奋斗了好几年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企业,这个时候领头的只顾自己享受,而不管跟他一起创业的那帮哥们,对这样的老板,即使新来的“能人”会相信他吗?

 

不看你对我怎样,看你对人怎样——这是常识。

 

这样的老板就是卸磨杀驴。

 

也许他会发财,但决不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中国人十分强调不忘本。

 

什么叫本?

 

本,就是通常说的那个“根本”。

 

道为道器变通之根。

 

没有根本的树,枝叶繁茂都只是表象,那是长不了的。

 

再说一个鲜活的例子——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之流开始无所顾忌地当官做老爷——我们称之为变修了。

 

虽然斯大林在联系群众方面也有不足,但斯大林建立的一套体系对干部作风问题是要求很严的——那绝不至于让苏共垮台。

 

何况,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难道你不该完善体制,而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可吗?

 

苏共后来变成什么样子?

 

毛主席反修防修,从理论到实践,由器而道,由道而器,难道不是道器变通吗?

 

毛主席一片苦心,就是让干部不要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那样,满脑子的剥削阶级思想。

 

如果干部像过去旧社会统治阶级那样看不起劳动人民,那么统治阶级的结局是怎样的,就不必多说了!

 

来源:济学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