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加息升值,中国降息贬值,谁在衰退?
点击: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9-29 12:50:48

 

- 1 –

 

今年4月开始,人民币结束了近两年的升值周期,大幅贬值,45两月贬值5%左右,今年9月更是连续跌破77.1大关,仍在持续下跌。

 

 

虽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人民币跌破一个整数关口,并不是什么经济数据,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的半年来人民币也一直在贬值。但是这更像是一个信心指数,在经济下行、就业困难的当下,这样一个信号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担忧。

 

尤其是从2008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7以下持续升值,最近一次跌破7还是在2020年初的时候,当时中国在全世界第一个遭受新冠疫情的考验,全世界出现看空中国的倾向,但武汉疫情被控制之后,人民币汇率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于是人们不得不担心,再次破7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再次面临2020年初的挑战?

 

看看对面的美国,都说美国这两年超量大放水,通货膨胀严重,说美国经济不行了,但是美元却对全球所有货币大幅升值,美国的失业率也跌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于是很多人产生疑问,思考到底是中国还是美国面临危机?

 

- 2 –

 

先说一个结论,从目前各种经济指标上,美国其实处于繁荣或者说过热期,反而是中国正在处于衰退期,从经济指标上,中国当前经济表现还不如美国。

 

但先别急,一定要注意区分,衰退和衰落是两个概念

 

衰退是一个经济学的专门名词,是经济四周期之一,按照顺序是繁荣(过热)——衰退——萧条(滞涨)——复苏,循环往复。

 

从经济学上,各阶段一般的经济特征是:

 

繁荣(过热)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增加,通胀上行;

衰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减少,通胀下行;

萧条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减少,通胀上行;

复苏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增加,通胀下行。

 

当然上面是一般情况,现实中经济表现出现超越经济学理论的事情并不罕见,一般这种时候就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诞生,也往往会诞生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先不展开了。

 

从目前看,按照名义数据计算,美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达到10.84%,最近8CPI同比上涨达到8.3%,比预期的8.1%还高,这显然是经济过热的表现。

 

而中国呢,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远低于预定的5.5%的目标,更低于林毅夫曾经测算的每年8%的增速潜力,中国CPI虽然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但从趋势看,从今年1月开始一直在持续上升,8CPI同比上涨2.5%,看起来比美国等国家要么逼近10%要么更高看起来好很多。

 

但是下半年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新一轮猪周期、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传递等等因素,接下来中国的CPI必然还会持续增长,目前看年内超过3%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能突破4%

 

从这几个简单数据对比来看,显然美国处于过热阶段,中国则是处于衰退甚至是萧条期,还出现了滞涨的特征。

 

这没什么好回避的,既然聊经济,那就要用经济学的理论,而不是自己去想象某个词代表什么。

 

但是也不用过于紧张,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本来就是有周期的,周期也是经济自我调整的过程,经过衰退、萧条的震荡,经济才能够再次走上复苏乃至繁荣,而复苏和繁荣的契机,往往是新技术、新市场等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比美国更快进入衰退期,也并不全是坏事。

 

只不过中国过去40年一直在增长,我们根本没经历过衰退,难免会紧张。当然小镇也理解,很多人是把衰退衰落混淆了,心里担心的其实是衰落

 

衰落意思是事物由盛而衰,是一个更加长期的趋势和过程。美国当然正在衰落,中国正在崛起,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同样可以拿一些数据进行对比。

 

比如GDP2021年底,中国内地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7%,这还没算上港澳台地区,如果把这三个加上,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82%,这已经是百年来所有国家距离美国最近的。1995年日本经济总量达到峰值,日本相当于美国的71%,苏联最接近美国的时候也不过是50.7%

 

而且显而易见的,中国仍有着巨大的潜力,在代表未来的先进领域,中国与美国保持同等甚至更大优势,比如新能源、数字经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等。

 

在军事领域,不算核能力的话,中国与整个西方世界的军力对比,也已经超越了苏联时期,注意是整个西方而不单单是美国,当然主要原因是同行衬托,现在整个西方除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外,军力严重衰退。

 

以上还不包括中国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比如中国一艘055造价不过10亿美元,而美国阿利·伯克驱逐舰采购单价已经涨到20亿美元,而两者战斗力显然不在一个水平上,这就是差距。

 

从金融和货币上,按照SWIF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已经达到3.2%,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货币,而美国支付占比已经从当初占绝大比例下降到40%左右。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这么复杂,如果不是因为美国衰落、中国崛起导致中美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又何至于从全球抽调力量,集中精力针对中国?甚至以国家力量针对华为这一家企业。

 

- 3 –

 

上面的仅仅是讲清楚几个基本的概念,接下来还是要重点说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面对危机,美国选择加息升值,而中国选择降息贬值,中美目的到底是什么?谁又能更快摆脱危机?

 

还是要先简单讲一个基本概念,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乃至不同国家采取的政策。

 

在经济学上,理想情况下希望货币供应量与商品价值总额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完美的,当然现实中不可能达到。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前者指的是货币周转的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基础货币一年内周转的次数,而后者就是常说的“M0”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单价*商品数量,具体计算的时候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复杂的统计和计算,大体了解就行。

 

一般当这两个偏差较大,通过市场手段无法纠正或者纠正速度太慢的时候,就需要政府这个有形的手发挥力量,也就是采取相应的政策。

 

货币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要符合供需的基本原理。由于商品的生产和人对商品的需求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当短期内货币供应增加太快,钱太多了,货币就会贬值,于是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也就出现了通货膨胀;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商品供应突然下降的情况,比如现在因为新冠、俄乌冲突、世界秩序混乱等原因,全球生产遭受严重冲击,很多国家商品生产严重下降。

 

如果想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就需要对症下药,如果药不对症,一定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这也是面对类似的经济数据,不同国家需要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我们还是拿中美来对比,中美经济现在显然都面临挑战,但是导致问题的原因截然不同。

 

中国方面,过去几年对于货币供应非常克制,就算在最困难的这几年,也一直没有大水漫灌,在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中国经济其实表现非常不错,国人对未来也非常有信心,小镇还记得今年初北京冬奥会的时候,线上还是线下、无论任何平台,都非常有斗志。

 

转折发生在4月,某座大城市被打破金身,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打乱了整个经济的节奏,在经济严重下行的情况下,互联网整顿、房地产暴雷等等问题带来了直接冲击,更严重影响到全民的信心,预期没了,社会融资急剧下降,今年7月社融大幅下降,8月有所回升但仍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钱的不敢投资,老百姓不敢消费,大家都在收缩,还有的想着等资产进一步贬值再抄底。比如各大互联网平台,据统计前10大平台账上有超过2万亿的现金(或同类资产),这里面有过冬的考虑,也有收缩以待抄底的原因。

 

因此,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而不是货币供应太多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尽全力把国内经济盘活。

 

想要盘活大的方法其实也就那几个:

 

一是降低融资成本。那就是降息以及减税降费,这方面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仅仅今天,小镇就接到了3家银行问是否需要贷款的电话。

 

二是扩大市场。比如国内搞统一大市场,又比如国外加速一带一路项目进程,提升上合等组织的影响力,加强远洋海军力量建设,为中国企业争夺更多的市场。

 

三是提高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可以着手的地方也很多,最王道的当然是向科技要生产力,要么只有中国有,要么中国成本最低,比如新能源(光伏、风电、汽车)就是典型;又或者从汇率上下手,通过贬值提高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最近2年,人民币相对世界主要货币一直在上涨,对欧元升值超过10%,对日元升值超过20%,对英镑升值同样超过15%,相比之下,人民币近期对美元的贬值也就不算什么了,毕竟其他货币兑美元贬值更大。

 

而且中国政府对汇率有非常强的影响力,央行手里掌握的弹药远远高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数量,这也就决定了央行有太多的办法可以调控人民币的汇率,最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下场大量购买国际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当流通的人民币少了,自然就升值了。

 

所以,不必在意什么汇率,汇率是果,而不是因。中国这几年汇率高、持续升值,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基本盘,认为投资中国有利可图;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国际上自然有了更多对人民币的需求,需要买入更多人民币,自然带动了人民币升值。

 

而最近几个月人民币贬值,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面两大原因反过来:一是受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东西对立等影响,美国越来越采取极端手段,直接导致国际资本需要谨慎在中国的投资;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比如上半年某大城市,导致上半年中国外贸增长非常有限,加上国际大宗暴涨,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价格而不是商品数量增加,自然影响了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

 

但是这些问题也是有解的,并不是不能克服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从美国入手。

 

-4 –

 

与中国一样,美国现在也出现货币供应量明显大于商品价值总额,导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通胀。

 

但是美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与中国截然不同,并不是因为生产受冲击导致供应不足,而是超发了太多货币。

 

要拿M0说话,2021年末中国M0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20227月增长到9.65万亿元,长期以来增速非常稳定,基本在10%上下浮动;而美国就不一样了,从20201月的3.44万亿美元暴增到2021年底的6.4万亿美元,几乎翻倍,货币供应短期暴增,物价怎么能不涨呢?

 

如果按照最最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想要降低通胀,真正对症的措施应该是减少货币供应,也就是收回更多货币,但是美国显然没有这么做,而是以降通为由不断加息,这又怎么可能压得下通胀?

 

922日,美联储如预期加息75个点,并且进一步提升了2022年到2024年的利率预测,调整为4.4%4.6%3.9%,彻底打破了2023年降息的幻想,美联储态度非常坚决。

 

这就很奇怪,我们当然要首先排除美联储都不懂经济学最基本原理或者集体痴呆的错误选项,那就要思考,美国到底想干什么?

 

其实美国的做法并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已经上演很多次了,美国不是中国,中国遇到问题无论从民族性格还是客观现实角度都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美国不需要,美国可是世界霸主啊,完全可以把问题和代价转嫁出去,只要能够赚取差价,危机自然解决了。

 

比如日本,比如苏联,比如东南亚等等,又或者未来的欧洲?

 

就像经济有周期一样,美元也有周期,美国采取的方法都是类似的:

 

第一步:长期保持美元低利率,让廉价美元流向世界,具体可以通过国家项目又或者美元投资,比如此前十几年,大量美元投资涌入中国,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暴富神话。

 

第二步:美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出现危机,在短期内超量供应美元,借助低利率优势,加速向全世界溢出。

 

第三步:快速加息,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全球美元回流,将危机引向全世界,一定有很多国家爆发危机,导致资产贬值。

 

第四步:趁人之危,美元低价抄底,甚至配合降息,加速美元再次涌向世界。

 

这就是美元潮汐,也就是常说的收割,如果顶不住,那在如此汹涌的冲击下,一定会有很多国家破产,大量优质资产以低价落到美国手中,更多的产业、人才、技术在资本带动下流入美国,也就为美国度过危机重新复苏乃至繁荣提供了强大基础。

 

所以,只需要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能戳破美联储乃至美国的画皮,搞清楚它们到底想压低通胀还是别有目的。

 

美国掌握世界霸权,它们当然有能力这么做,这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势,很多国家无力抵抗,一方面是因为体量太小,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存在问题,毕竟苍蝇还不叮无缝的蛋。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国家体量够大、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其实未尝不是一次机遇。

 

就拿中国来说,不断的加息确实导致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但这其实也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外资投资中国,不必太介意外资这时候占便宜,毕竟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激活国内经济,而且这几年中国已经封闭了很多资本外流的渠道,甚至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也遭到严厉打击,外资进来可以,想要搞投机套现没那么容易。

 

- 5 –

 

相比之下,为什么小镇一直说欧洲很可能很惨,就是因为欧洲缺乏自主权,内部又严重分裂,更无力约束资本的流动,大量资本和产业已经流向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力靠自己解决问题,没法学习中国的降息。

 

所以,欧洲只能选择跟进美国,不得不加息,这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复苏,对长期发展有害,但欧洲又不能不这么做,否则汇率快速下降,就没有现在了,还谈什么未来。

 

相比之下,反而是日本更有希望,长期保持极低利率,922日,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关键利率在-0.10%不变,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不变,宁可承担日元继续贬值的压力。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日本毕竟还是有产业的,而且距离中国够近,保持更低利率才能维持经济活力,等待可能的机遇到来。

 

所以,未来世界经济的凛冬又会持续多久呢?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