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耗死美国”是一种什么战略?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5-13 21:31:06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破美国围堵!

 

1.webp (16).jpg


01


最近一段时间,“耗死美国”的论调忽然在舆论场开始流行,并且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甚至被赞为“老成谋国”之言。
 
这种论调认为,中国的特点在于“能耗”,“耗”是“中国的赢道胜道”,“再与美国耗十至十五年”,中国就基本“赢定了”。
 
但“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美国为什么能够被“耗死”呢?
 
结合“耗死美国”论提出者的上下文,以及“耗”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惯常用法,可以推出“耗”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就是熬着、对急、拖延等。
 
或者用更加学术化的语言说,“耗死美国”战略,就是一种主张用中国的存在本身(而不是斗争)作为对抗美国的主要方式。
 
如果这个推论不错的话,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对“耗死美国”论提出者的真实心理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略作分析了。
 

 

 

02


“耗死美国”论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呢?
 

第一,  这反映了一种崇美恐美,害怕斗争和较量的心理,无疑,这也是一种被动挨打的心理。

 
“耗死美国”的说法乍一听信心满满,但其传递的暗示则是,既然“存在”本身就能置美国于死地,那么任何的斗争(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抵抗)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一种冒险。
 
这种“战略”,只能把中国置于一种被动挨打的状态,失去抓住历史机遇获取决定性优势的机会。
 
中国需要时间,美国何尝不需要时间呢?“耗死美国”论的客观效果,将是给留下美国从容解决自己内部矛盾、部署对中国围堵的机会,是典型的误国之论。
 
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看,没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伟大胜利,怎么可能有尼克松访华?7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围堵的破局,不是“耗”来的,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赢来的。
 

第二,“耗死美国”论事实上是在中国国内制造幻想,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局将自动浮现,中国将“躺赢”,美国将“躺输”。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既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但我们的一切战略安排,都应该建立帝国主义还是真老虎的基础之上,如果幻想老虎有一天自己会撞树,不用打就会死,那必然会铸成大错。
 

 

03


“耗死美国”论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不过是当年蒋介石消极抗战政策的翻版。
 
1938年武汉会战后,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蒋介石的抗战就日渐消极。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蒋介石抗战就更加消极,一心要搭美国的便车。
 
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政策,主要体现除了被动应付日军的进攻外,从来不肯主动反击日军,不给日军“找麻烦”,这一政策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后果,使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受到战败国的对待,在雅尔塔会议被美苏联手出卖,不是丧失大量主权,还失去了大片领土。
 

1.webp (17).jpg

 

04


有人把“耗死美国”论和“持久战”相提并论,这是持久战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持久战的重心在于“战”而不是“耗”。抗战期间,单是敌后战场,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战斗就达数十万次,解放了一亿以上的人口,收复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单靠“能耗”,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吗?不战斗,又怎么可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倒是想“耗死日本”,但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仍然在丧师失地。
 

 

05


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除了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等因素外,还有意识形态冲突的含义,甚至文明冲突的内容,未来严酷的斗争不可避免,绝无可能“躺赢”。
 

1.webp (18).jpg


和抗日战争一样,我们主张持久战,反对速胜论,也反对亡国论。
 
但持久战绝不是消极的“耗”,在目前中国仍然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应该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包括必要时的主动出击。

在非核心利益领域,要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领域,则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如此,中国才能逐渐打破美国的围堵,在未来几年里,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