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惠方:“当狼真的来了的那一瞬间”
点击:  作者:陈惠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4-15 07:00:02

 

 

 

1.jpg

“当狼真的来了的那一瞬间”
——在东部战区驻地率先创建“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地下化工程”试点的构想与建议
陈惠方

 

 

 

 


2003年初,笔者从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岗位上退休。年底,应当时的温州市领导之邀,参加了“世界温州人大会”,会上市委领导提出的“经济发展与国防战备同步前进”的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十几年来,我们通过到华东地区采访调研、参观学习、讲学探亲等机会,特别是去年“八一”期间,我和陈教授到老家温州永嘉县楠溪山底,看了大若岩的陶公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天然石室)和被评为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岩头镇人工开掘的巨洞景点“龙漂仙洞”后,我们心灵深受震撼。笔者对陈教授讲述了自己56年前任驻晋某部排长,参加“地下化”工程挖“山洞”的情景和体会,再联系当下“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世界局势,我们真是感慨良多。


3.jpg

永嘉县楠溪江大若岩陶公洞】


“位卑未敢忘忧国”。经过反复调查,多方求证,日思夜想,殚精竭虑,在陈教授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拟就此提出构想与建议。


一、创建“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地下工程是东部战区驻地军民率先做好防核战备的重要举措


在温州地区乃至全国的许多地区,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均或多或少地建了一些“人防工事”,但这些“人防工事”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数量太少,规模不大,覆盖不广;二是由于这些工程姓“军”,所以均列入军事秘密工程,深藏不露,严格保密,逢战而用,平时闲置。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首先,地下军事工程利用率不高,在无战事的常态下,地下工程只能“守株待兔”,造成浪费;其次,当战争来临,特别是核战争爆发时,这种“点缀式”“示范性”的一二个地下军事工程,对于一个偌大的县市防御大规模核袭击,无异于杯水车薪,远远应付不了如山洪暴发一般倾泻而来的核袭击。    


今日世界,很不安宁。在美西方叫嚣核武器威胁的严峻形势下,核战争的阴云,已经是“黑云压城”,特别是东部战区,濒临疯狂反华的日韩和“台独”势力嚣张的台湾,一旦战事爆发,就是反华势力与“台独”势力,对我国大陆实行核袭击的首当其冲。所以,较之内地来讲,更有必要未雨绸缪,率先做好全民防核、全面防核、全方位防核、全天候防核、平战防核、低成本高效益防核、可持续永久性防核,打一仗防核抗核的人民战争。而最切实、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防苏修核武时,北方部队大搞“地下工事”一样,抓紧在适当山头,“深挖洞”,地下化。


5.jpg

6.jpg

上两图均为:1979年7月,北京军区28军84师工兵营在晋北阳方口“地下化“工程施工中,官兵们奋力操作钻机掘进坑道。(当年的84师工兵科长黄启元提供)】


现代化战争是信息化网络化战争,平战界限模糊,“大数据”运作,无密可保。据此,目前挖坑道,要走“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路子,即这种地下工程,用不着保密,平时可以民用商用,可作地下住室、地下仓储、地下商场、地下游乐场所等;核战来临,立马转为对付核袭击的全民防核场所。在有可能爆发核战前的相对和平时期,不仅军队要常备不懈,全国的老百姓,也要有常备不懈的观念。在防核准备上,“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使咱们的东方龙国永立不败之地。叫嚷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狼来了,狼来了”,狼一直没有来。可是,如果有一天,“核狼”真的如闪电般袭来,让人类陷入灭顶之灾时,我们凭借这预有准备的“地下化两用工程”,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核狼”给人类带来灭绝性的惨烈后果,最大限度地存续东方龙国的人间烟火!


二、在东部战区驻地率先创建“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地下工程的好处


一是,防核地下军事工程去神秘化。堂而皇之、大张旗鼓地进行“地下化”防核工事的建设,也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措施、有办法,打一场防核抗核的人民战争坚定决心的形象宣示!        


二是,让地下工程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可以完全避免单纯保密的地下军事工程,建而不用、搁置日久、衰而弃之的巨大浪费。而平时民用,既可用于生活,也可用于经商,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三是,随着地球气候变化,气温日趋升高,每年夏秋两季将呈高温超高温天气,人们难以忍受在这种高热天气下生活、工作。有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工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当数量的军民转向冬暖夏凉的地下住所、地下仓储、地下商场、地下掩蔽所,兼顾战备、工作、生活、经商、休闲、避暑。        


四是,缓解农田、地表面积日益缩小的困难与趋势。有了地下两用工程,可以腾出大量地表土地用作耕地,用于重要地面军工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厂房建设。           


五是,“地下化“工程安全有保障。也许是大自然对东部战区驻地的军民特别眷顾吧,沿海多山,山源丰富,山体岩石,取之不尽。其岩石皆是火成岩之一种——石斑岩,质地坚硬,不易破碎,宜整块开采,水文条件十分优越,加上施工时加固措施到位,山洞安全有保障。


7.jpg

楠溪江石桅岩巍然耸立,石身为浅黄色石斑岩组成,异常壮观。温州地区的山岩,基本上都由这种坚岩的岩石组成。】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党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按“山、散、洞”的部署,在西南地区“大三线”军民合力挖掘的山洞掩蔽体,洞大如一个教室者,均安然无恙。再如上述天然的陶公洞;人工的“龙瀑仙洞”,都是空间跨度很大的巨洞,一直以来均平安无事。


8.jpg

楠溪江龙瀑仙洞】


六是,“地下化”工程环保无虞。由于地下工程是相对封闭性的,因此,一开始施工,就要高度重视,高起点施工,运用高科技和先进设备解决废水、废气、废物、废品的环保处理,做到科学排放,合理利用,清洁无害,万无一失。同时,在进行开掘山洞作业时,做到“小口子,大肚子,到了深处无影子”,对山体地面的林木植被生态环境毫发无损。        


七是,“地下化”工程投入与产出基本持平。这个项目的初期投入与产出基本持平。开山洞产出的大量石头,正是城乡建筑极需的建筑材料,是石材市场的紧俏商品。因此,这是个投入少、产出大、坐赚不蚀的可靠项目。   


八是,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地下化工程”,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军民共建、军民联手、军工民营、常备不懈、全民防核、可持续常态化的新路子。   


九是,“地下化”工程,开创了发展“地下经济”的新质模式。温州地区山多地少,“地下化”工程大大拓展了建筑用地,利用“地下化”工程,可以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如“地下仓储”“地下宾馆”等,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在东部战区驻地率先创建“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地下化工程”符合人民领袖国防战备思想


一是,符合毛主席防核战备思想。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苏修当时在珍宝岛事件中吃了大亏,于心不甘,考虑动用核武对中国进行打击。当中国获得这一情报后,中央高层在毛主席住处开会。所有的军委领导同志都没有惧怕原子弹,没有向苏联求和的想法,而是纷纷提出:我国储备的浓缩铀绰绰有余,可以边生产原子弹,边持续回击苏联。


毛主席静静地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提出了计划:内线防御,外线出击。不向苏联发射核弹,而是将中国的所有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中苏边界……毛主席又说:“号召全国人民,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练民兵。”          


二是,符合习主席国防战备思想。    


习主席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诚挚地并急切地建议,在东部战区驻地的温州,率先创建“军地两用、平战结合”地下化工程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以力保随时可能发生并首当其冲受到核袭击的东部沿海地区安全。


(作者系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军旅作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