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综合 > 阅读信息
未来几种新概念战争
点击:  作者:郭学义 杨义辉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发布时间:2016-02-26 11:32:35

 

         新概念战争,是指在技术推动、理论创新、结构优化、实践催化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战争在新空间、以新方式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战争的新形态。新概念战争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一系列特定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的系统集成。它不是特指某种孤立的作战样式,而是与传统战争有着密切联系。从战争实践来看,有些新概念战争已经得到实战运用,有些则随着军事技术、战争理论的发展日趋成熟。纵观近年来已经出现以及即将出现的战争形态,以下六种新概念战争将对战争演进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深海战:深海世界的军事角逐即将开场

深海战,就是依托深海空间进行的战争行动,是海战的纵向延伸。未来深海战可能采取的作战样式将主要有深海作战平台攻防,深海与海面、陆地、空天战场对抗以及深海与其他空间的一体化作战等。深海孕育着人类发展赖以存在的丰富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

随着深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加快了向深海进军的步伐,深海空间将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战略新领地。在深海部署作战和保障基地、水下航母、无人潜艇、机器人部队、海空两用无人机、潜射导弹以及定向能等武器系统,将会引发海战乃至整个战争面貌的巨大变化。面对深海空间的富足资源和重要军事价值,世界各国纷纷提升深海开发的战略地位。美国正抓紧实施海底作战实验基地建设,并准备将部分设施布设到大西洋底的山脊上,逐步完善其深水基地网。日本投入巨资发展深海探测技术,现有的深海探测船、载人深潜器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也加紧了深海潜艇的研制和部署,以期获得深海军事力量发展的先机优势。在利益驱动和技术推动下,未来各国围绕深海空间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深海战争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

 极地战:地球轴端的潜在冲突不容忽视

极地战,就是在南北极地区进行的军事对抗活动。南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新航道的开通将对全球地缘政治带来深远影响。近年来,环北极国家纷纷出台各自的北极战略,不断强化极地军事力量建设和相关军事活动,北极地区正成为世界军备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2013年,俄罗斯开始在北极地区部署空天防御部队,并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综合导弹预警网络建设。美国更是不断加强北冰洋地区的核潜艇巡航和卫星侦察活动,极力拉拢更多北约国家介入北极争夺。在南极地区,早在1908年,英国政府就提出了对南极的主权要求,此后又有多个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2005年,美国五角大楼组建隶属第13航空队的南极支援特遣队,不断加大对南极地区的军事准备和军事研究力度。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军用飞机也频繁光顾南极上空。目前,在《南极条约》等国际条约的制约下,南极地区暂时处于相对平静之势,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未来依然存在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从军事视角来看,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大型破冰船、核动力潜艇、新型防寒服、特种武器装备以及专门的作战部队,日益成为相关国家在极地争夺备战中重点发展的装备力量。未来,一旦两极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被打破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将会对世界格局乃至人类社会带来剧烈冲击。

制生战:微观维度的军事竞控悄然来临

制生战,就是通过争夺以生命微观空间为结构基础的军事生物科技运用的优势控制权,在有限杀伤和生命操控的前提下实现战争目的。在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动下,人类逐渐开始了对生命微观空间的探索发掘。

20006月,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图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毕,标志着人类向自身微观结构领域探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历史反复证明,人类的活动空间延伸到哪里,军事对抗的影子就会伴随到哪里。可以预见,兼具技术空间特征和实体空间特征的生物微观空间将成为军事斗争的新战场。未来,以生物科技为支撑的生命功能竞控的制生权战争将成为重要的战争样式。与传统生物战相比,现代生物科技支撑下的制生权战争通过超微、非致命、可逆的生物军事打击,实现对生命某些关键性状的操控,以达成屈人之兵的战争目的,具有范围精确、毁伤有度、强度可控的特点,是军事技术和战争伦理交汇融合的产物,符合战争发展的历史逻辑。当然,技术的发展往往具有二元性,比如,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特征的基因武器一旦投入实战运用,将会给某一族群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面对生物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不断强化“生物微边疆”建设,以抢占生物微观领域的战略先机。

脑控战:认知领域的终极较量亦真亦幻

脑控战,就是敌对双方围绕思维认知领域展开的对抗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攻击、干扰和控制敌对人员的思维认知,以迟滞对方军事活动甚至使其放弃对抗。

战争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利益诉求的能动对抗运动,而思维认知则是掌控这种运动的直接源头。因此,脑控战与传统战争形式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或许将是战争博弈的终极形态。脑控战包括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初级形态的主要手段有心理攻击、舆论造势、谋略对抗以及诱惑欺骗等等,是一种重要的辅助作战手段。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新脑皮层战”,就是通过影响和调控敌方关键人员的意识和意志,实现干扰或控制敌方组织行动的目的。脑控战的高级形态则是利用脑控武器直接针对敌方人员尤其是指挥员的大脑进行攻击,是一种釜底抽薪的高效战法。脑控武器是一种新概念武器,它可以对大脑的特定生理功能实现分子水平的精确攻击,通过掌控制脑权进而赢得战争整体制权。据外媒报道,2007年美军曾在伊拉克北部和萨德尔城地区先后对脑控武器进行了试验性实战运用。尽管脑控战争看似遥远,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脑控武器的实现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推动力。未来,随着神经科学、脑机接口、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认知领域的终极较量终将到来。

失能战:绿色环保的高效战式值得选取

失能战,就是运用精锐力量和新型复合作战手段,在多维全网空间内对敌作战人员和作战体系的重心与薄弱环节实施瞬时微创打击,通过损伤敌方核心人员、关键兵器、网络节点等关键性的“点功能”来影响敌整个作战体系的“面效能”,以达成作战目的。

失能战除了运用特种打击和信息攻击外,还包括人员失能、装备制动以及瘫网攻击等新的作战样式。人员失能,就是通过使用能够产生眩晕、催眠、痉挛、瘫痪等功能的失能战剂,以及能够引发神经系统障碍的电磁和微波武器,使敌方士兵失去行动和对抗能力。2002年,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解救人质时,就使用了芬太尼攻击车臣恐怖分子,同时用预防药剂保护己方士兵。装备制动,就是利用制动武器直接作用于敌方机动装备,使其失去机动能力,主要技术手段有超级润滑剂、腐蚀剂、黏合剂、脆化剂以及动力系统熄火弹等,可以使敌飞机、战车等装备原地“趴窝”。瘫网战,就是通过瘫痪敌信息网络,使敌整个作战体系失去效能,主要手段包括网络攻击、定向能和高超声速武器瞬时打击以及信息干扰欺骗等。失能战具有效费比高、暴力化低、附带损伤小等优点,能够减少人员伤亡、物质损毁和环境污染,可以避免传统战争的大规模破坏性恶果,实现以小搏大、清洁高效的“全胜”效果,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可选样式。

三无战:未来战争的标志形态舍我其谁

所谓三无战,即无人、无形、无声的战争形态,是各类无人、隐形、电磁、定向能技术以及相应的物化装备对未来战争的形态塑造。当然,所谓“三无”仅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三无”。无人战,就是大量运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无人潜艇等自主无人装备,部分代替有人作战岗位直接用于一线搏杀。时至今日,种类繁多的无人机已经在战争中得到成熟运用,机器人士兵、无人车船等装备也陆续走上战场,战争将由人类的直接冲突异化为“类人物质”的间接对决;无形战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隐形和微型技术。隐形技术就是利用隐形材料降低飞机、车辆和舰艇等装备的雷达、红外等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侦察发现,从而实现隐蔽攻击的效果。纳米技术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微型卫星、微型弹药等微型化武器装备,这些“微型军”将把战争引向“微型或趋微型时代”;无声战主要是利用激光、粒子、电子、消声、网络、纳米等技术,使各类军事行动无声无息。在“三无”技术的发展运用中,美军始终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据悉美军已经有上万套各类机器人投入实战,并计划到2020年,除预警机外的所有飞机都实现隐性化。

“三无战”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战争趋向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内,“三无战”将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战争形态。本文由《军事文摘》杂志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未来几种新概念战争

    2016-03-29
  • 未来几种新概念战争

    2016-02-26
  • 内容 相关信息

  • 未来几种新概念战争

    2016-02-26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