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政策解读 | 政治局会议十大经济政策看点
点击:  作者:连平    来源:文琳资讯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2-09 10:42:53

 

 

1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政治局会议强调凸显的基调并不多见,十大经济政策看点值得关注。

 

01

宏观政策稳健有效推动明年经济稳中有进

 

可以清晰看到,本次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要求突出一个字,宏观政策将围绕经济稳定运行展开。这是因为,客观上来看,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不小的下行压力,四方面因素对经济稳定增长将形成制约。一是2022年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二是2022年供需两端偏弱的状态还有可能持续。供给方面受成本上涨、减排环保、双限和能源短缺影响;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出口增速放缓,影响制造业投资和就业;内需消费的恢复受疫情影响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三是四期叠加形成负面效应: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启收紧周期,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受挤压;主动去库存周期,对投资形成下降压力;房地产下行周期,拖累相关产业和消费;信用偏紧周期,信贷社融增速下降导致市场融资环境偏紧;四是2021年高基数对2022年经济增速产生抑制效应。

 

2022年,国际环境严峻态势将依然存在,面对上述不利因素,政策层面增加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和政府换届之年,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宏观政策将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同时将重视预期管理,完善政策与市场沟通机制,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02

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有效、精准、可持续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022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动能可能继续减缓,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不仅要保持政策力度平稳,而且要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022年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运行;同时还将肩负起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创新发展,转变长期经济增长动能的重任。

 

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有望前移至上半年,主要会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作为。一是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将作为积极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的主要落脚点。2021年以来,工业品连续涨价使得企业利润向上游产业转移,中下游产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2022年,中小微企业依然将面临较大生产经营压力,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首先做好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的相关工作。二是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相关支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确保社会政策要托底,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三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数量可能小幅增长至四万亿元左右,重点支持新基建、生态环保和民生项目。政策还会继续关注棚改、旧改和传统基建。四是新的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在明年出台,即在保持原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迟退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码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限度地助力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实体经济部门的活力,促进内需进一步复苏。

 

03

稳健货币政策将以组合拳维持偏松操作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宽松的必要和条件。但在实体信贷需求不足、信贷增速放缓、银行存贷比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稳健货币政策仍需继续偏松操作,灵活精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年底流动性紧张与明年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渐趋完善,央行精准调节市场流动性能力显著提升,且更具前瞻性。近期央行宣布,127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在12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该套组合拳是央行解决当下信贷需求不足、金融机构负债状况不佳等问题的一项货币政策偏松工具的运用,是保持当下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常规操作。 

 

稳增长已成为2022年首要政策目标,稳健货币政策将运用多种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前瞻性,精准调节短期市场流动性,弥补季节性资金缺口。二是适度置换到期的MLF4.05万亿元,维持中长期政策利率处在合理水平。三是可能会进一步小幅降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信贷投放能力。四是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等工具,增大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会尽快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与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落地,助力绿色转型。六是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推进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七是合理安排房地产银行贷款,支持居民购房刚需,保障市场供给。八是合理调节相关政策,促进银行表外业务恢复性增长。九是规范债券市场发行条件,改善发债环节,促进债市平稳运行。十是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04

推动扩大内需战略有效落地

 

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是高层结合近期国内外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判断。一是在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之下,内需的持续恢复对于经济的稳步复苏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二是尽管全球疫情使得我国连续两年的出口份额意外提升,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以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逐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十分必要。三是在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下,进一步挖掘经济的内生动力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非常关键。

 

会议指出,要通过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来增加内生动力。从消费来看,2021年上半年消费恢复情况良好,下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多地反弹的影响,消费出现较大波动。教培等部分行业出现大面积裁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2022年做好疫情防控仍是首要任务。要继续做好保就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居民收入,进一步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从投资来看,202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市场预期,制造业投资恢复较快。其中基建投资增长较慢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优质项目——即有效投资项目偏少。有效投资的措辞在政治局会议中并不多见,表明政府开始更加注重投资的效用。所谓有效投资既指本身能带来盈利或者收益的投资,也指即使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能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投资。相较于传统基建投资,新基建投资、民生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用。因此在2022年,政策需要指引此类有效投资项目的落地,同时加快专项债的发行节奏。从目前情况来看,考虑到为了在明年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专项债有望在一季度就开始发力,且全年发放规模可能大于2021年。此外,无论是政策端还是资金端,对于制造业和民企的支持力度将不会减弱,以推动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

 

05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力度

 

会议指出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以来,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终端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下游中小微企业利润率下滑、债务负担加重。2022年世界经济面临散发式疫情下供应链瓶颈犹存、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加剧。中小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以市场化、普惠式方式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稳定市场预期和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要降低中小微企业税务负担,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减税缓税优惠。1027日国常会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自今年111日起实施,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预计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000亿元左右。同时提到要抓紧研究下一步对市场主体的规模性减税政策,回应市场主体关切。二是要保障中小微企业款项结算便利。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应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抓紧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的相关配套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和防范拖欠账款问题。三是要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费用。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要优化普惠金融执行效果。应优化商业银行普惠信贷发放指标的制定,给予银行基于企业经营能力、行业前景等制定合理的信贷规模及价格标准的权限;应充分挖掘小微企业在信贷之外的其他需求,提供综合、深化的金融服务,帮助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形成杠杆依赖;可提倡通过随借随还等信贷供给方式降低实际支付利率,同时挤压套利空间、降低银行风险。

 

06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一方面表明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我国经济的循环仍未恢复到常态,且抗风险能力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国政府通过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十四五规划要求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如果说2021年需要一系列促增长的措施来加快恢复经济的步伐,那么在2022年,在稳增长的同时,需要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迈开步子,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的同时,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充分发挥全工业体系和全产业链的优势,依托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通过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和畅通内部经济循环,依靠内部力量补齐制造业短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尽管我国拥有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但在全球遭受疫情冲击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全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依然较为薄弱。因此在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也需要努力提升上游中高端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厚度,提升供应链韧性来抵御突发性的风险。

 

07

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本次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要求较去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朝着稳预期的方向转变。针对当前房地产投资下行较快、楼市偏冷的局面,此次政策基调参考了过往十年房地产行业运行类似周期的做法,诸如2011年和2014年,当时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过阶段性快速回落。当然,针对住房需求也有了新的提法。政策延续了9月末央行提出的两个维护,预计金融机构将对资质优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和居民刚性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合理的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下一个阶段,房地产行业政策可能从以下四点出发进行调整:一是支持首套房贷,商业银行将加快按揭贷、开发贷审批和发放速度,特别是针对大城市首次置业的人群,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二是部分城市将可能小幅调降首套房房贷利率,适度降低购房者融资成本,考虑到央行已经在同期调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贷比偏紧的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银行房贷利率有望适度走低。三是将进一步增加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在管理、品质、标准、房源筹集等多方面实施创新政策,推进保障房建设。四是改善房地产企业短期融资环境,提供合理稳定的金融支持,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多层次、多元化利用好债券、信托、股权、资产证券化ABS、公募REITs等融资工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助力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

 

08

加大力度支持核心科技新兴产业

 

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次会议产业政策阐述紧密围绕科技,下阶段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加强,核心科技新兴产业或将迎来政策红利期。

 

一是卡脖子技术突破和核心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贸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当前中美经贸关系释放缓和信号,但量子运算、信息技术、芯片制造等诸多企业仍在美出口管制清单范围内,核心技术攻关仍需依靠自身驱动。二是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更加精准滴灌。加快落地强调了产业政策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在适度超前基建和跨周期调节的政策作用下,预期将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的投入支持,政策激励和保障措施将更加务实和精准。三是提升金融政策对新技术发展的支持推动作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对核心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表述。在双碳环保政策引导下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直达机制和1.75%的定向降息方式,支持碳减排技术创新发展。今后金融机构将不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新设立的北交所也明确将重点为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好融资支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升级,以绿色环保、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为代表的核心科技产业将得到金融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区域性科技产业高地的发展步伐将会加快,以更加务实有效的人才吸引和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09

改革开放聚焦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未来我国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在继续面临复杂严峻外部形势的背景下,以我为主、加快形成国内强大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展望2022年,我国将加快落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来看,在经贸开放领域,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实施,我国将充分利用好RCEP的开放承诺和规则条款,促进国内经济产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中日韩以及与海合会、以色列、挪威等自贸谈判进程,不断扩大贸易伙伴圈,共同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对单一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的依赖,更好地平衡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持久动力。在金融对外开放领域,2022年,我国将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财富管理等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机构走出去进程。

 

10

着力于稳定就业和促进生育

 

会议指出,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2022年,就业将继续被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国内疫情局部散发仍将干扰服务业经营,出口增速边际放缓将减少制造业用工需求,就业总量压力加大、结构矛盾上升。就业政策需要保护好市场主体,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通过职业培训引导劳动者适应新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下一阶段将加快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健康发展。2020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0‰,首次跌破1%,是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我国或已经正式进入超级少子化时代。出生率不断下降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致使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创新创业活力下降,不利于长期宏观经济增长。20215月,我国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三孩的生育政策,而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更加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加快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放生育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平衡生育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转变育龄人群的生育观念,逐渐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

 

为减轻流动人口住房、教育、医疗等负担,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政策将逐步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倾斜。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停留在省级层面,跨省医疗支付体系有待改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人数挂钩导致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这不利于劳动力要素顺畅有序流动,也不利于协调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后续有望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推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促进经济内循环

 

作者:连平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