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世界社会主义 > 阅读信息
许玉杰:马克思是怎样锻造和坚守共产党人革命初心的
点击:  作者:许玉杰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5-05 09:49:43

 

1.jpg

【编者按】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纪念日。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奋斗的历史证明,马克思锻造的革命理论,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遵循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它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应该牢记的真理。

本文为5年前的今天,作者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作,原载于昆仑策网。现修订重新编发,以飨读者。

 

今年5月5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开创者、奠基者——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马克思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向这位把自己一生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和改变世界发展方向的历史巨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马克思锻造和培育了世界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由于在17世纪和十八世纪欧洲告别了中世纪的黑暗,发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造成生产过剩,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生活、生产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工人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面对工人运动的高涨,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也十分活跃,比如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但大都是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是找不到改变剥削制度的良方,更找不到实现这种变革的阶级力量,所以大都是空想的,不切实际的。

 

在这种形势下,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锻造出翻身求解放的伟大理论,指明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方向,这个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的肩上。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马克思的一生,是贫困的一生,但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不断研究探索、著书立说的一生。

 

1830年10月,12岁的马克思开始进入特利尔城的威廉中学学习。在这以前,他一直在家庭接受教育,因为他有一个有文化并担任着律师的父亲。

 

1835年中学毕业。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德语作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文章中显示了青年马克思要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宏伟志向。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离开家乡进入波恩大学,一年后又转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期间,他成为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民主主义分子。

 

1841年4月15日,23岁的马克思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24岁的马克思成为《莱茵报》撰稿人,同年10月担任该报主编。

1843年6月19日,25岁的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大他4岁的燕妮结婚。10月被迫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这表明马克思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27日,26岁的马克思与24岁的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出版了第一部理论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并发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月被迫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7年1月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7月写作《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主义。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不足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一起,由马克思主笔起草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6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8月16日,巴黎警察局下令驱逐马克思。8月24日渡过海峡到达伦敦。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50年,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51年底至1852年春,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结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

 

1852年10月末-12月初,写作《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1857年 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858年 写作《鸦片贸易史》。

 

1859年 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60年12月1日写作《福格特先生》。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起草了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

 

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宣读了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1875年,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1877年,写作《反杜林论》第二编第十章。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盖得派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1882年1月21日为《共产党宣言》俄译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65岁。

 

马克思就是这样用毕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寻找受压迫受剥削的工人阶级翻身求解放的真理。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克思穷其一生,著书立说,一篇篇战斗的檄文,一部部鸿篇巨制,为世界无产阶级锻造了争取翻身解放的伟大理论。这个伟大理论的基本要点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集中的表达。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从经济决定政治、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原理出发,才能够解释和说明人类历史;人类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历史,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历史;这部阶级斗争史,分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剥削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危机不断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资产阶级是最后一个剥削阶级,他们拼命地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剩余价值;被剥削的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她是埋葬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打碎旧的社会制度,消灭剥削阶级,进而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解放全人类,才能争得自身的彻底解放;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这个理论就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总结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其核心就是这两位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公开宣布的那样:“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无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89页)“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80页)

 

这就是马克思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锻造的革命初心和伟大理想!

 

二、马克思是怎样锻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

 

为了打造世界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初心,马克思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用尽毕生的精力和宝贵的生命,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把个人的理想和为人类解放事业的奋斗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1830年,他进入中学学习,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从他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可以看出他从小就胸怀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伟大理想。

 

他写道:“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4-7页)

 

从字里行间,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17岁的年轻人,胸中怀着伟大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就是要终生从事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本打算做一名大学教师。但是由于他不满现实的社会制度,不时的批评旧的思想和社会弊病,宣传无神论思想,所以当时的大学拒绝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出任教职。为了谋生,马克思转向了新闻出版业。他向进步刊物《德意志年鉴》和《莱茵报》投稿,后出任《莱茵报》主编。

 

在从事新闻工作中,马克思深入工厂、农村,了解工人的疾苦,研究社会历史,通过揭露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罪恶以及总结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充分认识到了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把自己为人类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人生奋斗目标,具体升华为要为世界上受压迫受剥削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决心创造出一套全新的理论来武装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掌握批判的武器,更好的对旧社会进行武器的批判。这就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无产阶级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革命理论。

 

这就是马克思决心锻造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这也是马克思本人几十年坚守的革命初心!

 

几十年来,马克思初心不改,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刻不停地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奋斗不止。

 

1、马克思是在反动政府围剿迫害下铸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由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地主、对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迫害他,甚至逮捕他。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躲避转移,其生活困难程度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普鲁士,终生飘泊国外,成了“世界公民”。一直到逝世,都没有固定的国籍。他把居住国当战场,把居住地的转移当作战场阵地的转移,坚持一边斗争,一边写作。

 

1843年3月,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被莱茵省当局视为最危险的敌人,遭到当局的查封。为了收买马克思,普鲁士当局用国家报主编的高官肥缺来诱惑马克思,但马克思断然拒绝,带着有4个月身孕的妻子燕妮依然来到革命形势逐渐高涨的法国巴黎。

 

巴黎在当时由于1789年和1830年的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最活跃的城市。在巴黎,马克思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德法年鉴》,准备把杂志运往德国,继续批判旧制度,探讨革命的真理。但普鲁士当局不允许杂志进入德国境内,并伙同法国政府一起禁止杂志的出版,向马克思发出了逮捕令。马克思没有屈服,又办起了德文版的《前进报》,继续揭露旧社会,宣传新思想。这引起了法国政府的仇视和恐慌,国王和大臣下令把马克思驱逐出法国,并限期24小时离开巴黎。1845年2月2日,马克思和朋友高唱着歌曲,离开了巴黎,去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特别是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改组工作,把一个秘密社团组织改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型的革命组织,并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党的纲领,这就是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立即在工人中传播。就在这时,欧洲爆发了激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别是法国的工人阶级推翻了路易.菲利普王朝,震动了整个欧洲。比利时政府十分害怕,开始逮捕和驱逐革命者,在驱逐人员的名单中马克思列为第一名。警察当局逮捕了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后在比利时广大人民的抗议下,迫使当局第二天释放了他们,但限期离开比利时的期限已过,马克思一家连必需的东西都来不及带,就离开了布鲁塞尔,又前往巴黎。当时法国刚刚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刚到巴黎马克思就着手组建已经解散了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的主席。紧接着,德国也开始爆发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参加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德国的科伦,自掏腰包,创办了《新莱茵报》,报纸抨击普鲁士政府,支持人民的斗争,号召人民以暴力来对付政府的暴力。当局处处刁难报纸的编辑发行,两次无端起诉报纸,迫使马克思两次到庭应诉。最后普鲁士当局又不承认马克思的公民身份,随时要驱逐马克思。1849年5月16日,普鲁士政府向马克思签发了驱逐令,并给他发了只能去法国的护照。5月19日,马克思和恩格斯离开科伦,后经法兰克福到了巴黎。可是很快,越来越走向反动的法国当局又向马克思下了驱逐令,8月24日,马克思不得不乘船到了英国。到了英国后马克思很快就开始了共产主义同盟的恢复工作。

 

六年多的时间,马克思不得不流亡到几个国家。结果马克思家的4个孩子,分别有4个国籍。尽管这样,马克思没有屈服,他为坚持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初心,不屈不挠地战斗着。

 

2、马克思是在艰难困苦、饥寒交迫的困境中铸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本来,马克思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家庭。他的祖辈按照他女儿艾琳娜的说法,他的祖辈和外祖父家外祖母家,数世纪都是犹太人的拉比,也就是犹太人中比较有学问的那个阶层,一般是本地区的宗教领袖。马克思的父亲,当时就是特利尔城的高级诉讼法庭的法律顾问,多少年来一直担任着特里尔城律师协会的主席,在社会中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马克思的家庭有足够的金钱,过着相当舒服的生活。马克思出生18个月,他父亲买下了有别墅和十几间房子的大院子,家中有两个仆人,郊区还有一处葡萄果园。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的家庭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燕妮的父亲被授予爵士爵位,后来成为特利尔政府的高级顾问。燕妮的弟弟后来担任普鲁士政府的内务大臣。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获得博士学位的马克思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和获得一官半职,全家可以过上比较幸福稳定的生活。但是下定了要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决心,所以马克思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理解的道路,那就是不得不在贫困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尽管在马克思的生活中,他的伟大的战友恩格斯在经济上给予了他无私的巨大的援助,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恩格斯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恩格斯经常是1英镑、2英镑地挤出点钱来寄给马克思。数年来,恩格斯寄给马克思的钱,超过了自己的花费。但由于条件所限,恩格斯的援助也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全家吃了上顿盼下顿、捉襟见肘的经济困境。

 

当《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不接受普鲁士反动当局的高官厚禄,没有固定的收入,只有靠写文章取得微薄的稿酬。因为选择了要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寻找解放的道路,他就要揭露和批判反动当局,而反动当局控制的报纸杂志,就到处封杀和拒绝刊登他的文章,所以他的收入就寥寥无几。经常是身无分文,为生计发愁。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这对年轻的夫妇,放弃了在德国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来到了异国他乡——法国的巴黎。可是马克思不是来巴黎观光的,他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这里和他的朋友卢格尽快再出版和发行一本《德法年鉴》的杂志,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杂志刚刚出了一期,就被反动当局查封了。马克思没有拿到任何报酬,杂志社给了几本没有卖出去的杂志,作为他的稿酬和薪水。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身在比利时的马克思,连参加会议的路费都没有,只好不去参加。

 

1848年马克思虽然在朋友的资助下,有了一些钱,但他又把钱用在办《新莱茵报》上,还资助了许多流亡革命者。1849年,当《新莱茵报》被迫停刊时,马克思投入的7000英镑,血本无归,他已经是身无分文了,燕妮也把自己的银器首饰全部送进了当铺。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家最为艰难和不幸的。尽管马克思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50-551页),但不得不面对经济拮据的日子。这几年他们全家也只是靠借债、赊账和典当过日子。经常在躲债的紧张气氛中度过。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为了省几个钱,要搬到更加阴暗窄小的房子去住。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后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燕妮在给魏德迈的信中是这样描述的:“……由于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不多的全部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的孩子的摇篮,以及眼泪汪汪地站在旁边的女孩们的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它们威胁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家当拿走。那时忍受着乳房疼痛的我,就只有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地板了。

 

第二天我们必须离开这个房子。天气寒冷,阴暗,下着雨。我的丈夫在为我们寻找住处,但是,一听说有四个孩子,谁也不愿收留我们。最后有一位朋友帮了我们的忙,我们付清了房租。我们很快把自己所有的床卖掉,以便偿还药房、面包房、肉铺、牛奶铺的欠款。他们听说我被查封都吓坏了,突然一起跑来向我要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631页)

 

他们搬进了第恩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英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

 

1850年5月,马克思又搬进这条大街上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马克思一家不仅居住条件差,饮食条件也很差。1852年2月马克思写到:“一个星期以来,我已经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8页)

 

10月份马克思为了买报纸看,又把自己的大衣送进了当铺。10月他给友人信中写到:债务自然大大增加,以致一切最必需的东西都进了当铺,全家穿得破烂不堪,家里已经十天没有一文钱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126-128页)

 

1859年1月,马克思甚至无法把他写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尽快寄给出版商,因为他身边1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费。当出版社寄给他需要收到付费的小册子时,马克思又不得不当掉他最后一件大衣,用于支付2先令的邮资。马克思为了躲避账单,还几次藏匿到朋友家里。

 

恶劣的居住环境和饥寒交迫的生活,不能保证全家的基本营养。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一家的健康。全家人都不断地生病,马克思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因为贫病交加过早地夭折了。1850年第一个孩子格维多才一岁,患脑膜炎去世。1851年3月,马克思的第五个孩子出生,因为家中没有地方安顿,放在奶妈那里。1852年的复活节,这个孩子得了支气管炎,因无钱医治,和疾病搏斗了三天的小女孩,终于病死了。这时正是马克思一家最艰难的时候,连给孩子买一口小棺材的钱也没有。只好把孩子放在后面的小屋内,全家人在前面的房间内打地铺睡觉。后来一个经常到马克思家玩的一个法国移民者,给了两英镑,才买了棺材,把孩子埋葬。(《马克思传》第270页,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家中没有地方住,死了连口棺材也买不起,这对作为父母的马克思和燕妮来说,其伤心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1855年4月,马克思唯一的8岁儿子埃德加尔因患肺病去世,使马克思夫妇精神上又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贫困使马克思和燕妮先后都得了重病。营养不良使马克思得了肝病。居住环境恶劣,使他全身长了痈疮,后又得了肺病。尤其是几年的痈疮脓肿,经常使得马克思只能笔直地站着或侧身躺着。由于无钱医治,有时马克思自己用刮脸刀来给自己做手术,以便挤出脓水。(《马克思传》第336页,人民大学出版社

 

艰苦的生活和过分的劳累,燕妮患上了脑炎、天花和癌症。

 

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马克思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仍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这些从当时经常跟踪马克思的暗探写给上司的一份报告中可窥一斑:“在个人生活上,他极度没有条理、愤世嫉俗,是一个糟糕的家庭主人。他过着一种真正的吉普赛人的生活。他极少清洗、修饰、换衣服;虽然他经常一连几天都无所事事,但当他有大量工作时,又会毫不疲倦地夜以继日地去做。他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常常通宵达旦,然后中午就躺在沙发上,一直睡到晚上,整个世界的运转都打扰不了这个房间”。

 

3、马克思是在批判旧世界和对旧思想的扬弃中锻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亲身经历和亲自看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所以他对一切旧制度和旧思想持批判的态度。拿起笔做刀枪,批判剥削制度的罪恶,揭露资产阶级思想的虚伪。在批判中扬弃,在批判中创新。

 

马克思自从走上社会之后,就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批判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批判了林木法案,批判婚姻法,批判给农民带来灾难的关税法案等等。他从具体的制度批判开始,逐步地深入批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他深刻地指出:“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作为别人辛勤劳动的制造者,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4页)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4页)资本家像吸血鬼一样,榨取工人身上的“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34-335页),贪婪地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分析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了,一定要被公有制社会所代替。他发现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他们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只要无产阶级坚持斗争,就一定会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新社会。

 

马克思不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为了用崭新的革命理论武装工人阶级,他对一切旧思想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吸取一些积极的成分,锻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喜欢用“批判”这个术语来剖析同时代思想家的思想。批判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在批判中展开并确立自己的新思想。以至于他的不少文章的标题都带有批判的词语。如一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的批判》和《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等等,都记录着马克思犀利的笔锋和对真理探索的执着。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哲学家,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派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论,指出他是用哲学词句打扮的“上帝创世说”的唯心主义之后”,吸收了黑格尔理论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在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的人,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后,保留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最后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全新的哲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但是它们没有也不愿意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马克思根据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家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而从事更多劳动的目的,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当时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判,人们开始寻找改变现行制度的良方。以欧文、圣西门和傅里叶为代表的一大批空想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也了解工人阶级的苦难,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但是,他们看不到到工人阶级受苦的根本原因,没找到工人阶级解放的道路和途径,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欧文还自费跑到美国买了3万亩土地建立一个所谓的共产主义“和谐新村”,指望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来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最后以失败告终。马克思在指出他们理论上缺陷的基础上,揭示了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根本原因,进一步阐述了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进行对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消灭私有制,才能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新社会。

 

马克思就是这样,在批判地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艰难的探索,创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和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划时代的全新的世界观,是人类发展的真理。100多年,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而且历久弥新,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真理光芒。

 

4、马克思是在刻苦学习和艰难探索中锻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马克思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学习、研究和写作。为了为无产阶级铸造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从前人的思想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他涉猎之广泛,学习之刻苦,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马克思酷爱学习,嗜书如命。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在主修法学的基础上,还涉猎哲学,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以至于用脑过度,患上了肺结核病,不得不中断学业去休养。可就在休养的这段时间内,他把黑格尔的著作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还读了与黑格尔有关的许多著作。1848年的12月,他刚到伦敦不久,尽管生活上异常艰苦,连住处都不固定的情况下,他想办法办到了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借阅证。

 

从此,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时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有时候会通宵达旦。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埋头苦读数年,是在认真撰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从他笔记的记录看,为了写作《资本论》,仅1851年这一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书籍,并大段大段地摘抄有关段落和文字。1月,他研读稀有金属、货币和信贷方面的著作;2月研读休谟、洛克的经济学著作;3月研读李嘉图、亚当斯密和流通方面的著作;4月,他继续研读李嘉图和货币方面的著作;5月,研读凯里、马尔萨斯和经济学原理著作;6月,研读价值、财富和经济学著作;7月研读工厂制度和农业收入方面的文章;8月研读人口、殖民和罗马社会经济学著作;秋天,研读银行、农学和技术方面的著作。并记下了80多位作者的名字。

 

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几百本!仅摘录搜集俄国土地制度的资料,就足足有2立方米之多。

 

他每天固定坐在一个位置上,那个座位号码为07,他把座位下面的地板都磨出了脚印。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抽出时间,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

 

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487篇文章,其中350篇是他写的。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里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

 

但不管刮风下雨,他从未因天气问题而缺席博物馆。马克思从未间断工作,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研究着、记录着、思考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

 

马克思患有肝病,经常带病坚持工作。1858年4月底,他向恩格斯去信讲述了自己的情况:“我长久没有写信,可以用一句话向你解释,就是不能执笔。这不仅是就写作而言,而且是就这句话的本来意义而言的(在某种程度上,现在也是这样)。给《论坛报》一定要写的少数几篇文章,我是向妻子口授的,但就是这一点,也只是在服用烈性兴奋剂之后才做到的。我的肝病还从来没有这样厉害的发作过,一度曾担心肝硬化。医生要我去旅行,但是,第一,经济情况不许可,第二,天天希望能够再坐下来工作。总是渴望着手工作而又不能做到,结果倒使得情况恶化了。不过一星期来已有好转,但还不能工作。要是坐上几个钟头,写写东西,过后就得躺好几天不能动。我焦急地盼望着这种状况到下星期能够结束。这事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显然是我在冬季夜里工作过度所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10页)

 

马克思有几年身上不断长出痈疮和疖子,无法躺下和坐下,他就是站着也要坚持读书学习。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终于出版了。马克思无比兴奋,恩格斯和战友们也向他祝贺。

 

毫无疑问《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为工人阶级和人类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恩格斯在谈到他的战友的这部巨著时说:“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8页)

 

5、马克思是在深入群众和参加斗争的实践中锻造和坚守共产党人革命初心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页)

 

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革命家,他深入群众、深入斗争第一线,指导群众进行斗争,把群众的斗争经验上升到理论上来,并在斗争中检验自己的理论正确与否,把新鲜的经验概括、充实到自己的理论中去。

 

马克思不仅用报纸和杂志做阵地,参与当时的阶级斗争,还深入群众,积极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早在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当了解摩塞尔酒农因关税同盟建立之后,遭受着竞争方面的巨大痛苦时。年轻的马克思爬山涉水,深入到摩塞尔地区,走访种葡萄的农民和造酒者,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在报纸上大声疾呼,批判封建政府的官僚制度,为农民辩护。

 

马克思在比利时时,他绕开比利时政府的限制,和恩格斯一起,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人中去,了解工人的情况,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后又到伦敦同正义者同盟的成员和宪章派的领导人讨论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问题。马克思在比利时和几个战友成立了共产主义者通讯社,了解并指导欧洲各地工人阶级斗争情况,互通情况,加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还经常深入工人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他的《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等文章,就是在布鲁塞尔工人中演说形成的。马克思的演说深受工人们的欢迎,引起了强烈反响。工人们都认为,这位29岁的“马克思老爹”说出了我们要说的话。1848年3月,当德国人民起来开展反对封建制度的时候,马克思立即投入了斗争,在法国重组《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指导德国国内的斗争。又组织了两个有几千人参加的德国工人协会,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共产党人在德国的要求》宣传资料。时机一旦成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立即返回德国直接参加斗争。

 

马克思回到德国后一边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经常到大街上对集会群众进行指挥动员,又一边自筹资金开办《新莱茵报》。

 

1864年9月28日,为了适应重新高涨的工人运动形势,以法国和英国工人代表为主体,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虽然没有当选为主席,但以自己的威望和理论成就,成了国际工人协会当然的领袖。他是协会的核心和灵魂。他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的宣言和临时章程,作为协会的工作纲领,阐明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斗争方法和斗争目标,指引着国际的工作方向。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的领导下,支持和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组织对各国工人罢工运动的国际间的相互支持和联合,同协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和宗派主义进行斗争,支持美国黑人的反种族歧视斗争。协会发展到顶峰时期,会员达到50万人之多,成为最有影响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在马克思的领导下,协会对于团结世界工人阶级,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水平,发展和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871年3月28日,在普法战争中,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起义,成立了巴黎公社。尽管在公社之初,因时机不成熟,马克思不赞成工人阶级在巴黎夺取政权,但是当巴黎工人起义开始后,马克思积极支持巴黎工人的首创精神,十分关心起义的进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社情况,为公社出谋划策,公社的领导人也通过各种关系来征求马克思的意见。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在大力讴歌工人阶级的同时,肯定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创举。也认真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认为,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正如他写信给库格曼说的:“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206-207页)

 

马克思又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道: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在1872年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作为补充重新进行了阐述。

 

马克思就是这样,在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中来总结经验,检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

 6、马克思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锻造和坚守革命初心的。马克思在铸造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选集》第2卷 第1页)不仅要与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战斗,还要同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以捍卫无产阶级革命的初心,保证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向前发展。

 

从1840年代开始,到巴黎公社建立,马克思就同以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几十年的斗争。蒲鲁东出版了《贫困的哲学》一书,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鼓吹一条改良、倒退的错误路线。他把自己打扮成社会天才,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公有制,企图建立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提出了要用工人储蓄来购买整个法国的异想天开的计划,实现小生产的普遍化。马克思以论战的形式,写出了《哲学的贫困》这一马克思主义较成熟的著作,同蒲鲁东进行斗争。

 

马克思同蒲鲁东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是什么?要不要消灭私有制和要不要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等主要问题展开的,这个斗争贯穿到共产主义同盟的改造、第一国际的工作和巴黎公社的建立中。特别是巴黎公社宣告了蒲鲁东那一套机会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在同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的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无产阶级应该支持各国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巴枯宁是蒲鲁东之后的一个鼓吹无政府主义的头子,是国际共运历史上搞分裂耍阴谋诡计的一个典型人物。巴枯宁反对一切权利和权威,主张绝对的自由和平等。既反对资本主义国家,也反对无产阶级建立国家。马克思在批判巴枯宁的错误观点的同时,更大精力是揭露他分裂国际的阴谋诡计。1868年10月,巴枯宁背着国际,组织了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团体,搜罗一帮亡命之徒,组织了“巴枯宁的百名禁卫军”,阴谋操控组织,企图打入国际内部,篡夺国际的领导权。在1869年的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巴枯宁伪造参会证件,妄图控制大会,并在大会上抛出继承权问题,用继承权问题代替所有制问题,向马克思进攻。马克思起草并宣读了《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阐明私有制是继承权产生的原因,只有消灭私有制,继承权就会自行消失。用废除继承权来代替消灭私有制,是断送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因此,“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反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85页)

 

巴枯宁野心不改,1870年4月,在瑞士盗用代表大会的名义,另外成立一个新的联合委员会,来代替国际设在瑞士的罗曼语区联合会。马克思起草总委员会的决议,揭露了他们的分裂勾当,粉碎了巴枯宁的阴谋。

 

巴黎公社失败后,巴枯宁一面攻击巴黎公社是“犯罪行为”,一面鼓吹“拒绝一切政治”的谬论。1871年9月国际在伦敦召开秘密会议,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发言,痛斥巴枯宁,指出“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40页)

 

伦敦会议后,巴枯宁的分离活动没有停止,1871年在瑞士拼凑了一个16人的会议,攻击第一国际,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

 

1872年9月2日,第一国际在海牙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恩格斯做了揭露巴枯宁的分裂破坏活动的报告,会议决议把巴枯宁及其死党开除出第一国际。会议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和《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光辉著作,从理论上和思想彻底批判了巴枯宁主义,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教育了广大无产阶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的拉萨尔,一边暗地里和俾斯麦政府勾结,一边混入革命队伍进行破坏活动。他经常剽窃马克思的著作,自称自己是马克思的忠实学生。在德国以马克思代言人自居,拉大旗作虎皮,欺骗工人群众,是一个十足的政治骗子。他向工人兜售拉萨尔主义:思想上的唯心主义、政治上的超国家思想和经济上用“铁的工资规律”来企图取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在1862年7月,马克思在伦敦当面严厉批判了拉萨尔的反动谬论。后恩格斯又在《论拉萨尔派工人联合会的解散》一文中指出他的理论“对无产阶级来说不是武器,而是陷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371页)


马克思还支持和帮助德国工人联合会中的左派,从组织上同拉萨尔派决裂,建立了在民族国家中第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对拉萨尔主义的彻底清算是在马克思的伟大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1875年,当拉萨尔派主动要求和左派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德国政党的时候,左派领导人倍倍尔等人为团结而团结,为联合而联合,没有识破拉萨尔派的诡计,错误地在党纲里塞进了拉萨尔的许多错误观点。马克思后来看到后十分气愤,逐字逐句对纲领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拉萨尔改良主义的观点,捍卫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批判了拉萨尔“自由的人民国家”的谬论,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批判了拉萨尔的分配决定论,第一次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批判了拉萨尔政治策略上的根本错误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反动观点,坚持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这就不仅从根本上清算了拉萨尔主义的流毒,而且在批判中大大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还在后来不多的岁月里,还同杜林和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苏黎世三人团”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地斗争,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为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马克思为锻造和坚守无产阶级的革命初心,吃尽了千辛万苦,耗尽了毕生精力,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白色恐怖的逆境中,英勇战斗,痴心不改,终于为无产阶级创造了惊天伟业,为全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马克思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榜样,也是全人类的楷模。

 

三、坚守理想,不忘初心,沿着马克思指引的道路前进

 

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理论,“绝不是以某一个世界改革家所臆想和发现的思想或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当前进行着的阶级斗争的真实关系的总的表述,不过是现在我们眼前进行着的历史运动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9-480页)它不是马克思的异想天开,更不是心血来潮。是马克思认真研究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现状和历史发展,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矛盾出发,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得出的合乎逻辑的必然规律。正因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坚信资本主义一定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所以他才有坚定不移的理论自信,并心甘情愿地自觉坚守着、维护着、实践着,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马克思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事业,不忘马克思铸造和坚守的革命初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俄罗斯有着大学学历的列宁,也是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自己的美好前途,毅然走上了为劳动人民谋解放的道路,多次地被逮捕、流放和驱逐,都不能动摇列宁的伟大志向,最终领导苏联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也同样是放弃美好的个人前途和舒适的生活,带领工农劳动大众,进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斗争,经历了敌人大军多次围剿和两万五千里的徒步长征等艰难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剥削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把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通俗地凝结成“为人民服务”这个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他的十多位亲人也都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习近平同志也是不忘马克思锻造的革命初心的共产党人,他肩负着八千多万党员和十四亿多人民的重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伟大担当精神和革命的责任感,大刀阔斧进行反对腐败和深化改革,把马克思的革命初心细化为“七有”,要使全体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前进。

 

忘记初心,就是意味着背叛,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来,反复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次提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最近又组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这对于我们党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坚持马克思锻造和坚守的革命初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会上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

 

一切真正的共产党人,都要像习近平讲的那样,不忘马克思锻造和坚守的革命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党进行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进行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做出新贡献。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奋斗的历史证明,马克思锻造的革命理论,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遵循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它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列宁选集》第2卷第143页)

 

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应该牢记的真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