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田永清:伟人与花
点击:  作者:田永清    来源:无极广电网  发布时间:2016-12-15 09:20:23

 

       今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40周年,我想分别写写这三位伟人喜爱什么花,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他们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我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田永清

过去我们写领袖人物,多写他们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一面,少写他们诗情画意、温文尔雅的一面。今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40周年,我想分别写写这三位伟人喜爱什么花,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他们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我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写的许多诗词中,有不少是以花入诗、以诗咏花,实现了诗与花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喜欢菊花,他在中南海的书房就称作菊香书屋

毛泽东于1929年写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词中的黄花即菊花。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色纷呈,而黄色居多,故又称黄花。这是一首战地秋景的颂歌。在古代文人笔下,总是难以分离,故满是悲秋的哀叹。毛泽东却一反悲秋腔调,把写得着实可爱、分外美丽。此词堪称重阳节诗词中的杰作。

毛泽东喜欢斑竹、芙蓉,这从他写于1961年的《七律·答友人》中可以看到: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写到了他所喜欢的斑竹和芙蓉。斑竹,因竹子上有美丽的斑点而得名。相传娥皇、女英二妃寻舜至湘竹边,遥望苍梧,痛哭不已,眼泪流到竹子上,留下了斑点,因而又称湘妃竹

湖南自古盛产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芙蓉有木芙蓉、水芙蓉之分:木芙蓉晚秋开花,花大而色丽,为花中的高洁之士;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荷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此等等颂荷名句,不胜枚举。

毛泽东喜欢梅花。196112月毛泽东写了《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表达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严寒、谦虚内敛的高贵品格,以及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于19621226日写了《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首诗,以景寓情,描写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梅花是英雄豪杰的象征,对于雪压冬云白絮飞的恶劣气候和环境,不但不惧怕,反而欢喜漫天雪,象征了革命者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于毛泽东70岁(虚岁)生日的那一天,其中饱含深意。

红叶一片,寄上想念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纪念周恩来诞辰118周年,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在央视热播。该剧生动再现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和生活的感人故事与经典瞬间,从而也让亿万观众知道了周恩来喜欢海棠花。

海棠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雅俗共赏的名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花贵妃”“花富贵之称。在古代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章中写道: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

这个院落,就是位于中南海西北端的西花厅。

1949年后那段相对宁静的岁月里,周恩来和邓颖超有时携手漫步在海棠树下,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好不惬意。1950年,海棠成熟的季节,他俩在树下拍摄了银婚纪念照,那时他们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此时的周恩来正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邓颖超见花思人,就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厚书里压好,然后连同上年采自北京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信封,在一张纸条上写了红叶一片,寄上想念八个字,托人捎给周恩来。

周恩来收到邓颖超的海棠花和红叶后,知道邓颖超在思念他,可是他实在太忙,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无暇写信,便吩咐卫士长成元功到日内瓦大街上买回当地一种名贵的芍药花,然后也亲自压好,再与国内捎来的海棠花和红叶放在一起装进信封,托工作人员带回国内,交给邓颖超。

就这样,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成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地相思的见证。

邓颖超十分看重这些花朵和红叶,特地把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组成一幅图案,再装进镜框,悬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

前几年的一个五一节,我偕爱人和女儿专门到西花厅瞻仰,同时观赏海棠花。海棠花开了,但当年赏花的主人已经去了。斯人已逝,海棠依旧。我久久地徘徊在厅院树下,感慨万千。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很多人都知道朱德爱兰花、养兰花、护兰花的故事。

一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为何偏爱那幽香清瘦的兰花?

对此,大体上有这样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根据朱德自述所说,当年他去投考云南讲武堂,一路上看到一种白色的花很漂亮,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花,别人告诉他是兰花,他就挖了两株带在身上。从此,他就喜欢兰花了,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种说法比较多,兰花寄托了朱德对湘南起义时妻子伍若兰的深切怀念。

192921日,红军途经江西寻乌时,遭国民党军一个团包围。朱德率警卫排与敌展开决战,伍若兰为保护朱德与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伍若兰却陷入敌人重围之中,弹尽负伤被俘,押往赣州。8天后,这位年仅26岁的巾帼英豪,在赣州被敌军杀害,她的头颅被押送到了湖南长沙城示众。她的英勇牺牲令朱德十分悲痛。朱德曾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介绍说:她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位又会宣传又能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

朱德一生写了40多首吟咏兰花的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重上井冈山的那首堪称佳作: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细品诗中后两句,让我们体味出老帅心中的那份深情和怀念。

第三种说法目前知道的人不多,值得在这里一提。朱德的外孙刘建将军曾对我说,在特殊年代的一个特定会议上,一位老同志对朱德说,人不得志时喜欢兰花。朱德说,你说我不得志,我就不得志吧!这段简短对话,意味深长。面对文革期间有人对他的污蔑、攻击,这位曾被毛泽东誉为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铮铮铁汉,巍然屹立,不为所动,晚年仍与兰花为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少将军衔)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田永清:伟人与花

    2016-12-15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