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廉史镜鉴:欲善终当慎始
点击:  作者:张亮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8-04 14:13:13

 

3.jpg

 

   近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感触良多。

 
  一则讲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那些人不高兴?山云接纳了郑牢的建议,在广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洁操守始终未变。
 
  另一则说的是:明代张翰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翰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翰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此后,他一直严谨从政,清廉为官,官至吏部尚书,名留青史。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和“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这两个故事,旨意是初之不慎,后患无穷;既能慎始,必能全终。
 
  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慎始”,是古人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的一种自省和防范。《礼记·经解》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慎始,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便自觉积极地制止,避免误入歧途。“曹鼐不可”的故事就是典范。《续太平广记·厚德部·曹鼐》有载:“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扑盗,获一妇,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曹鼐经得住诱惑,保全了名节。
 
  苏轼《思治论》中有言:“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倘若不能慎始,就会一失足成为千古恨。“一钱罢官”的教训颇为深刻。大意是:康熙年间,吴生因贪掉在地上的一枚钱,被一老者发现。后来,吴生应试合格,被选派到常熟任县尉。当按例谒见巡抚时,被罢官。原来当年那位老者,就是江苏巡抚汤默庵。“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吴生抵不过诱惑,葬送了前程。
 
  没有“慎始”,何来“善终”?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就是因为没有把好“慎始”关,都“悔不当初”。涓流不止,溪壑成灾。面对“盛情”,不可让“恭敬不如从命”占上风,一旦心存“一次不要紧,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第二次、第三次……就接踵而至,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让步”的怪圈,一步一步越过雷池、滑入泥潭,最终难免栽跟头,甚至毁掉人生。
 
  “守身如玉当慎初”。党员干部需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敢于说“不”,慎独、慎微、慎欲,坚守第一道“防线”,严把第一道“闸口”。惟有如此,才能“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廉史镜鉴:欲善终当慎始

    2015-08-04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