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环球聚焦 > 阅读信息
申鹏:美国人去没去过月球?
点击:  作者:申鹏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4-05-13 07:55:19

 

1.jpg 


美国载人登月这件事,互联网上吵吵闹闹很久,其实没那么重要,反正他们已经52年没有登过月了。

档案资料都失踪了,当事人不是死了,就是“老糊涂了”,甚至还有当事人自己不承认登过月……四舍五入,就等于没有这档子事。

 

2.jpg

 

它到底能不能载人登月,就看它现在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就等于它之前同样做不到,因为技术是发展的,工业是进步的……你要么承认美国造假,要么承认美国52年来根本没有进步、只有倒退,连几十年前的自己都不如,甚至不如印度。

某些人动不动拿“讲科学”来打压质疑者,实际上他们自己一点科学都不讲。能被质疑的,才叫科学,不能被质疑的,那叫宗教。

更何况,美国到底有没有载人登月,本来就和“摩西有没有分开红海”、“耶稣有没有复活”一样充满疑团。

现在能谈“美国登月造假”这个话题,属于时代的进步,十年前,这是碰都不能砰的雷区,因为一旦你质疑美国当年没有这个能力,立马就会遭到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攻击。

实际上,正常人质疑的从来不是“美国登月”,而是“美国载人登月”,因为整个过程过于离谱,当时尼克松那场“天地通话”、美国月球车在月面飙车、飞沙扬土的……搞的太炫酷了,以至于任何一个人活到成年之后,都会觉得“TM的侮辱我智商是吧”?

 

3.jpg

 

第一次踏上月球,像街溜子鬼火少年飙车玩去了,登月是何等严谨的大项目,月球车、宇航服何等金贵,科研工作者何等谨慎……在人类第一次踏上外星,一切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这么疯?符合常理吗?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NASA有几张照片,其实就是摄影棚里拍摄的“阿波罗计划地面模拟训练”……但你看看那光影、景物布局,是不是和后来的“载人登月照片”如出一辙?你把吊威亚的钢丝绳撤掉,是不是也能忽悠一大批人?还是那句话,航天器登月或许是真的,但载人登月的视频和照片大概率是摆拍的假货。

 

10.jpg

 

嫦娥登月后拍摄的月面环境,和阿波罗登月拍摄的月面环境有着极大的区别,美国人拍摄的月面仿佛是粉末水泥堆,嫦娥拍摄的月面是类似于戈壁滩的环境,月球车开过去会留下类似于“糖霜”的痕迹,中国取到的月壤,分析和美国的月壤完全不同,月壤被证明是含水的,美国号称挖了几百斤月壤,还到处送人,却从未提到“月壤含水”……根据“美国月壤”做的月球表面环境的研究,已经证明是错的了,甚至还影响了月球车车轮的设计。

 

11.jpg

 

12.jpg

 

13.jpg

 

总有人扯什么“美国人留下了月面反射镜”之类的,实际上,苏联也留下了月面反射镜,中国也留下了月面反射镜,把月面反射镜打上月球,并不需要载人。

 

很多人非要抬杠说“设计几十万人的大项目,不可能造假”,这明显低估了美国的水平,登月项目、航天工程可以是真的,但载人可以是假的,核心部分只需要几个人保密就行……历史上美国干的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星球大战计划》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几十年都没人质疑;比如心脏干细胞造假,不也是设计全球无数从业者的“大项目”吗?

还有人抬杠说“你比苏联克格勃还厉害”,“人家苏联都没有说假的”,实际上苏联当年并没有手段去监督美国的“载人登月”,当年全世界的侦察卫星的手段都不太行(苏联真厉害的话,就不会被《星球大战》这个纯粹的骗局忽悠瘸了)……更可况,苏联科学界其实是存在对美国载人登月的大量质疑的,但苏联不掌握舆论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在80年代,美苏缓和,苏联被忽悠着走向了亲西方的解体之路,就更没有动力去考虑什么载人登月的破事了。

 

14.jpg

 

我们不说那些老生常谈的了,说点别的。

美国登月太戏剧化了,1968年NASA局长退休,副局长辞职,传说中的水星七子之一、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阿修拉于局长退休4天后选择退役,感觉整个班子都分崩离析了,结果几个月后的1969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了……连续六次登月成功,全部发生在美国著名诈骗犯总统尼克松的任期内。

你要知道,今天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航天水平基本上和美国持平,某些领域领先,某些领域滞后,中美两国都能发射火星探测器,但中国的通信技术是全球独一档的,以目前中国天下无敌的通信水平,以2024年的技术水平,地球人依然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无延迟的“月球直播”。

请问,52年前的美国是怎么做到无延迟“地月通话”、“全球直播”的?所以我们认为,无人登月是真的,直播以及月球飙车的视频是假的。

以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有鹊桥中继星的辅助,我们在月球轨道上的对接依然难度极大,之前嫦娥五号月球轨道对接花了50多个小时……再比如这次嫦娥六号,火箭发射到嫦娥六号取到月背样品返回到地球,嫦娥六号任务总共要经历11个飞行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其间,还涉及探测器的四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轨道器的多次分离和转移……整个过程要经历53天。

我想问下,当年阿波罗是怎么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3个多小时对接成功的?美国佬都是“对接仙人”是吧?

从当年美国返回舱的照片来看,问题也是很大的,按照照片上那个返回舱的比例,我觉得美国宇航员可能都是霍比特人、蓝精灵之类……阿波罗登月返回舱只有3.76米高,4.2米的直径,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大点儿的空间里去安装一个足够从月球返回到太空的一个火箭推进系统,更何况还要在里边存放燃料,还要装人?还要装上能让三个人在太空中生存的水循环系统?

 

15.jpg

 

16.jpg

 

阿波罗11号的“高科技”实在是太离谱了,比如说“上升舱在月面升空时旁边的摄像头自动跟踪拍摄”,难道美国人在1969年就有了“自动追焦镜头”的无人拍摄装备?是gopro还是大疆?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还有“不惧辐射的相机底片”,他们说照片都是柯达胶卷相机拍摄的,麻烦科普一下,在月球白天表面上百度的温度下,什么相机胶片可以安然无恙地工作?还能拍下一大堆高清照片?

 

最后,美国的航天器返回技术一直不行,他们甚至做不到我们“嫦娥”的两次跳跃“打水漂”再入,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当年阿波罗11号雷霆万钧的第二宇宙速度冲入大气层(53年后的猎户座还是没有长进)。如果航天器以第二宇宙速度直接“跳跃”再入大气层,别说里面装的是活人,就算是里面装的是变形金刚,也很难活下来。

 

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载人登月的难度相当于划着洗衣机横渡大西洋(美国NASA自己的评价)。更离谱的是,他们用洗衣机横渡了六次大西洋,全部成功,无一人伤亡。

最离谱的是,美国载人登月一共六次,每次都用毫无经验的新人,也就是说,之前宇航员的经验、技术、智慧积累都没用,直接给新人浪去(要知道当时轨道舱、返回舱全靠手工对接)……这符合逻辑吗?

 

这么逆天的技术,为什么52年之后,就彻底消失了呢?

 

21.jpg

 

22.jpg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平原公子”)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