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审查计划“逼死”华裔科学家?
点击:  作者:“头号分享”    来源:“头号分享”今日头条号  发布时间:2024-09-04 20:24:05

 

1.jpg

 

在七月十号华裔科学家吴瑛在美国自杀身亡,享年六十岁。
为什么这位科学家在她的芝加哥住所内选择了自我了结,是学术压力太大,还是其他我们未知的原因?

这么一个在学术界如日中天的人物,突然就这样离开了,她的葬礼于七月十七日悄然举行,地点选在了芝加哥的玫瑰山公墓。
她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真相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吴瑛的实验室在她去世前不久就被关闭了。而造成实验室关闭的罪魁祸首,是美国对她的调查。
对于一位如此热爱科研的人来说,这就像是突然被剥夺了呼吸的权利。
实验室关门大吉,学生、研究经费统统不见了,这对于一个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人来说,绝对是致命打击。
美国西北大学居然没有发布任何悼念文章,甚至连她的个人资料也从官网上消失得干干净净。
其实美国政府对亚裔科学家有“特殊关照”一直都有,只不过近几年变的更加频繁。

2.jpg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推出的“中国计划”让许多像吴瑛这样的顶尖人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虽然这个计划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被叫停,但相关的余波并未平息。
吴瑛生前的研究经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而这个机构恰好在对华裔科学家进行着紧密的调查。
吴瑛就此被盯上,这层压力可能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瑛的自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更大问题的冰山一角。
学术压力、政治审查、失去科研的意义......
这些无形的重担,最终把这位卓越的科学家逼到了绝境。

3.jpg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于2024年9月3日发布的——《知名华裔科学家在美自杀,生前其实验室被关闭》

4.jpg

 

吴瑛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美国之所以对她这么有防范,还是因为她实在是太优秀了,我们来看看她的履历。
吴瑛,1963年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里长大的她,或许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日后会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学家。
她的求学之路堪称学霸的典范,在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读,拿到了医学学士学位。这个学历正是她通往国际学术舞台的第一块跳板。
毕业之后,她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继续钻研深造。她在那里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为她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她是范伯格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还肩负着研究RNA剪接生物学的重要任务。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阵波澜,还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
可以说提到她的同事和学生,那评价都是满满的敬佩与感激。
有人说她是一个“真正的榜样”有人说她“热情、关心他人”还有人感叹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科研道路”。
这种来自同行的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她不仅在学术上是个顶尖人物,在生活中也是个温暖的人。
这种双重影响力,让她在学术圈里成了人人尊敬的导师和朋友。
唯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她没有回到祖国,反而是留在了美国更改了自己的国籍。
信息来源:环球网于2024年9月2日发布的——《美审查计划“逼死”华裔科学家吴瑛?美高校教授:NIH调查毁了她的职业生涯》

5.jpg

 

她的离世带来的反响

吴瑛的去世在美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小型地震,震源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学术界对当前环境的集体愤怒。
那些曾与她共事的教授、研究员们,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哀悼与愤慨。
有些人不仅对吴瑛的早逝感到痛心,更对美国政府的政策表现出强烈不满。
特别是那些针对亚裔科学家的审查和压制,在学术圈里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很多人认为,像吴瑛这样杰出的科学家,本应在她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但却在压力下被逼到了绝境,这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发现自己成了美国政府的“重点关照对象”无论是“中国计划”还是其他形式的审查,都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敌意。
像吴瑛这样的顶尖人才,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最终却因为她的背景和身份,面临着不公正的怀疑和审查。
这种系统性的压迫,已经不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华裔科学家们所处的尴尬境地。
要说美国也真是小心眼,没有一点容人的肚量,一个原本应该致力于推动科学进步的领域,竟然成了政治角力的战场,这对于学术界和社会来说,都是一大损失。
信息来源:大皖新闻于2024年9月3日发布的——《华裔女科学家在美遭审查后自杀!》

6.jpg

 

美国对华裔理工科学生的限制


他们对理工科学生的留学限制收紧背后的动机显而易见:担心中国的科技实力迅速崛起,而这些留学美国的理工科学生,很可能就是未来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
对于美国而言,培养人才无疑是一种战略性投资,而这些学生一旦学成归国,美国就等于在无形中为“对手”增添了力量。

7.jpg

 

再看看这限制的方式,从签证审批的苛刻条件到某些高校直接拒绝中国学生的入学申请,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对中国理工科人才的防备心理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种心态也暴露了美国对未来的不安与焦虑。

结语

在现在环境下,华裔科学家和理工科学生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成为国际政治的牺牲品。
也希望更多的华裔科学家回流,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头号分享”今日头条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美国审查计划“逼死”华裔科学家?

    2024-09-04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