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国防军事 > 阅读信息
王荣生 张嘉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造船强国而奋斗!
点击:  作者:王荣生 张嘉国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1-11 10:48:53

 

 1.webp (1).jpg


王荣生:《大国起航》序

                                                          

  国庆前夕,突然收到舒德骑同志的来信和《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书稿,真是喜出望外。德骑同志原是船舶工业下属单位一个宣传部长,为船舶工业写过多部作品,记得他曾出版过《深海丰碑——中国核潜艇诞生纪实》《惊涛拍岸——中国船舶工业进军世界纪实》等作品。后德骑同志调兵器系统工作,此后与他联系就少了。当年,我曾接受过他多次采访,离别20余年,未想到他对我国造船工业依然一往情深,多年来都还在密切地关注着船舶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还深刻铭记着老一代船舶人当年的奋斗历程。

 

  看完本书的《前言》,我就被深深吸引,真有些爱不释手。本书是一幅中国船舶工业当年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历史长卷,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初,经过10年浩劫的中国土地上,在万马齐喑百业凋零的境况中,以造军船为主的中国船舶工业,在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危急关头,在邓小平同志“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的英明决策下,在以柴树藩部长为代表的船舶战线几十万干部职工,为走出困境、浴火重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创造出令整个世界震惊奇迹的历程。

 

  我作为新中国造船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组织指挥者,对中国船舶工业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接到书稿后,尽管我年事已高,眼力不济,但我在中秋、国庆两个长假前后将书稿细细通读了一遍。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书的纪实性很详实,涉及的人和事很生动很实在。书中所涉及的大部分事件,都是我亲身经历和参与的,所以阅读本书欣慰和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书中所记叙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导和同事,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随着本书情节的不断推进,更激起我对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大转折,走向世界崛起于世界的无限回忆。

 

  1953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我为之奋斗的造船事业。先后在武昌造船厂、渤海造船厂、六机部和船舶总公司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我国从小型舰船到核潜艇,从驱逐舰到航天测量船,特别是亲历了新中国船舶工业打进国际市场,进而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光辉历程。回顾这几十年,我能够为中国船舶工业干10个五年计划,实现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想,把自己的一生的精力献给祖国的造船事业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的历程,是船舶工业进步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一本宝贵的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船史资料。感谢德骑同志多年来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进步的写作和贡献!

 

  书中着重记叙了老部长柴树藩对我国造船工业走向世界的重大贡献,生动地描述了柴树藩同志的宏才大略、远见卓识、善抓大事、坚韧不拔的真实形象。他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小平同志“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决策,在船舶工业最危难的关头,力挽狂澜,带领全行业的干部职工,不折不挠,卧薪尝胆,终于使中国船舶工业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走出“找米下锅”的尴尬困境。应当说,在这个战略大转折过程中,柴树藩同志是功不可没的。

 

  书中浓墨重彩地记录了“长城”号货船建造的过程,写得十分真实感人。这是我国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建造的船舶,也是我国打进国际市场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柴部长为此还立下“军令状”,造船厂的干部工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他们的聪明和才智、汗水和泪水高标准地建造出了这条船。“长城”号建造成功,率先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

 

  书中还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在船舶工业最艰难的时期,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干部和工人英雄群体。这个庞大的英雄群体,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为建造出口船舶,为工厂走出困境,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与险恶的处境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孙文学、侯君柱、陈文松、朱学成、张在勇、郭玲华……是这个群体中突出的代表,他们的可亲可敬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中国造船史上,将留下他们的英名!

 

  在船舶战线几十万干部工人们的顽强的拼搏下,随着香港市场的打开,给困境中的船舶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30多年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然中国造船业在世界船舶市场你死我活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造船产量从世界排名第17位,迅速超越了法国、德国、挪威、丹麦、美国、英国、俄罗斯、瑞典、巴西等发达国家。到了新世纪,中国造船产量更是连续多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5年超过日本,2007年赶超韩国,在国际市场上,三大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纵观这几十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不由得不令人心生感慨。它每向前跨越一步,所付出的艰辛是外行人难以想象的。近代船舶工业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都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造船业就已成为各国最重要的工业支柱。新式的舰船,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炼、蒸汽技术、航海技术等科技成果,被看作是最复杂、最先进的大工业产品。所以恩格斯说:“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浮在水面上的工厂。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差不多掌握了建造这种舰船的垄断权。”是的,船舶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强弱、国力盛衰的标志。中国船舶工业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实在太不容易,它经历了几代人不屈不挠的艰辛努力!

 

  经过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在世界崛起。我们建造的商船,遍布整个世界;我们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不但在东南亚海港飘扬,而且还在太平洋、在美洲圣迭戈飘扬,真叫中国人扬眉吐气!我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按照当年邓小平同志确定的战略决策走下去,中国的船舶工业在本世纪,肯定还有长足的进步,还能大踏步的前进!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舶工业作为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领域,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海洋,正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在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船舶战线也承担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要开拓、开发和保卫我们广袤的蓝色疆土,就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商船船队,拥有一支庞大的水产资源船队,拥有一支庞大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开发和运输船队,更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能够维护我国海域和平、保卫我国领海的海军舰队——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现代强大的造船工业!

 

  让我们树雄心、立壮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造船强国而奋斗!

 

  是以为序。

                                                王荣生

                                       2017年11月 8 日

 

1.webp (2).jpg

  舒德骑:«大国起航»,40余万字,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为出版社设计的封面 


张嘉国:大国起航,是几代人奋斗出来的

 一一读舒德骑«大国起航»

 

  1977年12月那个寒冷的冬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战略决策:“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前途”。当时,船舶工业的领导同志是去向邓小平同志要任务,要订单,解决船舶工业无米下锅,数十万职工嗷嗷待哺的问题,没想到,邓小平同志来了个推船出海,到国际市场去经风雨,见世面,找饭吃,求发展。

 

  一石激起千重浪。那时的船舶工业,年造船产量不过几十万吨,在国际上排17位,而造的主要是从苏联引进的几型军舰和少量的民船。以弱小之力去与造船大国博奕,其难度可想而知。香港爱国同胞给了一艘万吨散货船的订单。图纸呢?标准呢?规范呢?监理呢?一切都得买,买来再翻译、消化、编工艺文件。为了造出口船,中国造船人掀起了一个向日本学造出口船的热潮,各大船厂纷纷派出大批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到日本船厂学习。几经努力,中国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终于漂洋过海而去。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执香槟再砍缆,可见国家之重视。

 

  “长城”号的成功建造,中国船舶工业终于打开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大门。

 

  凡4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造”的船舶已航行于五大洲四大洋。民船建造经验和技术广泛运用军船设计建造上。航母、新型核潜艇、常规潜艇、新型大型水面舰艇、深潜器“蛟龙”号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相继问世,壮国威,振军威,势不可挡。

 

  舒德骑同志«大国起航»一书,生动记录了40年造船人披荊斩棘、艰苦奋斗的壮丽历程,再现了中国造船人在党中央坚強领导下,在与国际高手较量中,一步一步发展进步的艰难诗篇,表现了舒德骑同志既做为造船人,又作为文艺工作者,对当代发展史,对当代造船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火一般的热情,用真挚的语调,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作为船舶工业改革开放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向同为战友的舒德骑同志致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历史,站在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肩上回望历史,“争气”两个字时常在胸中激荡。造核潜艇的时候,为国争气,为国争光;造第一艘出口船的时候,叫“争气船”,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靠中国共产党领导,靠全国人民一口气,我们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党的十九大才能理直气壮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不忘初心,更不能忘故人。谨向为中国船舶工业崛起奋斗的前辈们、后来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王荣生,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全国人大常委);张嘉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