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乡村治理 > 阅读信息
亲历4种集体农业失败模式,不组织农民,一切都是痴心妄想!
点击:  作者:小崔布尔什维克    来源:工农之声  发布时间:2020-01-01 11:06:09

 

      集体农业在今天可以怎么搞?

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啊!既然是集体农业,那当然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搞合作社了。然则非也!集体农业有很多模式:农场模式、土地租赁模式、土地兼并模式、工厂模式……总之,建立在土地流转形式上的各种发展方向,都可以说是集体农业,你能指望大家一来就选择组织农民搞合作社吗?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其实很多人并不认为组织农民搞合作社是个明智之举,因为就算农民被组织起来了,合作社也开办起来了,农村就能好转了吗?农产品就能不愁卖了吗?农民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吗?不能啊!这些问题的解决,远比组织农民搞合作社似乎更难。于是乎,集体农业的模式便有了更多选项。

所以说,集体农业在今天可以怎么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走了很多地方,看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东西,见过的形形色色以发展集体农业为噱头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与其说是发展集体农业,不如说是发展老板经济。

安徽蚌埠地区,早在2011年左右,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就见无数化工企业下放农村,方法简单粗暴!老板认准了一片土地,就跟当地签约合作,当地再以公共设施建设的名义征收农民土地,然后卖给老板。

几年后,农村被污染得面目全非,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不敢用皮肤直接接触,有强酸强碱呀!然后,再来移民搬迁,这里彻底成了空村,任人开发了。这算不算是集体农业呢?

从经济上来说,农民倒卖土地赚了一大笔,好像是发展了;但从长远上来说,这样的农村还有什么希望?老板出钱做了土财主,连农业的影子都快没了,何谈集体农业

纵观云贵川地区,山高路远,坡陡林深,每家每户又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土地,不外出打工的,在家种地几乎没任何指望。2012年到贵州支农支教的时候,发现周边好几个村子,小孩跟老人是主力军,年轻人几乎没有,土地很贫瘠,到处是石头,但土地上却几乎都种满了庄稼,可见土地之精贵。这跟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气候环境有关,在这种地方,谁又来买你的土地呢?

 

2015年前后到河北,发现这里又是另一片天地,很多农村倒也基本保持原貌,只要是家里有人的都在种地。然而,不知道是接近北京市区的缘故,还是因为啥,这里特别盛行农场模式!有点钱的人,盘下一片土地开始各种农场开发,小的十几亩几十亩,大的成千上万亩,搞生态农业的,办旅游的,反正各种名头,其实真正种瓜果蔬菜、主粮等供应市区的却不算很多,是不是因为我去的不是时候,正好赶上大家痴迷乡村生态旅游的年份呢?不知道,只是总觉得这些事情跟当地农村没多少关系,就算有收入,也是人家老板的收入,你普通农民只有干瞪眼的份,谁叫你没本事自己办农场呢?

后来听说,这种模式是效仿英美国家的农场主模式,一个人种地,养活一百个人那种。呵呵,我们有幸确实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退休老干部,闲居在家没事可做,自己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种蔬菜,那些蔬菜管理起来就是今天农药,明天化肥,长得很快。有一些没卖不出去送给我们,我们直接拿去喂羊了,完全不敢吃啊——毕竟是看着他怎么种植的。这样的农业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2016年的时候,回到云南,发现邻村土地被江浙的老板大面积承包过去种三七了。按理说,云南的三七挺有名的,可以卖个好价钱。但是万万没想到,资本就这么一介入进去,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三七价格大跌,很多老板雄心勃勃承包十年二十年的土地完全不敢再承包下去了,赔得血本无归的比比皆是,农民在旁边看傻眼了。说好的高价呢?说好的销路呢?说好的一面收土地租金,一面帮老板种三七打工呢?呵呵,集体农业要真是这么容易搞,各村各寨直接纷纷招商引资就行了,还用得着为三农问题发愁吗?

可见,集体农业不是这么个搞法。那些形形色色的模式,要么满足了个别老板赚钱的愿望,要么直接伤害了农村土地,要么就连老板和农村一并伤害。早在建国初期,就有很多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中国的农村不适合搞农场模式,至少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搞农场的,它不像美国整个中部地区都是平原,像云贵川地区,本身处于高原地带,土地极不平整,几乎是农业机械的禁区,你怎么去一个人种地养活一百个人?而那些适合搞农场大面积种植的江浙沿海一带,人们又不屑于去种地了,直接经商来钱更快,这就是现在中国农村的现实。虽然我没有把每个地方都走一遍,但我所走的几个地方却很有代表性。

中国的农村要发展集体农业,的确是只适合组织农民搞合作社!但是这不能随便乱套用,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基本的思路是这样的: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两方面,第一、土地分红;第二、劳动分红。然后再来考虑其他细节问题。

 

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高原、丘陵地带搞农村合作社,适合于农产品合作,而非土地合作。这些土地根本就合作不起来,反而是发展农作物,一村一品也好,一村多品也罢,土地还是在各家各户手中,农产品却可以实行统购统销,大量运输到城市。其中的道理,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难想到的。

至于平原地带搞农村合作社,却正好相反,适合于土地合作,农民一拿土地分红,二拿劳动分红,农产品则多样化发展,直接面向市区超市。因为这些地方距离大城市较近,其农产品供应便捷,越是多样化越有利于超市供应,顾客在一家就能买到所有想要的,可增强超市竞争力,一村一品反而不利于卖个好价钱。

由此看来,集体农业在今天最理想的模式依旧是搞合作社。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解决好农村土地分散与人口分散的两散难题,至于销售,虽然也很重要,但集体农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增强了市场份额,间接实现销售不愁

如果江浙沿海老板明白这个道理,不是大量承包土地,而是大量收购农产品,他们就不至于赔得血本无归了。只要他们每年提供几个产品种植目标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去选择种植即可。很简单,只要是农民自己选择的,就不可能所有人家都只种植同一种农产品,市场反而能维持稳定。这个道理并不难想象啊!千言万语说不尽集体农业,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