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送灶日话灶王:这位神仙有妻室?爱吃糖?
点击:  作者:戴望云    来源:思想市场  发布时间:2016-02-01 13:23:26

 

 

 

 

         今日送灶。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在传统民俗中,是送家中灶神上天的日子。

灶神,也称灶王爷司命灶君等,神位在锅灶之上。其神像中常常身边伴着灶婆,宛若世间最普通的夫妻家庭。人们以他为一家之主,因为他平日里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到年末时上天奏报。为了防止他老人家向天帝打小报告,人们会在送灶时贿赂他一些好吃好喝的。

中国人爱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传统中国,举头之间,与人们的茶米油盐相随的灶君,无疑是存在感最强、和人最亲近的一位神灵。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着实是有点萌的。

灶神就是火神

 

 

我国对灶神的信仰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之。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古老而原始的火崇拜。由于对火的发现与利用,人们才由茹毛饮血过渡到吃熟食。一个燃烧的火堆,对原始人来说便是他们的灶。当野外的火被人们引入居室,改进为火塘乃至搭起炉灶后,原本因对自然力的崇拜而生的火神,就演变成为了人类居住空间里司灶火的灶神

比如炎帝。《淮南子氾论训》:炎帝作活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灶神。再如祝融。孔颖达注释《礼记礼器》: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而重黎的弟弟吴回,在重黎之后复居火正也担任祝融,同样也是火神灶神的合体。

火神登堂入室成为灶神,其权力范围逐渐扩大,除了掌管灶火,后来慢慢变成了拥有监察和庇佑一个家庭的全面职能,如《敬灶全书》中所说,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灶神是男还是女?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灶君,都是男性的形象。可是《庄子达生》中说灶有髻,而晋人司马彪又进一步解释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古代的文献记录来看,灶神形象确实曾经有男也有女。《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东汉许慎《五经异义》云:灶神祝融,是老妇。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亦持相同说法。而其他一些文献中则提到,祭灶或祭火的仪式是由年长的妇人来担任主祭。若论其由来,乃是因为灶与炊事紧密相联,而女性正是家庭性别分工之中主掌炊事者。

当然,随着后来儒家文化与男权占据绝对主导,灶神作为炊母神的形象逐渐褪去。到汉后,灶神基本已是男性形象,女灶神只留下了一个状如美女的模糊想象,或者作为男性灶神的配偶灶王奶奶而伴其左右。再到后世,女性失去了正统意义上的参加祭灶仪式的资格,民间谓之女不祭灶,而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中男儿酌献女儿避,说的也是这回事。

然而,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仍然保留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观念。一些少数民族的火神/灶神便是老婆婆的形象,穿着红袍或裹着红布以作为的象征。

灶神有名字吗?灶王奶奶有几位?

 

 

尽管女性退出了灶神的主位,但是自然之火被驯化为人工之火,这位神灵的人格化、世俗化日益显著——受多了人间烟火的灶神,与凡人一般有了配偶,夫唱妇随。《五经异义》中说:灶神姓苏,名吉利。或云姓张,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名抟颊,字卿忌。隋代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也沿用了这种说法。而到唐代时,关于灶神夫妇的传说中又多了六个女儿。灶神家庭的出现,正是世俗社会伦理意识增强之后,在神灵世界的一种投影。

民间年画之中,我们一般是看到灶君夫妇二人。但有的灶神像中,灶王奶奶有一左一右的两位。山东民间故事里说灶君张郎的这两位夫人,一个叫郭丁香,是原配,一个叫李海棠,是续娶。张郎曾背弃了贤惠的原配,但最终吃足了苦头,再与丁香重逢之时,他羞愧难当,扎入灶中死了。因其真心悔过,所以张郎被玉皇大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这是一个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故事后面却也是世俗伦理的逻辑:齐人有一妻一妾,世间的男人以之为理想,那么作为男神的灶君,也该享得齐人之福吧!

灶神为什么要吃糖?

 

 

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中这样写: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送灶日,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也有所谓官三民四的说法,意为官府在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只是这样的规矩也并非铁板一块,而老百姓的心态是怕送灶迟了得罪了神灵,所以宁早勿迟,多在二十三日晚间送灶。

送灶的祭品,古时有一个高规格的配置,就是黄羊祭灶。有人认为这是杀羊来献祭,但也有人说所谓黄羊其实是黄犬。不管怎样,这种高配后世已不盛行,民间最普遍的祭品是鲁迅文中所说的胶牙饧,也就是灶糖

灶糖是用麦芽糖来做的,有抽为长条形的关东糖,也有拉制成扁圆形的糖瓜,但无论形状如何,都是盘中有饴凝作脂,愿神口舌甘如饴,希望灶神食用之后,上天说的全都是甜言蜜语。当然,也可以用火把糖融化,直接涂在灶神嘴上把嘴粘住,让他一句坏话也讲不出来。如果这还不够,也可像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所说的那样,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让灶神酒饱饭足,醉醺醺地上天去,莫要议论人间是非呐,最好还能带些天上的赏赐回来。

送灶的祭品有着丰富的地域性。江南地区的人们送灶时,会供上糯米团子或赤豆糯米饭之类,总之都是些能甜掉牙、粘住嘴的东西。上海人还喜欢用荸荠、茨菰,荸荠形似元宝而带着福气,茨菰用上海话说起来好像是个,灶君吃了,口中只需是个、是个地应承着便好,坏事就统统丢一边不会被提及了。

灶神与人日日相处最为亲近,所以人们尊敬他,但又忍不住要调侃或戏弄他,人们也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喜好投射在他的身上。所以,这样想来,这位萌萌哒、爱吃糖的灶君,到了现代,会不会也爱上甜甜的巧克力球呢?

灶神换岗去,人间赶乱岁

 

 

人们对灶神的期盼,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所以上天下界,都有一个仪式。送灶的仪式是献完祭品后,把旧的灶神像取下,和一匹纸马一起烧掉,条件好、厚待神灵的还有纸扎的车舆或轿子。这就样,灶君便是送上天去了。

新的神像要等接灶时再设上去。接灶一般是在除夕,也有在初一甚至晚到十五上元夜的。接灶仪式要简单一些,供些瓜果即可,也烧一匹纸马,意思是送马去接灶神,好叫带着金银赏赐的他快快回来,切莫迷了路把财宝丢在了别人家。

 

 

灶神到天上述职换岗的期间,人间没有神灵进行督查,所以这段时间里,百无禁忌,凡有作为,不择历书,民间称为乱岁日二十四,扫房子,人们一般在灶神离去后去先清扫屋宇。之后,嫁娶之类的事情,若平时未能择得吉日,这时候便可以进行,因为自扫尘日至除夕,乃阴阳家所谓新旧交承、无所禁忌的时期。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岁末年终,人们正好有了人力和物力,来完成婚礼这一项复杂却又重要的人生仪式,尤其对下层的贫民来说,更是如此。时至如今,赶乱岁习俗已经衰微,但腊月依旧多婚娶,仍然可以说是乱岁留下的记忆的痕迹。

仔细想来,岁末诸神朝天之后,人们依然如神在般规避禁忌的虔诚行为,与自己所宣称的神的不在场是有矛盾的。而对待灶神的敬祀与戏谑,也同样如此。然而这就是民俗,人们创造出民俗,来调节生活的秩序,于是它既需要神圣感的存在,又得遵循实用与功利的民间逻辑,所以难免露出些滑稽的地方,但终归是关于生活的、有趣的智慧。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