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点评一篇关于毛泽东刘伯承关系的文章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正宗三言两拍  发布时间:2016-11-16 12:04:29

 

th (1).jpg

 

       网上有一篇文章,叫《揭秘毛泽东和刘伯承鲜为人知的恩怨》,也有叫其他题目的,内容都一样。此文发表有些年头了,在网上流传很广,转载甚多。但我认真阅读后发现,此文写得极不客观,作者对毛泽东有偏见,而且历史知识也比较匮乏,很多评价都是没有依据的主观臆断,还有很多属于夸大其词,信口开河。这是一篇三分真实七分虚假的文章。我统计了一下,大约有十几个问题,有些属于史实错误,有些是出于偏见而做的恶评,有些则属于胡说八道。我得指出来,要不会误导读者谬论流传的。

 

下面就是我对作者的批评和指教:

 

1、文中说十大元帅中毛泽东与刘伯承是关系最差的一位,这是不对的。首先彭德怀就不会同意,因为毛彭关系才是最差的。毛彭两人从红军时期就磕磕绊绊,抗战时更加严重,导致华北工作座谈会猛烈批彭,1959年庐山会议两人矛盾再次激化,最终彭被打成反党集团。可见毛彭关系才是十帅中最差的一位。还有一位徐向前,虽然从未与毛直接冲突,但由于草地分裂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来一直不受信任。抗战以后四方面军部队被交给刘伯承,以徐向前副之,就说明二人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了。

 

2、文中说第一次宁都会议上,以博古为主的临时中央绝大多数人要毛回后方。这太荒唐了。宁都会议是苏区中央局会议,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当时在上海,他怎么可能在会上发表意见?还说毛刘矛盾在宁都会议上激化,刘伯承投票支持大多数人意见。但刘伯承并非中央局成员,他只是列席会议的,顶多只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他投什么票啊?毛泽东又怎么会跟一个列席会议者矛盾激化呢?其实刘伯承的问题不是在宁都会议上,而是会后多次在报纸上撰文批判毛泽东的所谓游击主义。这是刘早年犯的重大错误。

 

3、文中说毛泽东恩怨分明,心眼小,对几十年前的小事都难以释怀。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毛泽东怎么就难以释怀了?十大元帅中有五六个早年都与毛泽东发生过矛盾,除刘伯承外还有朱德彭德怀陈毅徐向前甚至林彪,但他们建国后照样当政治局委员,当元帅,这还叫不释怀?那怎样才算释怀?

 

4、文中说,由于宁都会议对毛泽东的打击让他最痛苦,所以他解放后一次瑞金也没去过。这话很古怪,会议是在宁都开的,又不是在瑞金,毛为什么要因此记恨瑞金呢?还有延安遵义,如果解放后不去瑞金是因为宁都会议,那么没有回延安,没有回遵义又是因为什么呢?难道这两个地方也让毛泽东痛苦?作者这番脑洞大开的联想力倒是让我想起一位 神秘网红马双有,这个马某就最擅长这种荒诞不经毫无逻辑的联想了,难道作者就是马某?附带还要说一句,作者说解放后毛泽东多次上井冈山,也是无知的表现,因为毛解放后只上过一次,就是65年那回。

 

5、作者说毛泽东对刘伯承给红军战士讲解军事知识很反感。作者这里就属于赤裸裸的造谣诽谤了。刘伯承此举是为了提高红军战士的军事素质,增强红军的战斗力,毛泽东对此欢迎唯恐不及,怎么可能反感呢?

 

6、作者说毛泽东把刘伯承和28个半看成一丘之貉,其实不然。毛泽东当年曾很推崇刘伯承,当得悉中央要调他和朱德离开井冈山去苏联学习时,毛还推荐刘伯承恽代英来接替朱毛职务。只是后来刘伯承到苏区后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还大肆批评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才使毛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所以,毛泽东后来反感刘伯承不是因为他所谓的留苏派,那时的留苏派太多了,毛泽东不可能对所有留过苏的人都反感,作者这是挑拨离间。

 

7、作者认为刘伯承50寿辰时“唯有”毛泽东没写诗祝贺,说明毛对刘不满。这又是欲加之罪。首先,什么叫“唯有”?很多中央领导都没写诗祝贺,比如周恩来刘少奇洛甫任弼时等,难道他们也对刘伯承有意见?其次,毛泽东并非给别人都写单单不给刘伯承写,很多人祝寿之类的活动毛泽东都没有表示,为何作者单拿刘伯承说事?刘是毛的下属,两人年龄差不多,凭什么非要毛给他写诗祝寿?我觉得作者就是像《人有亡斧者》寓言里那个丢斧子的人,心理偏执后看什么都有问题。

 

8、作者说毛泽东看了张国焘回忆录后说了那么一句话,那么作者敢披露这句话的出处吗?是否又是作者编出来的?张国焘在回忆录中对很多中共领导人都有评价,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即便对毛泽东也有夸赞之词。作者单单挑出这么一句说事,然后就编造毛泽东发牢骚。作者做法太拙劣。

 

9、作者一边说四渡赤水是刘伯承指挥毛泽东盗用的传闻不足为信,一边又故意轻飘飘冒出这么一句来,目的是想造成一种莫须有的效果,这种做法是否有些下作?

 

10中共没有五大野战军,只有四大,华北没有野战军,作者说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属于无稽之谈,聂只是华北军区司令员,政委是薄一波,而薄是华北局第二书记,聂只是第三书记。至于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陈毅,第三书记邓子恢,没张际春什么事。到西南后,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正是刘伯承,第三书记是贺龙。这都是一些随便一查就能查到的资料。作者不熟悉党史,又懒于查资料,只会信口开河,还以信口开河的内容作依据臧否人物,文风有些恶劣。

 

11、作者说渡江战役前夕刘伯承和陈毅到中央开会,中央秘书处发的高级文件刘司令看不到,陈副司令却能看到,后经陈副司令恳求,毛泽东才同意给刘司令发文件。这种胡说八道的内容明显违背常识,不值一驳。

 

12、刘伯承在军事学院时只讲苏联的十大打击不讲我军的几大战役,正是刘伯承教条主义的表现,作者连错误的也要维护,对正确的也要批评,是因为作者写此文时就立意刘伯承全部正确而毛泽东全部错误,所以一切都以此出发,作者不以是非正误划线而以人划线,结果只能得出错误结论。

 

13、作者说批教条主义之后,因邓小平和周恩来力保刘伯承才保住了中央委员,其他没有任何职务。这又暴露出作者的无知。作者不知道,刘伯承免兼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后,依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不久又增补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还担任了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后来就是以这一身份参与指挥了中印自卫反击战。

 

14、作者说毛泽东是被迫授予刘元帅军衔,还说元帅名单是投票决定的,作者已经开始发癔症。

 

15、作者说刘在十大上被破天荒选为政治局委员,因为十大元帅死的没剩一两个了,需要刘壮场子。作者的癔症加重了。刘伯承在中共八大就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九大、十大连任。十大时,元帅还有五个,根本不需要刘壮场子。

 

最后说一下毛刘关系究竟如何。其实毛泽东自己就评价过:两头差,中间好。这并非完全指毛刘关系,也是指刘在历史上的表现,两头差是指刘伯承早年刚到中央苏区时和建国后在军事学院时,都有教条主义思维和教条主义倾向。从红军后期到抗战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则表现得非常好。我认为毛泽东评价是基本准确符合实际的。当然,这个“差”只是相对的,刘虽有教条主义,但不算严重,总体而言是一位对中国革命有重大贡献的伟大军事家。

责任编辑:天山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