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励志修养 > 阅读信息
杨金华:对历史要怀有敬畏之心
点击:  作者:杨金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5 09:49:23

 

 1.jpg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在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常常令国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伟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英雄人物,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共同的文化观念,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民族意识。有了共同的“历史意识”才能产生“历史认同”,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才能体现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普遍而又持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无不把历史看作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历史充满敬畏之心。

 

  “敬”是对历史的严肃和认真,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与人生态度;“畏”是对历史的谨慎和敬服,展现出历史警醒和历史忧患意识。敬畏历史既是对人类历史反思的结果,更是尊重历史的一种期望。

 

  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每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最终都演化为承载文化价值的意义符码,形成民族的集体记忆,从而维系民族发展之血脉、构筑精神家园之根基。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人否定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对厚重的中国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处处贬低,他们认为中国文化是“卑鄙”的文化,是“病态”的精神,中华文明是一种“失败的文明”,“一块带毒的蛋糕”,“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这种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意义,是“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如何对待历史遗产,如何看待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关乎国家治乱兴亡和民族兴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史认同发生错乱,必然会产生对民族共同体的疏离感,国家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  

 

  不能诋毁历史英雄人物

 

  经过数千年来历史风雨的冲刷,经历不断地积淀、砥砺和磨炼,许多历史人物已经转换为民族文化符号和社会价值规范,成为民族精神维系支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重新审视历史”等幌子,极力诋毁英雄人物、抹黑革命志士,有人肆意诋毁狼牙山五壮士是“欺压当地村民”、“行窃乡里”的土匪,把无恶不作的日寇描述成了替村民“主持正义”的“英雄”。有人诋毁革命烈士黄继光,称其为“人造的革命英雄”,用无知可笑的“物理分析”证明黄继光堵枪眼不可能完成。可见,对历史或取其一点,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历史事实就在这种“质疑”中变得模糊起来,变得轻佻起来。其实,历史人物是经过历史积淀和检验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价值坐标,一旦价值坐标被铲除夷平,历史遗产成了随意践踏的瓦砾堆,没有了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的分野,失去了是非之辨、善恶之分和美丑之别,其结果只会撕裂历史认同感、消解民族凝聚力。

 

  不能肆意亵渎历史  

 

  历史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现代社会获取进步智慧并凝聚文化共识的重要渠道,对于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民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社会上特别在网络文化中,出现了一种运用“无厘头”的方式进行恶作剧的恶搞文化。《沙家浜》的传统革命主题被颠覆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抗日英雄阿庆嫂被塑造成了风流成性的“潘金莲”,而共产党员的光辉代表郭建光被描写成胆小鬼、窝囊废。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与恶霸地主胡汉三之间的阶级斗争,被恶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游戏。一些恶搞作品颠倒历史、嘲弄高尚、胡编乱造,历史事实被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深受喜爱的经典历史人物和深受崇拜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嬉笑怒骂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这种恶搞英雄、亵渎神圣的不良风气是对历史的极度不尊重,不仅会弱化公众的正确历史观,也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肆意戏说,对中国历史中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进行调侃、讥笑和贬损,导致文化价值进一步碎片化,造成种种精神乱象。对历史遗产的随意消解,对历史人物任意亵渎,对历史经典肆意恶搞,对社会大众的历史认知将产生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如果“数典忘祖”,那么“认贼作父”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中国古代学者就有“国可亡、史不可亡”的警语。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