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学习教育 > 阅读信息
吴鹏飞:少年教育的15个观点
点击:  作者: 吴鹏飞    来源:横渠书院  发布时间:2015-08-08 00:50:47

 

13421400936216.jpg

第一个观点,人之初,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而是纯净的性本空。这是大脑在生物性上完全成熟,而社会性上完全空白的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展开,任由大人点染,或者价值连城、或者半文不值。是什么决定了孩子一生成就的高下呢?我认为是品行和志趣,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主要还是孩子的基础打得不太一样。这个基础,主要不是指学识的基础,而是做人的基础。

强调孩子性本空,对家长教育孩子,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个观点,等于说,所有的孩子,在蒙昧时期,都具有天使般的纯洁性,都具有同等的可塑造性。由于他的心灵处在这样一个原始状态,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善恶,因此也不会对任何原初的进入的概念,有任何抵触。这给了天下的家长一个重大的启示和一个重要的信念,人人皆可为圣贤,每一个孩子均可造就为人中俊杰。

第二个观点,少儿时期,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让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我们的家长,都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但多数家长误以为是要在发蒙时,逼迫孩子多学一些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到孩子在适当年岁,是可以迅速学习掌握的。少年时期花大量时间记诵一些基本不知其意义的知识,得不偿失。人之初,是为孩子一生价值观和信仰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重要的是教他做人的道理与道德,这是需要日积月累养成的。

这个道理说起来家长好像都懂,其实不然。我们中国的孩子在3到6岁期间学的知识,比西方一些国家多3到5倍,但是我们的孩子却相形见绌。人家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我们的孩子叽叽喳喳;人家孩子餐毕全是光盘,我们的孩子饭后杯盘狼藉;人家的孩子依序排队,我们的孩子挤作一团。从成年后的质量看,人家民族的总体素质和个体成就均在我们之上。

第三个观点,少年教育第一要义是教他求真、向善、尚美,而不是学知识。少儿首先是学习做人,而不是学技艺。如何做人乃人一生之生存根本,奇技淫巧不过是生存末节。我们很多家长,一上来就忙着逼孩子踢球跳舞、写字画画、唱歌背诗、弹琴做文,庸俗功利之极,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导。多数时间,人文启蒙阶段的孩子,交给了并无精神塑造专业能力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幼师、邻居街坊等。

这样的畸形教育,导致众多孩子,智商高情商低,远看一个个聪明可爱,近接触一个个缺乏最起码的文明素质,举止令人生厌。我们在拔苗助长,人家在培实土肥。我们在施化肥,人家在施农家肥。我们迅速出土长大但最终是一颗颗大白菜,人家循序长来初始并不显眼,但最终多是大树。性本空时期,孩子弃猪圈是猪娃,置狼窝是狼孩,简言之,人之初,重在让人成为人。

第四个观点,善做人者,人亦善之,则学何技艺、做何事体都更容易钜成。何为做人呢?简单地说,人类作为群居的动物、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最重要和最紧要的能力,就是和人相处,学习和掌握人的社会性。而所谓优秀的人,是那些更懂得人际关系的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和与人为善的艺术的人。

一个人,如果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准则,明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规则,谨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法则,这样的人,一辈子坦坦荡荡,踏踏实实,人见人喜,人见人爱。果然如此的话,今后此人无论学何技艺、做何事体,很容易钜成。因为学习和做事,都是需要和处于上位和处于下位的两种人相处的,对上的精忠、对下的精诚,是获得真心资助的大前提,是做好一切学问和事情的充分必要条件。

705ab64d51d6117064363e.jpg

第五个观点,学艺可分三六九等,做人则平等,从娃娃抓起人人皆为圣贤。少儿时期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孩子们求真、尚美、向善,是第一要务。这件事情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无差别地做到、做好的,我们没有理由放过、漏掉、慢待、荒芜任何一个孩子。否则,不管一个孩子某种技能如何娴熟、某些知识如何丰富,最终都可能成为人中渣滓。

我想强调的是,孩子以学习技艺为主,很容易将孩子分出三六九等来,而向善,是人人平等的。善,是一个最原始简单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可分级的概念。没有较善、很善、最善的分别。善就是善。关于善只有一个概念,就是积善。善是一个过程、一种积累、一种濡染、一种修炼。改变一个民族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娃娃抓起,从空白期开始,教人向善。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真善的,不是伪善的,这个民族就是无比强大和不可战胜的。

第六个观点:一个民族小人多、奸佞多、贪腐多,一定是少年教育出了问题。基因学家的计算发现,人类相邻民族基因的差距低于千分之一。可见同文同宗的孩子除了极少数天才和白痴,多数在生物学上的差距可能仅在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虽然某些方面禀赋会有差距,但作为社会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性的人,具备中国的传统概念表述的仁人君子的德行,是人人可为的。

如果一个民族小人多、奸佞多、叛徒多、贪腐多,那一定是这个民族在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出了大面积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多种信仰杂陈融合,天下大势分久不合合久必分不断演变的国度,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故意制造分裂与隔阂、制造国家认同麻痹症的情况下,从幼年起以国家意志对国民全面进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七个观点:中华传统价值观历久弥新,是人类共同价值的结晶和育儿根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曾断绝,洋洋大观,滔滔大河。虽然难免泥沙俱下,但经岁月淘洗打磨而留在河滩上的价值珍珠,可谓世界级珍宝。其实地球各种文明相互吸收与融合,再吸收再融合的复杂与深刻程度,远超过专家的研究与想象。中华文明中那些历久弥新的价值点,实际上就是全人类的共同文明的结晶体。

中华文明就像长江黄河,在收容了沿路的无数小文化支流后,形成浩瀚大水直奔大海,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汇成了人类文明共同的海洋。人类的文明,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中华文明以中原文明为核,先后吸收了秦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戎狄蛮夷文化、蒙古女真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形成今天的洋洋大观。谁能说,中华民族至今坚守的基础价值体系不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第八个观点:一个具有中华美德的孩子会自强不息,走遍天下父母无须担忧。你们看这些价值点。立人:孝忠义仁礼;立身:淡静廉俭善;立志:道德智勇毅;立威:诚信勤宽严。如果一个人具有这样的一些美德,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优美的德行,其价值核心,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君子求诸己;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利他;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中华传统价值蕴含着人类相处、个人修为的所有智慧、方法、成果。谁敢说这样的中华美德,不是在地球上一切时空、一切文明、一切社会中的最佳通行证?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完整、系统的品质,他就具有了和一切正义、美好、高尚事物结盟的条件和基础。这也就是我坚持的一个观点,只要帮孩子完成这样的做人准备,则他走遍天下,父母无须担惊受怕。

第九个观点:信仰教育要在孩提时代植根,信仰的大树,才能真正根深叶茂。一个人,技多不压身。知识不怕多,唯独不可能有两套信仰同时存在。人类的信仰,是世界观的系统逻辑模型,一般都能自圆其说,但不同的信仰相互冲突。深层原因在于,人类对宇宙、对世界、对自己尚未完全弄清楚,信仰就不得不具有假说的成分,故各执一词,难以互相说服和兼容。有信仰,孤独的人类就有了同舟共济的精神之核。

任何一种信仰的存在,都使信者具有做人的底线和做事的上限。个体可以借助信仰,对自己内心的蠢动与外在的妄行,进行严格自我审判。被今天人类接受的各种主要信仰,经过幼稚、固执、专制之后,都在走向开明和光明,殊途而同归。信仰教育,从少年时期开始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时节,正好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就立国信仰对一代代人进行不懈教育,则中国将有大改观。

W020140307373892336103.jpg

第十个观点:涂抹心灵底色,要以正能量为主,负能量的早期污染将贻害终生正因为少儿如同白纸一张,所以在教化孩子的时候,必须完全以正能量为主。这张白纸不会给你画糟糕了重来的机会。那种认为要较早使孩子接触正反事物,以增强辨别力的意见是有害的。所谓人之初性本空,意思就是此时的孩子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判断力为零。正确判断力的建设,就在于以正概念打好人生底色,避免对应的负概念污染少儿。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抗性,你教什么他就是什么。比如他最先接触到的语言就是他的母语。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时的孩子,放在猪圈是猪娃,丢在狼窝是狼孩,展现了巨大的可塑性和原始教育影响的可怕性。如果这个时期我们让孩子第一时间接触到负面概念,一旦侵染了这张白纸,就会终生难以消除污染,并对美好和正面的事物产生不可理喻的抗性。

第十一个观点:少儿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灌输,但要尽量使之有趣少儿教育寓教于乐的主张,误人不浅。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在3岁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在硬件上已经和成人一样完备,家长普遍存在低估和高估少儿大脑的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与理解力很低,不愿意直接给孩子讲述那些高尚、抽象、简明的原始概念,往往用游戏化、故事化、动漫化的东西,分散孩子心智。

比如他可能没有记住什么是正义、美好、勇敢,却记住了动画造型的怪模样,低级无聊的对话。另一种则拼命往孩子大脑塞一些孩子还完全无法理解的知识。我认为,反复和耐心地灌输那些看似抽象实则属于原理性的概念,可能是唯一有效的价值观建立方式,当然灌输要尽量显得有趣,不能让孩子疲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人物童年都没看过动画,他们都是在一些意义隽永的故事中找到了一生的原动力。

第十二个观点:价值观成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长期连续、完整系统地灌输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少儿图书看上去丰富完整,但那往往是题材上的完整。比如上下五千年、比如中外谋略故事大全等等,它们忽略了一个人价值观完整框架的构建这。导致很多孩子读了一大堆图书,至成年仍然存在价值观的盲点。所有讲给孩子的故事,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其实都是所有价值观概念的一次生动、全面、联合讲述,这些概念都是彼此相关联的,没有完全孤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因此,讲述人应该聪明地在强化某一概念的时候,同步推荐其他联系关联与支持性概念,令听者的脑中逐步搭建起价值观的大厦。让少儿形成系统价值观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聪明巧妙的灌输。灌输的最高技巧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但要谨记,每次重复都要给孩子一种感觉,你在讲一个新的故事。

第十三个观点:在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程教育中,少儿教育具有首要战略意义。一个人一生,要经历早期教育、少儿教育、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各个阶段。在这些教育中间,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少儿教育。少儿教育仿佛高楼奠基、巨木出土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是规定一生志趣、性情、素质的灵魂塑造黄金期。

少儿教育直接决定了整个民族成人群体的总体素质,具有首要战略意义。但在我国,这个阶段的教育恰恰没有受到重视,被分散在每个家庭信马由缰地进行。国家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把少儿教育战略上升到重要国策的地位,将少儿阶段的价值观与信仰教育作为法定责任,家庭、社会、国家都要承担相应义务,大规模、规范化、科学地对小公民进行传统价值观与立国信仰相融合的教育,则中国的人口素质必将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飞升。

第十四个观点:父母不能仅仅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更应该驱策他为国为民效力。孩子不仅是父母、一个大家庭、一个家族的,他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个民族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个体形成的,每一个个体的表现,汇集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品牌形象。我们可以想一想,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在我们心中都投射了一个印象、一个概念。在非和平时期,每一个人都需要为民族的存亡续绝接受生死考验,没有这样的准备,这个民族就会不堪一击。

由于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几代中国人生长在极为特别的氛围下,6位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有亲戚的称谓几乎都消失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珍视是情有可原的。偏偏又遇到英雄主义、奉献牺牲精神被社会淡忘的时代。因此孩子更多被看成私有的财产,更在意个人奋斗和成功,天下兴亡匹夫都不负责,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

第十五个观点:几十年后,将靠今天的少儿支撑复兴大厦,国运所系不可不察。一位读者说,当年我们的足球水平太差,屡屡被人蹂躏,国家当时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是那时候的娃娃有的都当爷爷了,中国足球还是亚洲二流水平,毫无改观。这说明从娃娃抓起没抓好。足球只是游戏而已,不行就不行吧。可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这些领域的后备人才、领军人物如果缺失断档,如果我们不从娃娃抓起,或者从娃娃抓起抓得不好,历史就将无情惩罚我们。

今天的少儿,50年以后就将在上述各个领域充当国家的顶梁柱,倘若今天不刻意培养,到那时国无栋梁、民无依峙,怎么办?近代中国的衰落,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我们应当牢记血泪教训。少年教育,国运所系,全中国人不可不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