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陶余来:有些地方财政困难“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04-21 09:20:34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拿这八个字来形容眼下一些地方的财政困难,倒也不失恰当。

 

地方财政困难,客观上固然有三年抗疫的原因,但也不失人祸的因素。只是这人祸由来有自,年头久了,便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而任何棘手之事,一旦贴上“历史遗留问题”的标签,便立马主观变客观,“宛如天开”了,即便继续让其“历史”下去,似乎也不是罪无可逭,而是天经地义般地情有可原了。

 

比如某县,近些年来,每年发给拆迁农民的“过渡费”就高达十几个亿,占县里可用财力的三分之一强。如此天价巨额支出,财政焉得不穷?没发生疫情时期尚能勉强度日,三年疫情一过,彻底掏空了财政,如今虽欲做“吃饭财政”也不得。

 

为什么一年十几亿过渡费?因为许多农民拆迁后,一二十年没有安置。拆迁群众不上访?他们才不呢,因为乐得拿丰厚的过渡费。如果安置,拿到手的房子出租,收益远没有过渡费可观。只是苦了一些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租不到房子住,有的死了甚至没地安排后事。

 

官员为什么不急?新官不理旧账。要是让他自己掏腰包付过渡费试试?加之干部“游方僧人”般走马灯式调动频繁,谁愿意下深水啃硬骨?

 

为什么安置房建设成了深水硬骨,迟迟建不起来?建安置房的钱早被一任任前任挪用完了,一个个现任拿不出趸钱建设,只有不停付过渡费了。毕竟相对于建安置房,付过渡费只相当于银行按揭了。只是长此以往,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扬汤止沸,再好的财政底子也架不住其折腾,如何是个头?

 

“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长远。”彻底卸下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过渡费包袱,只有壮士断腕。要认真测算,如果背负银行利息比支付过渡费合算,哪怕不惜从银行贷款。当然也不能全仰仗银行,否则还是得无限期地支付利息。必须开动脑筋综合施治,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于过渡费严重地区,上级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积极开展专题调研,胸怀国之大者,放大格局直面难题,积极帮助解决困难-----毕竟上下级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要严肃查处挪用安置房建设款的前任,哪怕是集体研究集体负责,也不能变成集体免责。如此才能以儆效尤,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彻底解决安置房问题,毕竟能让人看得到头,总好过无底洞无绝期式地支付过渡费。哪怕不能一次完成全部安置房建设,采取销号办法,建一个少一个,积小胜为大胜,唯进步不止步,“不怕慢就怕站”,总有全部解决的那一天。

 

“天下没有不了之事。”谣言止于智者,难事止于实干者。只有抱定“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下定决心不再将“历史遗留问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地继续遗留给后任,才能中止“击鼓传花”的游戏,停止给后任持续深入地挖坑,避免“前任不暇自哀,而后任哀之;后任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任而复哀后任也”的悲剧循环。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