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韩永生:阳明学浅解
点击:  作者:韩永生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2-03 10:42:38

 

 1.webp (2).jpg

 

  阳明学作为究竟之学,真正实现了“儒释道”贯通、心物贯通、天地贯通,成就了王阳明“内圣外王”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果,习近平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现集众家之长,试对阳明学作粗浅介绍。

 

  一、知行合一

 

  阳明学的根本宗旨是“知行合一”,不同于常见“知行不一”的“两张皮”学说,其于“修齐治平”一切情况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适用性实证性,其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过程,就是王阳明至终都以其学说为统领,以繁忙的为官从政、带兵作战及具体的日常接待等亲历事务为教案,以时时处处为道场,不断启发身边的学生和朋友,一同亲身体验其学说在“为学做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如“空气之于生命般”的作用和影响;掌握这一学问后,对任何人而言,不论是独处还是群居,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甚至不论是醒时还是睡时,在一切时一切处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最直接最高效最安全最吉祥的指南,这一简捷明快的指南,由于契合万事万物万法的根本,所以它既是方法又是标准,“大道至简”易于学用,能以不变应万变,可以保证自己当下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能朝向正确方向并落实在正确线路上,且能以短期来保证长期直至终生的成功吉祥。

 

  阳明学“知行合一”,与“理论联系实际”“说到做到”等的含义也略有不同,这里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观照且感应”,他讲究“知行”必须根植于“天理”,比如阳明的学生陆澄问:“主一之功,读书一心在读书上,接客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称得上主一乎?”先生答:“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称得上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是专主一个天理。”

 

  根植于“天理”的知行是“良知善行”,它是成就宇宙人生力能果报的源泉,承载“良知善行”精神的人法能够生机无限且能与天地同寿。“良知善行”执行得好的人,就是圣贤之人,他们的人生特点是“善有善报”;“良知善行”执行得不好的人,就是罪苦凡夫,他们的人生特点是“恶有恶报”。“良知”就是道心之知,彰显“良知”的关键是恢复道心革除私欲——“没有夹杂人私欲的是道心,夹杂人私欲的是人心。”“知”如镜“行”如扫,“知行合一” 则“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发挥良知妙用。”

 

  二、心即理

 

  “心即理”是阳明学的基石。“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心”作为充塞天地的灵明觉体,是宇宙人生最高级的物质能量智慧状态,是造化天地万物众生万类的灵母,是最根本的客观实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回归趋向;“理”是人及万物交流运作的准则规矩,是人及万物安身立命的依怙资粮。如“水即波、波即水”的道理一样,“心即理、理即心”,理之于心,“本自具足”“万物皆备”。人通过开发道心彰显天理,就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

 

  王阳明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主张求“理”不在于“格物”,而在于“致知”,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求理于吾心”作为“致知”途径,否定了“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的流俗观点。

 

  三、致良知

 

  阳明学说的精华是“致良知”。通俗解释:致—找到并遵循,良—善意的,知—心中固有的程序编码;“致良知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力量”:人人心里都有一个良知,根据良知去做事,就能准确地分辨是非善恶,它本具的“最优算法”能够快速提供“最优选项”,而不必靠典籍数理,当然这是本心得以恢复情况下的本能显现,如在本心作用下每个鸟巢构造的精妙程度并不逊于“北京鸟巢”,每个蚂蚁或蜜蜂族群的管理水准并不逊于任何人类团队等等。“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在日韩被尊为“宇宙之学”,在中国重获重视并绽放出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确实有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

 

   “致良知”要在应对声、色、货、利上下功夫,只要在过程中守护自己的良知精纯光洁,没有一丝一毫的遮蔽,那人们同声、色、货、利打交道,实际就是顺应天道理则自然运行了。

 

  王阳明说“义利之间微矣”,认为义与利之间的差别很小,如果能做“义”事,对他人有益,自己也一定能获得利益;但不可本末倒置,“君子喻(认同)于义”,则义利均得,而“小人喻(认同)于利”,则义利终失;良好的收益不是来自利益追逐,而是源自道义的积养。

 

  “致良知”须惜缘而不能攀缘:“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成心的事。后儒不知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的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无论自己的现缘是明是寂,一切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利于自己成圣成贤的最佳机缘,圣贤的标准不是数量而是成色,“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四、立志

 

  王阳明认为人生在世首先要以“立志”为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人惟患无志,不患无功”;“志之不立,犹如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立志的关键不在做什么而在于做这些为什么,“立成圣之志,就是愚夫愚妇也可以悟道,若不立圣贤之志,则再饱学亦无济于事”;“成圣成贤的志不立,人就象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泊奔逸、无有安处”;立得圣贤志后,人生即能化繁为简,“千事万事只为一事”;这一点极其关键——“此学不明,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圣贤就是以道心为心而不以人心为心的人。

 

  王阳明认为 “致良知”足以摆平人生一切问题,并最大限度提升生命品质。“是非决定成败,而良知能明辨是非。”“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道之大端易於明白”——“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作者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