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批判性思维:告诉我们信什么?做什么?
点击:  作者:孙莹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发布时间:2017-08-04 12:15:38

 

         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热情日益提升,特别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之后,人们注意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之中,对科学精神做了这样的表述:“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正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批判性思维,绝不是我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大批判思维”或是不加辨别地否定一切,而是为我们的理性思维、合理质疑提供了一整套工具和方法。

今天,小智特别邀请了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权威学者、《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路径》一书的作者马克·巴特斯比通过一些介绍、分析和案例,跟大家聊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工作和学习中会发挥什么作用。

马克·巴特斯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供图)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信什么和做什么,即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依赖感觉做判断,从个人的喜好出发,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让我们产生偏见,如果仅仅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诉诸公共理性就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比如有两部电影,一个是你喜欢的电影,另一个是真的好的电影。这个时候,个人的喜好是私人理由,而真正好的电影是有公共的理由。一个公共理由就是一个可以为你所持有、也可以为其他人所持有的理由。

什么是公共理由?(马克·巴特斯比 供图)

就拿前几日朋友圈刷屏的文章《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举例。这篇文章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的直接原因在于,它戳中了很多人的情绪痛点——“假装生活”。但也直接引发了很多北京土著的反感和抨击。附和性的转发和破口大骂的抨击都是感性的直接判断,而了解批判性思维的读者就会去想:“假装生活”是个体的经验还是2000万人的经验?“假装生活”如何定义?怎么样算是假装生活?如果你要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更进一步,这些好处和坏处是普遍的吗?对你来说是否适用?2000万人的数据是从何得来的?最终,我们才能得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并有可能帮助我们提出为改善北京生存环境的某一方面的政策建议。

批判性思维坚持以下这些基本原则:

追求真理、力求公正、勇于反思。 

相信理性,诉诸事实和理由进行推理。

努力理解他人,试图从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寻求替代观念、解释、论证。

承认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自己很容易被迷惑。 

不轻易接受现有的观念,将结论限制在事实支持的范围内。

喜欢探求、学习──寻求新信息,力求全面。

清楚、细致、有条理。

依据语境、背景来理解和思考。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合考虑各种观念后寻求最佳方案。

批判性思维不仅有这些原则,还有一整套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聚焦于真正的问题,并通过质疑、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判断,找到相对合理的方案。同时,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不断发现思维中的谬误,找出论证中的漏洞,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质量。

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发现谬误

在日常思维中,我们常常用感性思维取代理性思维,并经常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犯一些思维谬误。

我们的思维谬误无处不在(图片来自网络)

例如:

女:我觉得你不该到处乱扔袜子。

男:你的意思是说我很懒吗?

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丈夫明显曲解了妻子的意思。乱扔袜子并不等于就是懒。“稻草人谬误”是当辩论者把一个并非对方的观点归于对方,并通过驳斥那个被错误表述的立场来反驳对方的观点时,他们就犯了稻草人谬误。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的误解,都是由“稻草人谬误”造成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如果我们能够对“稻草人谬误”有所识别,那么减少误解的可能性就加大了,我们就可以更加理解对方,获得生活的快乐。

另一个例子是“虚假的两难”

1.你要么制造问题,要么解决问题。

2.我不想制造问题。

结论:我应该解决问题。

还有:

1.你要么痛苦地与生活抗争而活着,要么选择自杀而彻底摆脱生活。

2.我不想自杀。

结论:你必须痛苦地与生活抗争而活着。

“虚假的两难”是试图迫使人们只考虑两个选择,而其中一个通常是令人反感的,如果他们接受这个两难困境,那么就只能选择另外一个作为结论。生活中这样的虚假两难处处可见,如果我们能识别它,就不会限制自己在一个狭窄的选择里。你可以打开思维,拥有更多可能性。

我们人类天然就有一套理解系统,婴儿从几个月开始就能识别他人简单的意图。比如,妈妈皱眉了,孩子就知道妈妈不开心了。因为皱眉,所以不开心。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论证,但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偏见,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帮助我们识别思维的漏洞,更加规范我们的论证,减少偏见。

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探究、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社会性科学议题:你是否赞同北京实施汽车限行的政策?大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论证,把可以想到的维度都列出来,这里面涉及到如何辨识问题、厘清概念,寻找多种可能性,然后基于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论证,最后得出总的结论。

对于“北京实施汽车限行”的批判性思维研究框架(马克·巴特斯比 供图)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的思维更具公正性、客观性,更具充分性、完备性,更具深度和广度,更要求我们的思维清晰、精确和富有逻辑性,避免盲从和妄自尊大。上图中所展示的正方、反方论证方式,初步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作为工具探究分析问题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总之,这是一种需要从娃娃抓起的基本的思维训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和最有效抓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莹整理,刘烨统筹)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