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迎春:混淆生产与收入是严重的错误——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点击:  作者:迎春    来源:乌有之乡推文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8-26 11:50:29

 

我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混淆生产与收入的区别,是经济理论方面的严重错误。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解释说:“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反映的不是生产成果,它也不能衡量国家或地区的真实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一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不是物质生产,而是收入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的基础;而资本的本能就是追逐利润,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赚钱”就是“生产”,收入就是生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吃、喝、住、穿以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科学研究等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也在发展,这些非生产领域的人们也要吃、喝、住、穿等,也有收入。非生产部门的人们收入的基础还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可见,物质产品的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非生产部门的人消费的物质产品,是通过分配和再分配进入非生产领域的。生产与收入是不同的概念。只有生产劳动者才从事生产,而非生产者虽然也有收入,是从生产者创造的物质财富中分配和再分配得来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农民等生产劳动者才是社会的主人,而西方经济学则混淆生产、收入的区别,抹杀物质生产者在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否认生产劳动者是社会主人。

 

 

西方经济学只知道收入,不懂生产与收入的区别。“国民核算体系(SNA),是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分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不管你是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者妓*女都一样。”(《新中国前三十年关于计划经济小的争论》刘日新著第44页)

 

资产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剥削雇佣劳动者,通过初次分配,占有利润。他们的收入不是生产,是剥削、掠夺。而社会其他部门的工作者,通过再分配也会得到收入。可见,生产与收入不是一回事。用收入代替生产,抹杀生产在社会中的基础地位,是经济理论的严重错误。

 

只有生产发展了,国家才会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像台湾省那样发行“五倍券”,增加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发展,纯粹是无知,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是错误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在商品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关系都成为了“赤裸裸的现金交易”,收入多少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抹杀生产与收入之间的区别,按照收入(赚钱)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否认物质生产的基础地位,工农劳动群众成为社会最底层的阶级,而剥削劳动群众的资产阶级却成为了社会的统治阶级。混淆生产与收入的区别,用收入替代生产,是资产阶级的认识,西方经济学就是这种认识的理论表现。

 

“可见,是采用工农业生产总值等作为主要经济指标,还是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仅是指标体系的改变,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两种不同经济理论的改变。”(《经济理论大倒退的反映》——国内生产总值)

 

二,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统计方法对吗?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建立的指标体系,统计的主要内容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包括工农业产品(如粮食、肉类、布匹、汽车等物质产品)的生产成果。不同类别的物质产品不能直接相加,只能采用社会劳动的形态综合。毛泽东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标,反映的是物质产品的总量,而不是货币收入。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中国统计摘要》2021210页)”用收入法、支出法统计“生产总值”,本身就是严重的错误,是混淆生产与收入、支出的直接表现。

 

1生产法的错误

 

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一种计算方法是生产法。生产法把生产部门分为一、二、三产业。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统计的解释,生产法把产业划分为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是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中国统计摘要》2016  201页)

 

 “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明明是文化、政治领域的部门,怎么能够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内?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社会组织生产什么物质产品?把这些部门的“收入”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的,是混淆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区别。

 

生产法把“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收入计入“生产总值”,是混淆经济领域的生产与流通、消费之间的区别,也是错误的。  经济是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属于流通领域;住宿和餐饮业属于消费领域。这些领域的活动也会得到收入,但不是生产,是再分配获得的收入。

 

可见,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抹杀了经济与政治、文化领域的区别;抹杀了生产和流通、消费的界限,是错误的统计方法。

 

2收入法的错误

 

用收入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本身就是混淆生产与收入的直接表现。生产与收入不是一回事,怎么能够采用收入法统计生产?

 

生产的概念是:“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现代汉语词典》第1024页)马克思说:“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自然产品供人们需要------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马恩选集》第二卷第91页)

 

收入的概念是:“1,收进来,收进来的钱”。(《现代汉语词典》第1055页)

 

生产和收入根本就不是同一概念,计算生产总值怎么用收入表现呢?现代西方经济学像变魔术一样,把生产变成了收入,用收入替代了生产,用收入法计算“生产总值”。这种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居然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创造” (萨谬尔森语),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混乱可见一斑。

 

“在中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明明是收入,怎么变成了生产的组成部分了呢?资产阶级认为收了钱就是生产,因此,把这四部分收入之和认定是“生产总值”。可见,国内生产总值不过是资产阶级“赚钱”观念的理论表现。

 

3唐的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方法之一是支出法。按照支出法的分类,生产总值的构成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与净出口”三个组成部分。

 

“最终消费支出”明明是消费支出,怎么会成为“生产”的组成部分?消费怎么成为生产的内容呢?而“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政府消费支出”。政府能够生产什么物质产品?把政府消费支出作为“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是荒唐的经济理论。

 

政府消费支出的急剧增长,是不是生产的增长?当然不是,这是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的严重错误,是荒唐的统计方法。

 

“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与净出口”,怎么直接成为了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这种概念混乱,充分反映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无知程度

 

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造成的恶果?

 

本文重点是从理论上批判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它造成的实际恶果,我只提出两点,希望读者自己分析、探讨。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统计的主要是收入,而且是以纸币表现的收入,必然造成大量虚假的经济现象并加剧经济危机。

 

1造成虚假的“生产”增长

 

用纸币收入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必然造成虚假的“生产”增长。

 

只要看一看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就一目了然。

 

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2011年美国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为78.6%2013年法国为79.4%,德国为69%,意大利为74%,英国为79%,日本2012年为73.1%。(引自《国际统计年鉴》 2014 48页)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达到50.5%。(《中国统计摘要》2020  23页)

 

前面已经指出,所谓的第三产业根本就不是生产部门,不能生产物质产品。这些部门的“产值”实际是纸币收入,因此,第三产业的产值都是虚假的“生产”,所谓的“生产”增长,也是虚假的增长。号称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要依靠大量进口商品维持人们的生活,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虚假的最好注释。

 

掩盖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资本主义发展到现阶段,普遍使用纸币流通,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以纸币计算的收入。纸币是“由国家发行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政治经济学词典》上许涤新主编 第399页)由于纸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资本主义政府为了防范和推迟经济危机,利用货币政策,大量发行纸币。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

 

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涨”现象,即一方面生产停滞,一方面通货膨胀,是大量发行纸币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政府不得不利用发行国债,通过回收国债,再发行纸币,从而加剧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现象也由生产过剩、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演变为债务危机。2008年爆发的债务危机就是大量发行国债、纸币,拖延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掩盖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必须充分揭露。

 

我曾经写过大量文章,批判、揭露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错误,这里再一次呼吁经济学界认真探讨这个指标及其理论基础,以防范、化解经济危机的爆发。

 

作者:迎春   来源:乌有之乡推文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