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苏俊林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点击:  作者:苏俊林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5-09 19:18:4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不断践行民本思想,让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一系列治世盛世。

 

1.webp (22).jpg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就已产生。《尚书》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凝练地表达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民众生活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的深刻意蕴。民本思想产生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治国理政发挥巨大作用,深刻影响中华文明发展。

民本乃致治之道

民本思想具有与生俱来的道义性,很容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邦国之本的黎民百姓自不用说,但凡有所作为的君主贤臣,无不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在唐太宗与魏徴之前,《荀子》记载的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中,就已用舟和水来比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对百姓重要地位最直白且十分深刻的论断。

民本是诸子百家治国思想的出发点。诸子百家主张虽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将百姓视作国家的根本。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展现出强烈的民本精神。实行重刑主义、备受儒家指责的法家也并非全然不顾及百姓。秦孝公时,商鞅在朝堂关于变法利弊的辩论中,将民本思想作为推行变法革新的重要动力,提出:“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民本思想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1.webp (23).jpg

民本思想首先要解决的是百姓与国家、君主的关系问题。《尚书》之“民惟邦本”、孟子之“民贵君轻”、荀子之“立君为民”、贾谊之“民者,万世之本”,都强调百姓在国家政治中的基础性地位。管仲曾对齐桓公说:“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唐太宗也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们皆将百姓作为君主治国之道的根本。

敬德保民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商纣暴虐,姬周灭之。殷鉴不远,西周统治者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提出“敬天保民”的政治主张,认为只有爱护人民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和百姓的拥戴。“敬天保民”的关键在于施行德政,“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施行德政的关键在于顺应民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人敬德保民的汲汲心态,诸如“明德慎罚”、“勤施于四方”、“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等。在周人看来,只有了解民间疾苦,倾听民众心声,宽缓施政,惠及贫弱,方能受上天眷顾,才能“彝伦攸叙”,国祚长存。

敬德保民的思想为后世继承,并衍生出“顺民”、“爱民”、“富民”、“教民”等理念。管仲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治国理政要顺应民心民意。孔子说“仁者爱人”“人”即民也,并将“养民也惠”视作君子之道。荀子认为君主若想国家安宁,“莫若平政爱民”,只有爱民,国家才能安定。西汉贾谊认为,“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因此官吏应当“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东汉王符提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认为君主应该将“富民”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明成祖曾说:“圣王之于百姓也,恒保之如赤子,未食则先思其饥也,未衣则先思其寒也。”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使民以时”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涵。相传早在五帝时代,掌管历法的羲、和就曾“敬授民时”,颁布历法以指导农业生产。管仲主张“务时殖谷,力农垦草”,认为“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儒家也将“使民以时”作为重要思想理念,孔子、孟子、荀子都有相关论述。历代君主也多强调“使民以时”,如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秦始皇曾明下诏书,要求各级官吏非必须则不要在农忙时节征发百姓徭役,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唐太宗为了不耽误农时,将太子冠礼的时间由二月改为十月。“使民以时”之所以受到思想家和统治者重视,在于这是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途径,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百姓为治国之基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并未停留在思想理念层面,有为之君与爱民之吏无不将百姓作为国家的根本,推行重民、爱民的统治政策。那些至今令人称道的治国之策,无不是心系百姓、践行民本思想的结果。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的践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实行合理的土地、赋役制度是践行民本思想的根本途径。切实推行公平合理的土地制度,是维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所在。秦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众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积极性,为统一奠定了丰厚的经济与人力基础。西晋实行占田课田制,百姓依据性别和年龄占有土地,生活逐渐富裕,干宝《晋纪》记载:“太康之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不无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景象。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百姓生活殷实,很快出现“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的治世局面。轻徭薄赋是备受称赞的治国之策。汉文帝“约法省禁”,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乃至一度全免;景帝时三十税一成为定制,百姓负担大减。经过文帝、景帝的治理,“流民既归,户口亦息”,文景之治的盛世气象正是轻徭薄赋政策的结果。

 

 

其二,法律体系与司法体制是践行民本思想的制度保障。虽然传统社会的法律都以维护王朝统治为根本目的,但其中也有不少维护百姓利益的规定。如岳麓秦简《徭律》中多处规定“勿敢擅兴”、“毋敢擅使”,禁止官府擅自征发徭役。西汉初期《二年律令·户律》规定,在百姓买卖田宅过程中,负责官员滞留不办超过一天,就要被处以罚金二两。践行民本思想不仅在于立法,更在于将法令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宽缓刑狱,“治狱者务先宽”,让百姓免于严刑峻法之苦;另一方面要公正司法,汉宣帝曾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只有狱政公平,才能百姓无怨、国家安定。

其三,选贤任能、吏治清明是践行民本思想的关键一环。践行民本思想离不开各级官吏。唐太宗曾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认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得到贤能之人的辅佐。如何选官任吏,是历代王朝的重大政治课题。历代选官制度存在某些弊病,但从出发点上都注重选贤任能,将德才兼备作为理想的人才标准。历代良吏、清官多以劝课农桑、狱政公平、教化百姓、勤政爱民而得名。清代郑板桥在任潍县知县时曾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为官者关心百姓疾苦,自然就会造福百姓。官员道德建设也关系吏治好坏。吏治状况直接关系民众生活,历代王朝都注重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官吏。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以六条问事”,旨在抑制地方豪强和郡国守相鱼肉百姓、盘剥黎民。

其四,完备的社会救济是践行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很早就萌生了社会救济制度。据《周礼》记载,大司徒有“以保息六养万民”之责,具体包括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六项保育百姓的内容。汉代在先秦以来平籴平粜思想的基础上设置常平仓,旨在平抑物价、保障民生,为后世所称誉。宋代置居养院、安济坊、福田院,专门收容老幼贫疾、生活无依者。明清时期,社会救济制度发展至较高水平,仓储赈灾制度进一步完备,形成常平仓、社仓、义仓紧密配合的备荒救灾机制,官方与民间慈善组织普遍设立。这些社会救济措施无不是践行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国家兴盛系于民本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不断践行民本思想,让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一系列治世盛世。践行民本思想可以保障百姓生活。封建治世多实行轻徭薄赋、宽缓刑狱、整顿吏治、赈济贫弱等民本政策,百姓生活逐渐安定、富裕,切实享受到践行民本思想的政策红利。践行民本思想还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汉昭帝时期,辅政大臣霍光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很快扭转了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出现了“百姓充实”的繁荣景象。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就必然出现国泰民安、社会繁荣的治世局面。

民本思想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儒家思想绵延千载,仁政爱民的理念厥功至伟。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鼓风冶铁,肇始于其“省爱民役”之心。杜甫有感安史之乱中百姓罹难的惨状,写下“三吏三别”等诗作名篇,流传千古。发明创造能否造福于民,思想文化能否历久弥新,与其是否体现民本思想息息相关。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和文化,无不是自觉践行民本思想的结果。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迭更揭示出践行民本思想的重要性。民本思想经过不断丰富与践行,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也存在不少压制百姓的言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至理名言表明,统治者只有践行民本思想,才能实现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及国家长治久安;若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则民生不稳,社会与国家命运也就危在旦夕。历代统治者是否践行民本思想,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苏俊林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2021-05-09
  •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