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任正非:干部都是“浪费”出来的
点击:  作者:王芳洁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1-09-17 10:06:47

 

 

有一句话说“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这话得倒过来讲:最大的浪费才能培养出人才

 

最近与公司创新先锋人员座谈时,任正非说:“颠覆性的创新,即使最终证明是完全失败的,对我们公司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在失败的过程,也培养出来了一大批人才。正是因为我们研发经历过的一些不成功经验,才成长出了很多英雄豪杰,在座各级干部不都是浪费出来的嘛?”

 

我做了点小研究,发现这不是他第一次谈“浪费”了,上一次是在两年前“批判”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我‘浪费’1000个亿,培养出了徐直军。”徐直军说:“不,已经2000亿了。”

 

再往前,2013年,他说:“我们用了25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些优质资源是多少高级干部及专家浪费了多少钱,才积累起来的,是宝贵的财富。过去所有失败的项目、淘汰的产品,其实就是浪费(当然浪费的钱也是大家挣来的),但没有浪费,就没有大家今天坐到这儿。”

 

在任正非眼中,有价值的浪费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动的,因为水平低犯错而造成的浪费。比如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曾经的失误导致近亿元的损失……我们浪费较大,包括用于培训的钱,几个亿报废了,但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人,这大批人在什么时候发挥作用呢?下个世纪”“社会上,包括一些世界著名公司,说华为浪费太大,但我们认为正是浪费造就了华为。当然,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浪费下去。”

 

2001年,华为给研发员工发了一个浪费奖,把因犯错而造成浪费的呆死料、出差机票等物品装裱起来,作为奖品颁发给研发人员来鞭策他们;2015年,华为给每位员工发了1000美元的反浪费奖,这些钱是从过去浪费的地方改进工作,节约出来的。

 

上面这些浪费虽然不是主观上想要的,但在客观上确实培养了人才,华为有大量的干部是从失败的项目中成长起来的。这就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灰度: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但又不以成败论英雄。

 

另外一种,则是主动的,探索未知领域而走的弯路、错路所造成的浪费。当企业发展成熟和精细化管理之后,规模化浪费的现象应该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大组织里干部不犯错、不浪费反而成为一个问题。任正非在历次公司年会上的讲话,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抱怨公司利润太高,逼着大家花钱,因钱没有花到位而被批评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主要是在研发领域,因为研发经费是大头。

 

钱花不完不是矫情。在大公司花钱绝对是一门学问,真正需要水平。一个项目要能够获得预算,必须要有出色的策划,必须能够说服各种评委,必须经得起前后左右标杆的对比,必须要有好的结果。 所以说,水平越高的人,才越能“浪费”钱;“浪费”越多,水平越高。

 

当然,主动“浪费”钱,主要是针对不确定性的领域,尤其是面向未来的探索和基础研究。很多探索可能与主业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失败风险高,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商业上的回报。

 

谷歌的X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实验室对外界很神秘,每年征集几百个创意,五花八门,太空电梯、气球互联网、从海水提炼燃料、长生不老药等等,没有一项谷歌主业务有关。成立十多年来,谷歌并没有公布实验的投资额,但从谷歌年报中的亏损业务来看,这个实验室每年“浪费”掉40亿美元左右,占谷歌270多亿研发费用的15%左右。

 

华为也有类似的做法。设立了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数学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学博士,每年150亿~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中,有20%30%用于研究领域。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有3亿美金投入大学,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的创新研究,不追求任何商业回报。用任正非的话说,其目的就是“支持大学成为灯塔,照亮世界,也照亮华为”。

 

不管谷歌,还是华为,这种对未来的创新探索的投入,已经远超过自身的商业需要,项目成功了,主要是对人类社会和世界的贡献;项目失败了,至少还培养了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索创新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只不过这种活动产生成果的周期比较长,普通人在短期难以感受或理解到它的价值。

 

美国宇航局NASA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质疑。

 

1970年,赞比亚一名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给NASA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美国还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尝试把人送到太空里去?

 

NASA的一名科学家写了回信,首先是对修女仁慈怜悯之心表达了最真诚的敬意,然后解释说:太空探索虽然不直接解决饥饿问题,但能够为解决地球上的饥荒和贫困等严峻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最终帮助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卫星监测和评估提高粮食产量,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改进粮食分配。更重要的是,探索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太空探索计划每年孕育出大约1000项技术革新,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如缝纫机、无线电设备、船舶、飞机、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系统、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

 

这名科学家在信中还讲了一个故事:400年前德国一个小镇,一位仁慈的伯爵,把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救济遭受瘟疫的穷人。有一天,伯爵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白天上班,晚上搞研究打磨玻璃镜片。伯爵于是资助这名男子全身心投入研制光学仪器。镇上人认为这个怪人是在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抱怨伯爵在他身上浪费了太多钱,都感到很愤怒。但伯爵并没有动摇。后来,这个人研制出了显微镜。显微镜在帮助人们消除瘟疫上发挥了巨大价值,而伯爵“浪费”钱支持研制显微镜所做的贡献,显然远远超过单纯地救济瘟疫受害者

 

实际上,这位科学家当时还不知道的是,NASA还对美国IT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芯片和计算机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相关研究大大促进了它们的发展,使美国公司在未来几十年间建立了全球领先地位。

 

而且NASA还成功地提升了亿万富翁贝佐斯的科学素养。他说之所以对太空旅行感兴趣,并创立蓝色起源公司,其源头是也在他在5岁时得到了NASA阿波罗登月项目的启发;而埃隆·马斯克因登陆火星的梦想而创立SpaceX公司,也和航天事业不无关系,据说是从一本发霉的苏联火箭书籍开始,准备制造火箭的。

 

科学探索无止境,敢于将全部身家投入到未知领域的企业家,和那些敢于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不确定性探索的科学家一样,不是疯子,就是圣人。

 

美国每年的慈善捐赠中,来自企业仅占5%,近70%是来自个人。创造就业、创造价值、贡献税收、培养人才、探索未来,等等,这才是企业作为社会一份子所承担的最主要的责任。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任正非所讲的华为的干部都是“浪费”出来的,我想此浪非彼浪,是指“长江后浪推前浪”,浪费越多,培养的人才越多,华为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

 

我希望中国多一些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多一些研究“无用之用”的企业或个人,多一些有理想、有行动的“疯子”,这才是一个成熟、多元包容的社会。

 

知名媒体人 王芳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任正非:干部都是“浪费”出来的

    2021-09-1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